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专题测试题
1《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专题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5=50分)随着人类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不断向海洋拓展,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日益重要。据此回答1—-2题。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A.大洋底部B.热带洋面C.沿海大陆架海域D.高纬度大洋中部2.围海造陆主要是为了A.开发海上石油资源B.进行海洋捕捞C.防止海洋污染D.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交汇形成B.纽芬兰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成C.东南大西洋渔场是由秘鲁寒流上升形成D.东北大西洋渔场是东格陵兰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4.有关渔业持续产量的叙述,与下图不相符的是A.一旦捕捞活动超过x点,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B.o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产C.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产量持续增长D.当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5.人类在海洋中的渔获量90%以上来自A.浅海大陆架海域B.寒暖流交汇海域C.大洋深海盆海域D.有上升流的海域6.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主要是A.中国和加拿大B.中国和日本C.秘鲁和巴西D.俄罗斯和法国和平利用各种各样的海洋资源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海洋的开发又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等实力密切相关,我们要树立这样的海洋意识。据此回答7~8题。7.关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的不正确说法是A.寻找海底油气矿藏通常是利用地震波的方法B.投资少、难度小、容易开采C.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D.海上油气一般用船舶或海底管道送至海岸8.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已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2A.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B.无CO2排放,减轻“温室效应”C.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大气污染D.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9.目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海洋能源是A.石油B.洋流能C.潮汐能D.温差能10.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其复杂性、特殊性表现在A.海洋气象状况多变B.海水腐蚀性小,海冰破坏性大C.海洋能量密度高,能量转换率高D.深海是一个缺氧、高压、高温的环境11.海洋空间与利用连线正确的是A.通信电力输送空间—海底隧道B.生产空间—沿海诸岛C.文化娱乐社会空间—海滨浴场D.储藏空间—工业人工岛12.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到埃及,最短的海上运输线经过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B.开普敦附近、印度洋、红海C.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D.莫桑比克海峡、苏伊士运河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生态破坏,二是海洋污染。回答13~15题。13.有关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会导致海洋生态破坏B.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选择性捕捞会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C.围海造田只是对海岸环境的改变,不会造成海洋生态破坏D.海岸工程建设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14.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A.重金属B.热水C.粉尘D.废气15.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海上城市位于A日本B美国C法国D荷兰2004年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万吨级集装箱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8海里处发生喷撞,溢出燃油约450吨,造成我国最大的一次船舶碰撞溢油事故。交通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包括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来清除油污。据此回答16~17题。16.此次事发水域属于A.公海B.我国领海C.我国专属经济区D.东海17.若泄油区内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光照②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318.下列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A.喷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C.直接用燃烧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及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由于海水的氯化物浓度升高,使得河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生活用水标准,从而严重危害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灾害。2004年12月中上旬,珠江三角洲出现了20年来最严重的咸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19.咸潮危害最易发生在A.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地区B.沿海地势低平的地区C.河流入海口地区D.多台风的地区20.以下措施中,可减缓咸潮危害的是A.修筑堤坝,抵御海水入侵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C.挖采河沙,疏通河道D.减少抽取地下水,多用河水做水源我国拥有38万平方千米的领海和近300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2003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开发“蓝色国土”,发展经济,必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推动我国由海洋大国发展为海洋强国。据此回答19题。21.实现蓝色国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和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下列属于海洋第三产业的是A.海洋药物、保健食品B.沿海城市会展、海滩观光C.海水养殖、远洋捕捞D.海洋能源的开发22.浙江省的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渔场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位于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②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有沿岸冷、暖洋流交汇④位于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3.近几年来,浙江规定每年从6月中旬开始在东海渔区实行三个月的“休渔期”,主要原因是A.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B.休捕鱼船和渔网C.赤潮爆发D.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2月12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全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较上年减少,但大面积赤潮和有毒赤潮次数呈上升趋势,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及渤海海域。大面积赤潮集中在渤海、长江口外和浙江沿海。据此回答24~25题。24.我国东海及渤海海域成为赤潮多发区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长江、黄河等诸多河流携带过多泥沙导致水体富营养化B.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也是易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C.东海赤潮是淮河、长江注入东海所含矿物质营养过多造成的D.渤海湾赤潮发生与这里较封闭的地形有一定的关系25.为保护我国近海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4A.禁止在沿海地区进行各种经济活动B.将海洋作为“天然的排污场”C.控制水产养殖,禁止过度捕捞D.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二、综合题(5×10=50分)26.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海湾示意图(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程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是m)。该海滨城市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图示海湾建设海港,请读图回答:⑴海湾建设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有、地质、和水文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港口的选址条件:、、等。⑵该城市在发展规划中,A、B、C、D为预留土地,在建港方案中:①A、B两地可否建港?,因为。②C、D两处相比较,选择处合适,理由是。27.下图是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⑴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①滨海旅游②海洋经济③海洋资源开发④海洋空间利用⑤海洋盐业ABCDE⑵石油和锰结核是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从形成条件分析,石油主要分布在,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海洋开发围海造陆E海洋运输港口建设沿海电站海洋牧场BCAD矿产开发海洋捕捞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潮汐发电5⑶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有等。⑷下列海洋开发活动与可能造成的主要污染相匹配的有(填代号)A.港口建设-废弃物污染B.沿海电站-核污染C.海洋运输-石油污染D.海洋化工-噪声污染28.2002年11月,希腊“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触礁,发生原油泄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引起西班牙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关注。⑴图中显示,西班牙境内菲尼斯特雷角和拉克鲁尼亚间的海域污染尤为严重,其原因是A.“威望号”触礁后贝拖至此海域B.海平面由菲尼斯特雷角向拉克鲁尼亚倾斜C.油污随盛行风向吹向和洋流携带D.海中鱼类和过冬海鸟携带大量油污⑵泄漏的原油在海面上形成浮油导致污染。为研究海面的油层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某校学生设计了一组实验(如右下图)。图中动物先死亡的可能是(填“甲”或“乙”),原因是。⑶“威望号”油轮出事后,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建议,载有石油和燃料油等危险品的船只不得在欧盟成员国200海里海域内航行,事说明此建议的法律依据。⑷出事地点在西班牙附近海域,而法国和葡萄牙严阵以待,试分析其原因。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氮、磷等营养盐是水生植物的营养物,水中营养物增加,主要是各种藻类的大量繁生,会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将此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往往出现以蓝藻、绿藻占优势的情况,在海上称“赤潮”。材料二下图是某近海海域中水生植物与鱼类的发展过程(t1—t2—t3)示意图(阴影区代表水生植物,黑点代表鱼类)。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列问题:⑴图中表明该海域海水有现象,说明水中等营养物质从t1到t3有显著增加,请分析其来源可能是。⑵造成图中鱼类t1—t3大量减少的原因是。6⑶若图中阴影区代表石油覆盖物,则鱼类大量减少的原因是A.水中缺氧致鱼死亡B.油膜覆盖海面,改变海区水温条件C.人类在油膜覆盖区抢救性捕捞D.鱼类迅速游离油膜覆盖区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5年4月2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启航,横跨三大洋,将在6个作业区作业,计划历时300天(如图)。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⑴2005年4月2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启航,计划依次穿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综合考察,再返回青岛。它将先后途径A.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B.马六甲海峡——好望角——巴拿马运河C.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D.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⑵“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出发,在西、中太平洋海山区进行某一矿产样品的收集,该矿产是A.富钴结壳B.氯化镁C.石油D.砂矿⑶A处有一世界性著名渔场,试述其成因。⑷“大洋一号”启航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夜逐渐变长B.航行至B处时,考察船上的五星红旗飘向东北方C.我国长江流域普遍进入雨季D.南极长城站将进入极昼时期⑸考察船行至C点时,一名科考队员拍摄到日初景观,洗印处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是5时40分0秒(北京时间),则拍摄照片的当天,该地夜长约为A.12小时40分B.11小时20分C.13小时20分D.10小时40分答案:1.C2.D3.D日本渔场是由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是由本格拉寒流上升形成的,所以A、B、C三项都不对。4.A读图理解图示内容的含义:OB段捕鱼量与再生量成正比,BC段成反比;x在纵坐标上表示最大每年再生量,y在横坐标上,表示最大每年再生量前题下的最大捕鱼量。A选项中x是再生量,y才是保证渔业持续产量的最大捕捞量。5.A由于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充足,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众多,又有寒暖流的交汇或底层海水上泛,为海洋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而形成众多的渔场。尽管浅海大陆架海域面积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但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6.B7.B8.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蕴藏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两倍以上,它将成为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它可以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缓解世界能源紧张状况,它燃烧后的产物7是CO2和H2O。9.C10.A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所以深海是一个低温的环境,海水中含容易造成腐蚀的氯离子等,可以腐蚀钢铁、铝、甚至不锈钢等许多工程金属材料,海洋能量巨大,但密度低,能量转换率低。总之,海洋环境是一个相对恶劣的环境。11.C12.A13.B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变化,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缺乏论证的围海造田和海岸工程建设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14.B核电站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冷却水。15.A16.B17.C18.B19.C咸潮的成因由
本文标题:《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专题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6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