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2013年世界现代史复习课件
时间:事件:人物:1917年—1936年(一战中—经济危机中)列宁斯大林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俄国十月革命背景前奏十月革命(彼得格勒大起义)意义巩固领导结果性质时间时间性质结果地点指挥部①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②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苏)1917年11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彼得格勒(以城市为中心)斯莫尔尼宫取得了……;建立了……;当选……•国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国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4、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的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斯大林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时间:内容:作用:特点:全称:成员解体时间:成立时间:•沙俄(1547年—1917年)十月革命前•苏俄(1917年—1922年)十月革命后•苏联(1922年—1991年)“沙俄”、“苏俄”、“苏联”?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基础:时间:标志:特点:形成背景:评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外——内——积极: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消极: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新经济政策——新政——新经济时代苏联成立——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希特勒人物:罗斯福会议:事件: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一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大危机/大萧条)两条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会议: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华盛顿会议会议: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事件:华盛顿会议会议: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一战后的世界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巴黎和会时间:地点:参与国:操纵国:目的:实质:构成:作用:《凡尔赛和约》奥保匈土和约时间:中心议题:内容:与中国关系:华盛顿会议时间:地点:参与国:操纵国:目的:构成:作用:《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时间:中心议题:与中国关系:内容:目的/影响:实质/后果:实质评价与前面内容的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格局——WarⅠ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WarⅡ后两极格局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大危机时间:地域: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中心措施目的特点实质效果意义评价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评价=效果+意义+特点•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与前面内容的联系美国三位总统的功绩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比较与后面内容的联系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与时事的联系奥巴马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背景:表现:结果: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纳粹主义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暴行:一党专政;思想控制;迫害犹太人意大利——法西斯主义1922年【不是经济危机诱发】日本——军国主义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特点:以军部为核心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集团——威胁世界和平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后面内容的联系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二战事件:德国闪击波兰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占柏林战役雅尔塔会议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时间性质绥靖政策进程启示爆发原因胜利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1939.9.1——1945.9.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念实质原因危害表现珍爱生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慕尼黑阴谋时间:地点:制造者:内容:影响:结果: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盟国波兰首先遭遇德国的进攻,英法也被卷入二战阶段事件时间双方作用爆发德国闪击波兰1939.9.1德vs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扩大苏德战争爆发1941.6德vs苏warⅡ规模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日vs美warⅡ规模进一步扩大协同作战国际法法西斯联盟成立1942.1.1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苏vs德即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最后的胜利诺曼底登陆1944.6.6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对德国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灭亡的进程雅尔塔会议1945.2攻克柏林战役1945.5.21945.5.8苏vs德warⅡ欧洲战场结束,法西斯德国灭亡日本投降1945.8.151945.9.2warⅡ结束最大规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时间:主要国家:标志:意义: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内容: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证);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使得二战的性质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援助,协同作战,战斗力加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雅尔塔会议•时间:•参加国首脑•地点:•内容:1945年2月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苏联的雅尔塔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国扮演的角色——国家利益两次世界大战中同盟的构成经济危机与战争的关系一战后的格局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形成的两极格局时间:国家:20C50S——20C90S(二战后—90S)美国西欧(欧共体-欧盟)原因:日本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政府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时期特点原因20c50-60s20c70s20c70s后期到80s初20c80s中后期20c90s持续发展,全面繁荣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③改进传统工业④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⑤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②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通货膨胀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债务沉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进入了新经济时代。①进行社会社会经济改革②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③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前面内容的联系美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形成的两极格局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与“美苏争霸”形势变化的关系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西欧日本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共体的成立欧洲联盟的成立时间特点原因时间成员作用时间基础/前身总部目的概况作用概况比较两国经济发展的异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70年代时间:特点:原因:西欧经济持续繁荣①美国为对付苏联,对西欧大量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时间:成员:作用:欧洲共同体20世纪60年代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和联邦德国等12个国家欧洲联盟(欧盟)时间:基础/前身:总部:目的:概况:作用:1993年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共同体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对美苏两个大国货币: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人民生活: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外交: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地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时期特点原因20c50-70s20c70s中期20c80s中期以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68年)①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20c50s,美国出于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③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④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⑤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一度缓慢1974-1975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①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②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③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1.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相同点?战后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比较。同异社会改革美国援助和扶植政府的宏观指导重视教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的相对稳定日本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西欧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美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三足鼎立)与后面内容的联系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一超多强”局面的联系时间:国家:20C50S——20C90S(二战后—90S)苏联匈牙利事件:人物:赫鲁晓夫卡达尔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匈牙利改革、东欧巨变改革解体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时间:目的:内容:效果/特点/失败原因:首次冲击斯大林模式目的:时间:内容:结果(2)/影响/具体表现:时间:原因:导火线:实质:赫鲁晓夫改革时间:目的:内容:效果/特点/失败原因:首次冲击斯大林模式1953年上台;1964年下台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目的:时间:内容:结果(2)/影响/具体表现:1985年上台;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转到政治方面经济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
本文标题:2013年世界现代史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7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