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时间主讲人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一、目的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的针灸治疗方法。适用于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二、禁忌症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3、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不宜针刺。三、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绒或艾卷、火柴、0.5%碘伏、无菌干棉球、棉签、镊子、无菌毫针、弯盘等。四、操作步骤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2、取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3、选好腧穴,消毒皮肤。选取毫针,正确持针,实施针刺。4、针刺得气后留针,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用长约2cm的艾卷一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使热力沿针身传至穴位。5、当艾绒燃尽后换炷再灸,可连灸2~5壮。6、施灸时观察有无出现针刺意外,及时清除脱落的艾灰。7、施灸完毕,除去艾灰,起出毫针,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核对毫针数,以防遗漏。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1、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针旁可放置弯盘,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2、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学习人员
本文标题: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8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