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高三历史课件
一、三民主义(一)旧三民主义1、基本内容。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⑵“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⑶“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2、形成过程。1905年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77)3、实践。1912年春,孙中山按照三民主义思想,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评价。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它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它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5、发展。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二)新三民主义1、基本内容。(123)2、形成过程。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中心揭示了三民主义。(122)3、评价。新三民主已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123)4、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⑴原因。①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遭受到一系列重大挫折,显露了三民主义的缺陷。②孙中山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的主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解释。(122)⑵表现。①民族主义新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③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123)5、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原因。新三民主义是在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此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23)6、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①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②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③两者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的新发展,没有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就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④就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民权主义盼望的是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实施。⑤总之,两者紧密相连,新三民主义市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有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或完美的方法和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反之亦然。7、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中国同时存在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两大革命指导思想,这一局面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中国民主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②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④由于国内反动势力强大,共产国际支持,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虽然两个主义并存,但当时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其原因有: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工人、农民的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②中共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小。③国民党的力量和影响比共产党大。8、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青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还是一位不知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上书李鸿章失败后,使他思想上发生了第一次飞跃,只有推翻满清王朝才是中国的惟一出路。从此,他逐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进而被革命党人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境况下,特别是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在寻找革命的新出路中遇到了苏俄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使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又一次大飞跃:实施国共两党合作,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大政策,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大革命。二、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发端。从中共成立到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考》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军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2、初步形成。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探索过程: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说明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全面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及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从而为革命道路的探索迈出了第一步。在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及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中,毛泽东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正确路线,从而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意义和影响:①突破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提出了“农村中心”的杰出思想。主张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使农村发展为巩固的根据地,形成对城市的包围,最后夺取大城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②正确地解决了在农村条件下能否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认为农村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根据地的建立,有大量农民先进分子入党,他们同样能成为无产阶级战士。③解决了怎样将落后的农村发展为先进的革命阵地的问题。通过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及建立人民武装,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从而具备了包围城市的物质基础。④科学地解决了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并不意味着放弃城市。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以乡村工作为主,城市工作为辅,城市配合农村。待革命力量强大后,再攻占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3、形成体系。①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以分析中国国情为基础,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地论述。他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这些论著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②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马克思列宁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①1949年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了重要报考,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②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2、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社会变革。3、十年建设时期。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独创性的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4、毛泽东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军事战略以及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都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精髓、特点、影响1、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的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则)。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特点。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历史影响。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共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到,所谓理论飞跃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丰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种升华,不是解决了个别理论问题,而是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谓理论飞跃,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是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②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③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共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共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共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三、邓小平理论1、科学内涵。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2、形成过程。⑴酝酿。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党的工作。1978年5月,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⑵产生。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
本文标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8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