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工程硕士双导师队伍组建
工程硕士双导师队伍组建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提升培养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研究生教育进入稳定的适度发展阶段,“调结构,保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工作。“调结构”主要是指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着力扩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规划,到2015年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研究生之间的比例将达到1:1,所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受到日益重视,如何有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尤其是工科类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成为当前各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在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整体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思想道德素质、学术水平、指导水平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对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1双导师制的含义导师(Tutor)是学生所选择研究方向的学者,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具体表现在:导师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取得进步;学生在学习期间每周必须到导师那里实行一次谈话,即Tutorial(个人辅导)1。双导师制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提出的一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其字面意思是配备校内和校外两位导师,校内导师主要是负责学生在其专业上理论知识的高度,而校外导师则负责学生专业知识在该领域的使用。一般高校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1)在确定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后,负责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并与企业导师协商为研究生选定学位论文题目。(2)定期到企业了解研究生的实践进展状况,与企业导师充分沟通,即时解决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3)负责研究生学术指导、组织教师听取研究生开题报告并提出修改意见;在企业导师的配合下,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审阅、主持研究生学术论文答辩。企业导师的主要职责:(1)负责研究生在本企业的科研和生活安排、现场学术指导、开题报告和学术论文初审。(2)在不违反企业技术资料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培养计划与高校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相关的学术研究。(3)保持和学校导师的沟通,共同商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双导师制度的设置是为了让研究生不但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在专业实践中得到应有的实际锻炼,工程实践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拓宽就业渠道,更好地适合社会需求。它既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发掘社会教育资源,开拓教育视野,同时也能为研究生提升实践创新水平搭建平台。其不利因素是实际运作过程中普遍存有责权利不明确的现象,导致“双导师制”落实不到位。2双导师制模型纵观我国研究生教育历史,实际的双导师制度基本能够分成三类模式:以学生为本的模式一,以校外导师为主的模式二,以校内导师为主的模式三。我国从1985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经过20余年的实施,我国研究生层次的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借鉴欧美体制,实行双导师制。这时双导师制模型是以学生为本的模式一,自己联系校外与校内导师。文献2对非全日制工硕实行几年来在双导师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实行分析,指出双导师制未能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发挥应有优势。2009年开始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双导师制以导师为本,文献3数据表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双导师制”均持高度认同,有两种模型,模型二是第一导师为校外导师,第二指导教师为校内导师,研究生在第一导师指导下选择第二导师。模型三是第一导师为校内导师,第二指导教师为校外导师,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全面指导工作,还要承担学生与校外导师联系的工作。在这两种模型中,模型二流行在医学4、教育学5等门类。在医学中,由具有丰富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和指导研究生经验的临床老师作为主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和整体培养指导工作;由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校内老师作为合作导师,主要指导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科研理念和方法的指导。文献4指出主要是因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多以临床实践工作中存有的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在论文的整个实施完成过程中,两个导师与学生就课题研究如何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科研课题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方面,能共同商讨和交流。模型三是教育部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倡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全面指导工作,还要承担学生与校外导师联系的工作,这种模式意在发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校导师理论较强的联合优势。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方案中,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实行了明确要求,即“论文选题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强”,这要求课题来源于企业导师,文献3也表明校内导师在学位论文指导作用大,对其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质量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进一步说明工程硕士的双导师模型应为模型三。3工程硕士双导师队伍建设当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一方面,依托高校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高水平科研基地(如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各类科研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让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掌握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水平;另一方面,依托企事业单位的生产部门、研究中心等机构,展开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训练,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提升研究生的职业素养。依托“双基地”、通过“双导师制”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关键就是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双导师制”能否得到很好的实施,双方能否充分发挥出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3。3.1完善培训机制,打造高水平的校内导师队伍模式二和模式三中的校内导师,绝绝大多数是学术型研究生导师,他们在高校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数年,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科研资源优势明显,具备指导研究生的经验,有些理论研究还处于学科前沿。经过必要的岗前培训,将成为一支高质量的科研队伍。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所有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没有或者与之不同的方方面面,例如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规律学习;专业学位以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实践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等等。3.2建立和完善聘任机制,强化企业导师社会责任感模式二和模式三中的校外导师,绝大多数是政府、科研院所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长期从事企业具体的技术、管理、市场问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现状不容乐观,文献2、3的数据表明,校外导师积极性不高,工作又繁忙,存有指导不即时和不到位的现象,调动校外导师积极性成为双导师制实现的研究热点。文献3数据也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半数还没有落实校外导师,只有丰富了校外导师人力资源,才能为进一步优化校外导师做准备。一般做法,一是采用高条件聘任校外导师,如分两类聘任:第一类是能够以第一导师的身份列入年度招生简章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第二类是协助第一类导师对研究生的专业和工程实践及学位论文等工作实行具体指导的导师;二是将校外导师是否指导研究生作为高级职称评定条件之一,同时文献3数据表明校外导师愿意主讲研究生课程,增强交流,促动教育社会化。3.3健全导师组制,发挥团队效应因为“单一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弊端导致当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实行“导师组制”成为潮流。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所谓“导师组制”,是指由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特长的指导教师组成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由该小组实施对某一专业(方向)研究生全面的、综合的、具体的指导。建立导师组制度,增强导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发挥全体导师的作用,并提升整个导师队伍的指导水平和水平。能够在招生时将政策倾向于导师团队,更倾向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有合作的研究项目的团队。3.4双导师制交流平台建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别强调两种水平的培养,即创新水平和专业实践水平,并更加突出专业实践水平的培养。当前,各高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基本通过以下方式实行:(1)委托或定向培养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生一般回原单位实行专业实践。在实践的同时,学生也可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通过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为本单位的发展贡献智慧。(2)一些学生通过学校导师联系到横向课题合作单位去实行专业实践,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进一步了解横向课题研究成果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既能提升科研水平又能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3)高校根据专业实践基地的需要组织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去实习实践。(4)学生自己联系专业实践单位6。这四种专业实践方式表明要批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实习基地实行等级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倾向,做大、做强、做好校外实习基地。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以具体横向开发项目为纽带,企业以有相关开发经验的开发人员组成企业导师组,学校针对该项目选择相关学科的导师组成校内导师组,用具体开发项目作为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课题。校内外导师以及学生三方构成课题组,以项目合同和硕士毕业条件为约束条件。3.5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文献3指出当前“双导师制”落实不到位,如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参与不够,校外导师作用的发挥还远远不够,校内外导师的交流联系不密切等问题,原因是校内外导师职责不清晰。所以细化责权利,才能科学监控,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保障“双导师制”能否得到很好的实施。工程硕士双导师队伍组建
本文标题:工程硕士双导师队伍组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8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