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复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诗分类按照音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绝句、律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唐以后,又出现了词、曲等形式。怆:chuàng涕:tì全篇前后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远游》篇)的影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节奏比较急促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节奏就比较舒缓流畅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蓟丘览古》7首、《登幽州台歌》等诗篇。前②不见古人③,后不见来者。念④天地之悠悠⑤,独怆然⑥而涕下⑦。登幽州台①歌唐陈子昂1、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2、前:过去。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4、念:想到。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6、怆然:悲伤的样子。7、涕:眼泪。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译文读诗收获登台远眺,只见苍茫宇宙,天地无穷。瞬间感到人生有限,自身渺小,不禁悲从中来,泪水纷纷而下。问题三:为何整首诗只字未提“幽州台”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两句俯仰古今,谱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登楼远眺,描绘出空间的广阔。无限的时空之下,每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与渺小啊。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苦闷情绪,就显得更加触动人心了。没有“我”,没有“景”,但远隔千年,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在那苍茫辽阔的北方原野上,伫立着一位孤独迷惘的诗人,久久凝望着天穹,他空有一颗报国之心,却迟迟无法实现。诗人对贤明君主的渴望,对人生短暂的惆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恸,都令人无比动容。望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杜甫简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东岳泰山,美景如何?泰山横跨齐鲁,青涩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人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我的收获问题一诗歌题目《望岳》,但全诗却没有一个“望”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远望近望凝望“俯望”问题二那么,杜甫笔下的泰山有哪些特点呢?1.泰山高峻,绵延不绝。2.“钟”的妙处,“割”的妙处。“割”,运用拟人手法;由于山高,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雄浑壮阔形象。明确手法——描写效果——表达思想3.“决眦”4.“众山小”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问题三杜甫在这首诗歌中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作品欣赏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缘]因为飞来山上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塔上鸡鸣时能看见朝阳升起。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只因为我站在峰塔的最高一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首先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其次表明“我不怕浮云遮住我的眼睛,自然是我站得高的缘故”,浮云不过也在我脚下,表现出诗人的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诗中哲理分析
本文标题:复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1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