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论语》选读第四课【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马克吐温4、【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孙叔敖埋蛇的故事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6、【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7、【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8、【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性命。”9、【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实行)。”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者不能长期处在困窘潦倒之中,也不能长期处在富贵安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达到仁这种境地的人,不能长期忍受困窘潦倒之苦,“久困则为非”(《论语注疏》),因而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君子可以固穷,但“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小人处在困境中则什么都会去做了。同样,没有达到仁这种境地的人,在长期的富贵安乐中,会骄淫佚乐,丧失本心。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是仁者,根本是做不到的。【评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内涵措施效果什么是仁?怎样实施仁?施仁后会如何?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法的规定。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仁的标准仁的核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怎样实施仁?实现“仁”的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施仁后会如何?昌耀人生困窘如在一不知首尾的长廊行进,前后都见血迹。仁者之叹不独于这血的事实,尤在无可畏避的血的义务。仁者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看见美丽的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可以随意采摘。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也是仁。(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爱人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阿姨,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管理员,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叔叔……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是“仁”者。(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事业发达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让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全民义务教育,廉租房,最低生活保障,公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我们身边的不“仁”之事乱扔垃圾,半夜唱卡拉OK,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倾销垃圾产品,倾倒核废料,恐怖活动,颠覆他人政府,入侵,占领……我们身边的“仁”小结全文: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说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这个人的爱心基本上就形成了。反过来,一个中国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我们就认为他失去了自己的仁爱之本,没有人相信他再会去爱别人。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是有很多例子的。譬如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齐桓公就曾经问过管仲,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人谁可以当未来的宰相?管仲说,为了讨好君主,易牙杀了自己的孩子,开方背叛了自己的父母,竖刁挥刀自宫,这都不是正常的人做得出来的事情,所以他们三个人都不合适。齐桓公不听,后来果然死于这三人之手。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总是习惯于从一个人对其家人的态度来推断他对别人态度的,要是他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好,我们就不相信他这个人会对别人好,更不可能相信他会有好的个人品质。若“仁”仅仅局限在由“孝悌”所规定的家庭、亲族范围之内,其意义必然极其有限,所以,以“孝弟”为“本”的“仁”终而被推至于“爱人”的阔大境界。可以看到,此处的人指的是所有的人,“爱人”正是“泛爱众”(《论语·学而》)之意。只有从“亲亲”推论至“爱人”方才完成了对于“仁”的建构,从而具备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不是幸福之神不肯光顾于你,而是幸福在你身边徘徊时,你没有很好呵护他们。不是别人对你不理睬不喜欢,而是你用金钱的面具将自己罩住,使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善良之心。当你改变了生活状况时,不要试着改变别人的心态,要试着把自己改变,要使自己和别人心心相印。人生的内涵,与时俱进,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去善待别人,别人就不再会觉得有什么隔膜,你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
本文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3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