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明清小说的繁荣讲授:刘红娟2(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唐代时期)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营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宋代时期)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明代时期)长篇小说(明、清时期)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封神演义》等清:《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明、清短篇小说集有《“三言”》《“二拍”》(明)和《聊斋志异》(清)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和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明清小说的发展,有四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和特点:•A、从无名的广大群众与文人作家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作家独立创作。•B、在题材内容上,由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转到细致地描写日常家庭生活,通过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现象的描绘,反映重大的社会主题,《金瓶梅》的出现。C、在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更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在人物描写上,又主要是带有理想色彩的传奇式的夸张描写发展到写实,即通过真实、丰富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表现生活。人物和生活情状更贴近于现实。D、长篇小说从题材内容上划分,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E、出现了两部带有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是古代长篇小说的总结,《聊斋志异》是古典短篇小说的总结。明清小说•短篇小说:三言、二拍(白话)聊斋志异(文言)•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短篇小说一、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相关的概念:话本:指民间“说话”艺人讲故事的底本;说话属宋、金时期瓦舍勾栏中说唱伎艺的一种。话字在唐宋口语中含故事之意,说话就是讲故事,等于后世的说书。从事这种职业的称说话人。众多说话人互相联络,成立一种行会组织,称书会。书会中专为说话人编写底本的作家称才人。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代表作品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二、明代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集:1、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刊刻于明嘉靖年间,共六集,六十篇,故此书又称《六十家小说》,今存二十七篇及两个残篇。•2、熊龙峰于万历年间刊行过话本小说,今存四种。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熊龙峰刊四种小说》•3、《京本通俗小说》,由近代藏书家缪荃孙于1915年刊行(影印),为《烟画东堂小品》丛书之一。但有人认为是缪氏伪造的,仍无定论。4、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集收作品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编辑和加工别人的作品。5、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每集四十篇,实际上只收七十八篇(两篇重复,一篇杂剧),属于作者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受“三言”的影响较大。6、陆人龙《型世言》,十卷,四十回。三、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时代内容:1、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将手工业者、商人作为正面形象。•2、爱情婚姻题材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可分两类:A、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朗独占花魁》写妓女花魁娘子莘瑶琴与卖油朗秦重的爱情,《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传统贞操观念的突破,写蒋兴哥与妻王三巧的婚姻经历。B、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亭香张浩遇莺莺》。在情与礼的对抗中,作者还肯定人欲的合理性,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3、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又具体分两类:•A、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逢仙女》。•B、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以时事入小说,写沈炼与严嵩父子的斗争。•4、思想上的缺点:A、有较多的封建伦理道德说教,这往往与其通过形象描写所流露的进步思想是相矛盾的;B、在肯定情、欲的同时,又往往有一些趣味不高的直露的性描写。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和艺术:这是一曲爱情悲剧。其感人力量在于:它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的合理的美好的人生追求,在这一追求中塑造出一个崇高的美的灵魂,同时以一种深沉的悲悼和义愤,表现了这个美的灵魂和美的人生追求的被毁灭。作品表现了“情”与“礼”(或作“理”)的矛盾,揭露了“礼”扼杀了“情”。•艺术上的成就:•1、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以夸张之笔描写主人公杜十娘外在的形貌美的同时,更以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她的纯洁高尚的灵魂美:A、“轻财好义”的品格,与“重财轻义”的世情(以鸨母、李甲的亲友为代表)形成鲜明的对比。B、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揭示了她所追求的爱情生活的社会内容,以及这种追求之所以那样坚决、执着、炽烈的社会原因。“久有从良之志”。C、聪明机智、沉着老练。D、坚强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2、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如作品从一开始就对李父李布政这一人物进行交代,之后又不断点染,将之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是导致杜十娘悲剧的罪魁祸首。尽管他始终没有走出前台,但决定着杜十娘的悲剧结局,影响和支配着整个矛盾冲突的发展。3、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而具有思想深度。如对百宝箱的描写、众姊妹设宴送行的描写、清江夜歌的描写等。《聊斋志异》一、蒲松龄的生活和《聊斋志异》的创作基础:蒲松龄(1640-1715),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生于书香门第,父虽经商,但学问渊博。蒲松龄自幼聪慧好学,曾连续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其人生经历大致如下:1、早年热中于功名,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实现经世济民的理想,但几十年的科举失败,使之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和落第士子的内心痛苦都有深切体验,这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成为《聊》的重要内容。•2、南游扬州作友人孙蕙幕宾的经历,对其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A、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不仅开阔其眼界、陶冶其性情,而且对《聊》的创作有直接影响,其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与其生活体验分不开。•B、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人民的苦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满腔忧愤,是其创作《聊》的生活基础与思想基础。•C、幕宾的身份使之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封建官僚、熟悉官府种种黑暗内幕和政治腐败,为《聊》的创作提供鲜活体验。•D、孙蕙蓄妓养优,使蒲有机会同南方受礼教影响较少、思想较开放而又富于才情的歌伎舞女接触,这些生活体验熔铸到《聊》的创作中,创作出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的妇女形象。3、南游归来后一边坐馆教学、一边备考科举,“日夜攻苦,冀得一第”,直到七十一岁才撤帐回家。其间搜集大量民间怪异故事,并熔铸进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爱憎感情,创作出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既不同于六朝志怪作家的“实录”以见“神道之不诬”,也不是单纯博人愉悦的游戏之作,而是一部充满现实生活血肉的抒发孤愤之作,借神鬼狐怪故事抒发和消解内心郁积的悲愤和不平。•其《感愤》诗曰:“漫向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新闻总入《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因此其自称《聊斋》为“孤愤之书”,而且其“孤愤”并不仅仅是因个人的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而产生的不平,而主要是同广大人民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的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懑。二、蒲松龄的著作和《聊斋志异》的版本1、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作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剧五种、戏三出、通俗俚曲十四种。路大荒编有《蒲松龄集》,盛伟编的《蒲松龄全集》等。2、《聊斋志异》的版本主要有:1)半部手稿本,实收作品236篇。2)康熙抄本,共存作品271篇。3)铸雪斋抄本,收目488篇,实收474篇,14篇有目无文。4)二十四卷抄本(周村本)。5)《异史》本,全书总目485篇,实收489篇,近于全本。6)青柯亭刻本,是现存最早、也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刻本,不全,文字上作了删改。7)三会本,由张友鹤编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总结性的,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比较全面、资料十分丰富的新版本。《聊斋志异》三、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人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其特色:A、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个别官吏的品德不好,它触及到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席方平》、《梦狼》。B、小说不仅揭露一般官吏,还将矛头指向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促织》。C、表现了作者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总是借助于现实的或超人的力量,使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而被压迫者终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续黄粱》中的曾孝廉的死及死后的报应。2、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表现为:•A、塑造了一系列“情痴”形象。《阿宝》中的孙子楚灵魂化为鹦鹉,《香玉》中的黄生,《婴宁》中的王子服等;B、突破了古典小说戏曲中的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连城》中乔生割胸肉。C、表现和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连城》中连城和乔生因情而死,又死而复生。《阿宝》《香玉》等。D、表现男女主人公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同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曲折斗争。《连城》等。3、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司文郎》《贾奉雉》《叶生》A、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考弊司》“虚肚鬼王”。B、揭示热中功名的士子痛苦而空虚的精神世界,《王子安》。4、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德和情操:斗争精神、热情无私、助人为乐、诚实纯朴、勇敢机智、为官清廉等。如《席方平》中席方平的顽强斗争精神,《婴宁》中婴宁的笑。5、总结社会人生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勤劳、乐于助人、知过能改、清正廉洁,同时又劝戒人要戒贪、戒淫、戒狂、戒酒、戒赌等。《劳山道士》《画皮》等。四、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1、兼采众体的形式美:其形式体制可分三类:A、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促织》《席方平》等。B、志怪短书,情节简单,用笔精简,形式象六朝志怪,但又不同于志怪,《咬鬼》《骂鸭》等。纪实性的散文小品,《地震》《山市》等。2、异彩纷呈的奇幻美:人物形象多为花妖狐魅、神鬼仙人,一般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的环境或为仙界,或为冥府,或为龙宫,或为梦境,神奇怪异,五光十色。作者以虚写实,幻中见真。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出来的却是非常现实的社会内容,而且其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3、曲折奇峭的情节美:其情节艺术有三妙:出人意表之妙、层出不穷之妙、合情合理之妙。如《促织》。4、诗情浓郁的意境美:一是作者将其热爱和歌颂的人和美好的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想象,更是赋予她们以诗的特质。二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5、雅洁明畅的语言美:A、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改造书面语,吸收口语,创造出一种既雅洁又明畅、既简练又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B、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包含着生活的血肉,饱含着人物的思想感情,显得自然和谐。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一、玄奘取经和《西游记》故事的演变:1、故事源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历经17年前往天竺国取回佛经657部,回国后口述经历,其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取经途中的艰险和异域风情。陈袆(602-664),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少年出家,法名玄奘。贞观三年至十九年(627-645)西行取经。唐太宗尊为“三藏法师”。唯识宗的创始人。2、门徒慧立、彦悰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取经事迹作了夸张的描绘,并插入一些带神话色彩的故事。3、宋代,取经故事成为说话艺术的重要题材。南宋初杭州中瓦子张家刊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可能是北宋时期的一个说经话本,它的出现标志着取经故事发展到重要阶段。17节,白衣秀才、深沙神。书中有猴行者化为白衣秀士,神通广大,作为唐僧的保驾弟子,一路降妖伏魔,这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雏型,而书中的深沙神,则是《西游记》中沙僧的前身,但还没有猪八戒。4、元代取经故事已初步定
本文标题:明清小说的繁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5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