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肾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梳理
1肾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梳理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一)尿路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粘膜,所引起的炎症病变。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寄生虫等,其中以细菌最为多见。临床上常说的尿路感染主要是指由细菌引起的非特异性尿路感染,发生的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再发性尿路感染是指半年内尿路感染发作2次或2次以上,或1年内尿路感染发作3次或3次以上。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2)劳淋: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尿液赤涩不甚,溺痛不著,淋沥不已,余沥难尽,乏力,不耐劳累。(3)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等。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22.1.尿路感染诊断标准:(1)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2)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有尿路感染症状。具备上述两项可以确诊。如无第二项,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1,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3)作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4)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小时以上)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查找细菌,如细菌l/油镜视野,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5)尿细菌数在104一10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105/ml,需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确诊。(6)当女性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尿白细胞增多、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2/ml,并为常见致病菌时,可拟诊为尿路感染。(7)老年男性,如有尿路感染症状,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3/m1时,可以诊断;对于存在尿路复杂情况,如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或留置导尿管等,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4/ml时,可以诊断。2.2.再发性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是指半年内尿感发作2次或2次以上,或1年内尿感发作3次或3次以上。再发性尿路感染包括重新感染和尿路感染复发。(1)重新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细菌定量培养阴性,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重新感染;(2)复发:治疗后症状消失,尿细菌定量培养阴转后在6周3内再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菌种相同且为同一血清型),称为复发。(二)证候诊断1.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主症:①尿频:②倦怠乏力;③小腹不适。次症:①尿色黄赤;②遇劳加重或复发;③手足心热;④舌质红、少津和/或脉沉细或弦数或滑数。具备主症三项,或主症二项兼次症二项者,即可诊断。2.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主症:①尿频而短;②腰酸痛/手足心热;③小腹不适。次症:①尿热;②口干舌燥;③小便涩痛;④舌红、少苔和/或脉细数或滑数。具备主症三项,或主症①③兼次症②①或②③,或兼次症④①或④③者,或主症②③兼次症①或③者,即可诊断。3.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主症:①尿频;②欲出不尽;③遇冷加重。次症:①小腹凉;②腰酸痛;③夜尿频:④舌质淡苔薄白和/或脉细弱或沉细。具备主症三项,或主症二项兼次症二项者,即可诊断。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4治法:益气养阴,清利湿热。推荐方药:清心莲子饮加减。方药:黄芪20g,党参20g,石莲子12g,茯苓15g,麦冬12g,车前子20g,柴胡12g,黄柏15g,地骨皮15g,甘草10g,萹蓄15g。2.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治法:滋补肾阴,清利湿热;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方药:知母12g,黄柏15g,生地15g,熟地15g,山茱萸12g,山药20g,茯苓15g,丹皮12g,泽泻15g,车前子20g,瞿麦15g,萹蓄15g,石苇12g。3.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治法:滋阴助阳,清利湿热;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方药:熟地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山药20g,巴戟天12g,淫羊藿15g,制附子10g,车前子20g,瞿麦15g,萹蓄15g,薏苡仁20g,败酱草20g,黄精15g。(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辨证选择三金片、银花泌炎灵、尿感宁颗粒、热淋清、知柏地黄丸、补中益气丸、济生肾气丸等。(三)外治法1.药浴治疗:(1)淋浊洗剂:生大黄32g,防风、大青叶、艾叶各12g,煎汤洗浴阴部,每日2-3次,12周围1疗程。用于辅助治疗。5(2)大莱菔煎:大莱菔100g,生、熟大黄各15g,黄柏12g,向日葵根15g,水煎温洗阴部,每晚一次,1周为1个疗程。适用于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2.针灸:(1)体针:取肾俞、小肠俞、膀胱俞、三焦俞、曲泉、三阴交,毫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适用于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取肾俞、膀胱俞、脾俞、足三里,毫针刺,用补法,留针20分钟,可加灸,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适用于阴阳两虚证。如偏于脾虚者加灸中脘,刺公孙、隐白;偏于肾虚者,加灸命门、关元,刺三阴交、章门。(2)头针:取左侧胸腔区与生殖区中点、左侧感觉区,毫针刺,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每日一次,7次为1个疗程。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证候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的“中药新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制定。(1)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1≥95%。(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170%。(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2.疾病疗效评价标准参照钱桐荪主编《肾脏病学》(第三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和林善琰主编《当代肾脏病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1)治愈: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阴性,并于第2周、第6周各复查尿细菌培养1次。如均为阴性,可诊为近期治愈;追踪6个月无再发者为完全治愈。(2)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阴性。(3)无效:①疗程结束后,尿细菌培养定性检查仍阳性;或者于6周复查时尿细菌培养为阳性者。②疗程结束后症状不久又再现(多在6周内),而且尿菌数≥105/m1。(二)评价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的“中药新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制定。主要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每周记录1次,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症状消失计0分。(1)尿频轻度:小便次数略有增加,每天增加2~3次。中度:小便次数有所增加,每天增加4~6次。重度:小便次数增加,时时都有尿感。(2)尿急7轻度:小便急迫,可忍耐。中度:小便急迫,仅可忍耐片刻。重度:小便急迫,迫不及待。(3)小腹不适轻度:小腹胀痛不适/小腹凉感轻微。中度:小腹胀痛/小腹凉感明显。重度:小腹胀痛/小腹凉感甚。(4)尿痛轻度:小便时尿道隐隐作痛,不影响排尿。中度:小便时尿道痛较重,排尿不爽。重度:小便时尿道疼痛难忍。(5)腰酸痛轻度:腰酸软,时而作痛。中度:隐隐痛,须常变换体位。重度:腰痛如折,持续不已。(6)口干轻度:轻微口干。中度:口干饮水可缓解。重度:口干欲饮水,饮而不解。(7)乏力轻度:劳则即乏。中度:动则即乏。8重度:不动亦乏。水肿(肾病综合症)诊疗方案梳理(二)肾病综合征是指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水肿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肾病综合征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肾病综合征在中医学中主要属于“水肿”范畴。根据水肿的病因病机不同,又可分为阴水、阳水,或风水、皮水、正水等。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1)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克;(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3)高脂血症;9(4)颜面、四肢、甚至全身浮肿,浮肿程度可轻可重。其中第1、2条是必备条件。肾病综合征诊断成立后,尚需进一步明确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以及病理诊断。(二)症候诊断1.风水内侵:先见眼睑及颜面浮肿,然后迅速波及全身,肢肢痠重,小便不利,其中兼见恶风寒、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而紧的风寒证和兼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浮数的风热征。2.湿热中阻:遍身浮肿,皮色润泽光亮,胸腹痞闷,烦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皮肤有疮疡疖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瘀血内阻:面浮肢肿,迁延日久,皮肤甲错,或见红丝赤缕瘀点瘀斑,或腰痛尿赤,舌淡或红,舌边有瘀点,舌下筋系瘀紫,苔薄黄或腻,脉细涩。4.肾阳气虚:晨起面浮,傍晚跗肿,或肿不甚,但腰酸身重,形体困倦,甚则疲于行立,不耐久坐,舌淡红,苔薄,脉偏沉细。5.脾肾阳虚: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身恶肿,按之没指,甚者可伴胸腹水,乃至胸闷气急,小便短少,太便溏薄,舌淡体胖,苔薄或腻,脉沉细。6.肝肾阴虚:浮肿不甚,但口干、咽喉干痛、头晕目眩,性情急躁,腰酸尿赤、盗汗烦热、舌红、脉细弦数。7.正气衰惫,浊毒内留:面色萎黄,眼睑虚肿,神疲乏力,语音低怯,胸腹痞闷,呕吐厌食,口中有尿臭,或小便短少,或夜尿反多。其甚者则昏愦,抽搐瘙痒,黑粪,舌淡无华,苔腻或腐,按之无力。二、治疗方案10(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1.风水内侵:治法:祛风寒、行水湿;或祛风热,行水湿方药:风寒为主者用麻杏五皮饮加减:麻黄6g,杏仁l0g,陈皮10g,茯苓皮20g,生姜皮6g,桑自皮20g,大腹皮l0g,车前子草各20g。风热为主者用越婢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6g,石膏15g,杏仁10g.连翘l0g,鱼腥草20g,黄芩10g,白茅根30g,芦根30g,桔梗10g,赤小豆30g,车前子20g,白术15g。表邪解后可去麻黄、杏仁或石膏,治疗4周后复查尿常规仍有蛋白或红细胞者,可口服复方雷公藤糖浆或雷公藤多甙以塞流。2.湿热中阻:治法:分利湿热方药:疏凿饮子加减,羌活10g,大黄6g,商陆l0g,泽泻20g,赤小豆30g,川椒目10g,摈榔10g,大腹皮l0g,茯苓皮20g。药后仍大便不通,湿热郁闭而病势急迫者,可仿已椒苈黄丸及巴黄丸意倍大黄,加汉防已,葶苈子有皮肤疮疡疖肿者,可加金银花、连翘或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3.瘀血内阻:治法:益肾行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地20g,赤芍l5g,当归2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海藻15g,益母草30g。兼气虚者加人身、黄芪、仙灵脾,肝肾阴虚者,加生地黄、女贞子、知母;脾肾阳虚者,加白术、附子,有热邪者,加金银花、紫花地丁。瘀阻甚者,加水蛭、云南白药研服。114.肾阳气虚:治法:补益肾气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0g,泽泻15g,茯苓15g,车前子20g,怀牛膝10g,党参20g,白术20g,仙灵脾10g,桑技10g,薏苡仁20g黄芪30g形体困倦明显者加仙鹤草、红枣以强力消困,亦可用生黄芪研粉吞服,以增强疗效。5.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通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附子l0g,白术15g,干
本文标题:肾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6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