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2、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主体)(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环境)(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目标)(4)管理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客体)(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3、相关概念:(1)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组织、指挥、领导和控制其他社会成员活动和行为的人们。(2)管理者的种类: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委托的代理人和经理人;非政府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3)管理者的形式:个人形式;集体形式(4)管理的环境和条件:外部环境和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内部环境――组织内部状况(性质、制度、人员、技术水平、文化)(5)有效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机会、时间、信息。4、为什么说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1)管理是管理者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其主观作用与客观的活动;(2)管理是通过被管理者的活动来有效的实现管理目标。5、关键语句:(1)管理的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管理本质上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4)管理是管理者主观见之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是典型的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1)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管理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伴而生的活动;管理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常务。→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具有可学习性和可借鉴性。特殊性:a、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无疑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的;b、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环境和条件的管理,也有其特殊属性和特有规律。(2)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艺术性:a、集中体现在管理活动中对于“度”的把握b、体现在创造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关键句:管理目标是区别管理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目标复杂性的体现:(1)管理目标一般是特定组织和群体的共同目标(共同性)(2)管理目标具有层次结构(层次性)(3)管理目标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时间跨度性)(4)管理目标具有多种价值含义(多种价值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组织:特定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按照特定规则组成的集合体。关键句:a、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b、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管理组织性的体现:(1)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具有同一性(2)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3)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4)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4、管理具有创新性创新性的来源:a、管理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b、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关键句:蒙特.H.卡斯特指出: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惟一不变的事就是变革。三、管理的职能职能概念特点内容1、计划职能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划等方案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1、预先性2、预测性3、评价性4、选择性5、调整性1、确定管理目标和任务2、决策和选择3、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2、组织职能管理者按照组织的特点和原则,通过组织设计,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管理资源并使之有效运行,以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1、合理性2、有序性3、规范性3、领导职能管理者按照管理目标和任务,运用法定的管理权力,主导和影响被管理者,使之为了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贡献力量和积极行动的活动。1、合法权力性2、主导性3、决断性4、公正性5、协调性6、规范性激励沟通协调奖励处罚示范4、控制职能管理者组织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和社会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1、特定的标准性2、事后反馈性关键语句:(各职能的地位)(1)计划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是管理活动起点;(2)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组织的结构设计和构建是组织职能的关键环节。(3)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的活的灵魂,是管理的核心环节;(4)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的监视器和调节器;是管理过程不同阶段的连接点;是管理过程的重要链条。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的关系:(1)控制是特定阶段管理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具有特定的标准性,而这种标准性与计划和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2)控制具有事后反馈性的特点,控制通过对前一时期管理状况的回顾和信息的反馈,来校正和调整管理运行过程和方向。(计划的调整性)(3)控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管理按照既定计划和目标运行。四、管理的类型领域主体结果公共领域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管理非公共领域企业企业管理1、管理的分类:(1)根据管理是否具有剥削和压迫劳动者的性质,分为剥削阶级社会的管理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2)根据管理是否具有科学性,分为科学管理和非科学管理(3)根据对管理过程不同环节的重视和运用,分为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4)根据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态度,分为人本管理、非人本管理(5)根据管理者采取的管理方法,分为专制式管理、民主式管理、自治式管理2、公共管理概念: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特点:(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2)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4)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5)公共管理必须接受公众监督主要概念:(1)公共利益:理论意义:特定范围内所有成员利益的共同部分;现实意义:公共服务的承担。(2)公共服务的承担: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公共产品的提供a、公共事务:社会成员为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而共同要求处理和实现的事务。b、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有形产品:道路、桥梁等;无形产品:法律、规章制度、政策及意识形态等。(3)公共组织的特殊性,在于其“公共性”,集中体现在组织目标和组织的基本功能上。(4)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a、社会全体合法成员共同利益的代表;b、通过法定的公共程序产生;c、其权力得到社会公众认同(5)政府进行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6)非政府公共组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性中介(7)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的权力。在阶级社会中,公共权力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权力。在我国,公共权力来源于全体人民的政治权力。(8)公共权力的特性:a、强大性:公共权力是社会权力资源的高度集中,是社会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b、权威性:公共权力以政治合法性为基础c、约束性:公共权力具有对全社会的制约(9)公共管理独占性的优缺点a、优点:使公共管理具有统一性,避免公共资源配置的重复和浪费;b、缺点:因缺乏竞争而效率不佳、质量不高。3、企业管理特点:(1)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企业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4)企业管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4、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a、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是紧密联系的。因为社会领域分为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对公共领域进行的公共管理,以及对非公共领域进行的企业管理共同构成的社会管理。b、二者具有不可割断的联系。公共管理在许多方面要和企业管理打交道,约束、指导、协助企业管理者;同时,也需要企业管理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二者的区别:实质不同、目标不同、权力来源不同、组织不同、特性不同、监督方式不同。第二节、管理学一、管理学的内容和学科特征1、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含义:(1)管理学的研究与管理的本质联系在一起;(2)管理学在研究和把握管理本质含义的前提下,也对管理的具体形态进行研究;(3)管理学以探索管理现象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4)管理学是一门科学。2、内容:a、研究管理的本质b、研究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c、研究管理现象的发展规律3、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4、管理的一般规律:是指一切管理现象和活动普遍具有和遵循的规律,这些规律在各个层次、各种组织中普遍存在并发挥作用,支配着管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管理的一般规律:(1)、管理的人本规律(2)、管理的组织规律(3)、管理过程的循环规律(4)、管理的择优规律(5)、管理的权变规律(6)、管理的反馈规律5、管理学是一门科学:(1)、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发展学科二、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重点语句: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劳动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管理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方式的确立,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工业革命以后,管理科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学科英国重商主义的代表詹姆斯·斯图亚特提出的实现刺激工资的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理论和分工理论;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的重视人的因素在工业管理中的作用;政治学家马基雅佛利提出的政治管理的本质以及管理技术和技能问题的看法。2、管理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行为科学阶段;(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3、管理学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另附表。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定义:人们在管理研究中认识和把握管理现象的哲学原则、分析角度、途径、步骤和程序的总称。方法:(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2)、历史研究方法;(3)、比较研究方法;(4)、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5)、跨学科的研究方法。5、管理学的发展特点:(1)、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对管理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设定的过程。(2)、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和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统研究的过程。(3)、管理学的发展是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过程。(4)、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第二章、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广义:就是作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侠义:决策是指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出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里查德·施奈德: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了达到想像中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重点: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特征:1、预见性2、选择性:选择是决策的灵魂,决策过程就是选择过程3、主观性:决策是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决策的内容:1、目标选择:目标的确定要具体、恰当、应有可检验性。2、方案选择: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二、决策的分类与基本原则1、决策的分类类别分类依据1、开关式决策与旋钮式决策决策方案中可选方案的数量2、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3、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4、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决策目标的多寡5、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决策条件(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6、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7、激进型决策与保守型决策后来决策与先前决策的一致程度8、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2、概念解释自然状态:决策面临的未来环境和条件。确定型决策: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的预期结果是相对明确的。风险型决策:面临的是多种可能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不同,未来会出现
本文标题:管理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1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