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对LGBT群体的认知调查及现象分析
对LGBT群体的认知调查及现象分析张军陈欢欢马健翔兰思群摘要: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同性恋群体(LBGT)的生存现状和社会接纳程度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不断产生争议。本文围绕LBGT群体这一敏感话题针对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大学、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的大学生群体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对同性恋群体的接纳程度较高,大多认为开放平等的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对LBGT群体更加包容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同性恋群体生存现状一、调查背景同性恋及双性恋群体(LBGT群体)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一般而言,上述称谓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分别,我们使用了其狭义的含义,即指同性恋及双性恋群体,并在论文中泛用同性恋表示。在人类历史中,同性恋行为经常受到歧视和压制。到20世纪初,同性恋在西方社会仍被认为是病态和罪恶的。直到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才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去除。然而直至今日,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却仍然坚持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在中国,同性恋长期被认定为精神病。2001年4月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行为,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容忍同性恋群体,但是同性关系长期以来仍然是一个禁忌话题。二、研究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分析大众同性恋的看法和接受程度,显得很有必要。大多数人认为中老年人由于思想传统,对新事物有不同程度的抵抗情绪,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相比较其他群体来说,相对新潮和开放些,对新事物的感知特别敏锐些。一些老旧的、被前几代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思想观念可能会被他们驳斥或全盘否定,所以,研究大学生同性恋看法,可能会得出更新的大众关于同性恋的一个看法,用这些理性的数据和结论,知道出于混乱观念引导的一部分人,很有价值,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思想如此开放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了解程度、态度还有看法。三、研究对象此次调查是针对聊城市东昌府区大学生群体进行的,共计调查了聊城大学,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调查男生115人,女生105人。共发出问卷250份,回收230份,有效问卷215份。四、调查内容问卷调研结果分析在本次调查中,综合男女两性大学生情况,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9%的学生是女同学,51%的学生是男同学。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男性大学生要比女性大学生对同性恋者有更多的看法,也乐于去表达对同性恋者的想法。其中,82%的学生学历水平为本科,18%的学生学历水平为专科(在这里所指的学历水平均为在读)。在调查组调查过程中,在看待同性恋者的问题当中,本科在读大学生要比专科在读大学生更加理性。课题组对所调查大学生群体中是否有同性恋者进行了调查,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课题组是不透露被调查者的本人信息。其中在调查的215名大学生中,只有一份调查问卷所填是同性恋者。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同性恋者还是很小的一个群体,但不能说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没有同性恋者。另外,在调查“如果您是同性恋者,那您会公开您的性取向吗?”的问题当中,75%的学生表示不会,15%的学生表示会,10%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认为如果是同性恋者不会公开自己的性取向,从这一侧面可以看出,尽管大学生思想相对其他人群较为开放,但受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还是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者性取向,这要面对着不只是大学校园的看法压力,更是走向社会,面对社会对他们的压力。在接受与不接受同性恋者的问题中,有45%表示接受,43%表示不接受,12%表示不确定。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接受同性恋者”与“不接受同性恋者”比例相差不是太大。课题组还设计了更多样化的问题,“您对关于描述同性恋者此类人群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持什么态度”,2%的大学生认为不能接受,35%认为可以接受,6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好看就行。通过文学或影视作品,75%了解过他们的情况,25%没有了解过。题组调查发现仍有一部分人不了解同性恋者,毕竟大学生开始有了关注同性恋的意识,同性恋在大学校园中也不再是人们讳莫如深的话题,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可以接受有关同性恋者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在调查过程中,也还有一些同学主动谈及自己所接触过的有关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像李安导演的《断背山》。在假设被调查同学身边有同性恋者的调查问题中,其中,如果被调查同学身边的朋友告诉被调查者时,20%调查者的态度是支持,30%表示排斥,50%表示无所谓中立。“如果同性恋者在公共场所有亲密的行为(和普通恋人一样的行为)”,55%的大学生认为不合理,15%认为合理,30%认为不关心。“当同性恋者对您表白,您会是什么反应”的问题中,95%表示拒绝,4%表示不确定。题组调查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性恋,也有一些学生的想法不够宽容。总体来说,学生已经不再躲避此话题,对于同性恋者有了一个较开放和客观的态度,也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包容的社会环境。我们还发现,涉及到与被调查者关系亲密的人时,人们可能会有更加偏激和片面的想法,这才能表明他们的真正态度。同时我们发现,男性更能接受女同性恋,女性更能接受男同性恋。我们猜测形成此现象的原因也许与固有的男女结合的传统观念有关,还有可能的原因是人们不愿意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另类的倾向。课题组在调查大学生对于同性恋态度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尝试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您认为导致“LGBT”这类群体出现的原因有什么”(此题为多选),99%的同学都选择了“家庭因素”,98%选择了“个人心理因素”,95%选择了“社会因素”,99%选择了“文化因素”,86%选择了“其他因素”。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同性恋者态度的原因是多重的。课题组展开了针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86%的同学知道一些西方国家已经进行了同性恋者群体婚姻合法化,14%的同学不知道。65%的同学支持他们婚姻合法化,35%的不支持同性恋者婚姻合法化。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平等共存是最好的处理办法,这是社会观念不断进步的好现象。对于同性结婚法,即使有一大部分人认为无所谓,但是这至少表明他们对于同性恋并不排斥。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同性恋应该受到舆论攻击和法律约束,还有一些人反对同性结婚,我们认为解决同性恋歧视问题的关键也在于这些人。最后,课题组对同性恋者的权益方面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对于同性恋者未来的接受程度进行了调查。其中,85%的大学生认为如果自己是老板,愿意录用同性恋者,15%的大学生认为不会。80%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群体示威游行是“维护自己的权利”,2%表示“影响社会治安”,18%表示“不关心”。75%的大学生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同性恋群体会被社会所接纳,20%表示“不会”,5%表示“不知道”。其中,发现大学生群体对同性恋群体的接纳程度较高,大多认为开放平等的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对LBGT群体更加包容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五、结论1、同性恋者的生存现状全世界有将近3亿同性恋者;在中国,有3000—5000万同性恋者。从同性恋的社会地位上,无论是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社会,无论是法律制度的宽容,还是人们态度的改变,对同性恋的歧视还在相当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长期以来,同性恋的地位和人们对它的态度一直是比较复杂、含混不清的。在中国,较之十几年前将同性恋者视为犯罪、精神病的时期,如今对于同性恋的讨论变得逐渐缓和开放。对同性恋的宽容态度也正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同性恋在中国的处境也像许多其他问题在中国的情况一样,面临的不是严酷的迫害和极端的仇视--西方的同性恋者一度面临这样的迫害和仇视--而主要是主流社会的忽视和蔑视。这本是一种稍好的处境。然而,也因此使中国的同性恋者滋长了一种苟且偷安的心境,希望永远躲在阴影中生活,与世无争,不愿也不敢发起激烈的改造。这种中庸的处世哲学深种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心态之中。因此,这种情况看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西方同性恋权利运动取得更多进展,例如在更多的边家和地区争得合法地位、同性婚姻权利、平等就业权利,在世界上更多的人们对同性恋的看法有了更大的改变之后,中国的同性恋者才有可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为中国社会所接容纳,得到较好的待遇。中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是不断和异性恋者的地位缩小差距的。可以说,当今中国人对同性恋的认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与国外不同,中国是公众认可同性恋程度高,而政府认可程度低,国外很多国家往往是政府认可程度高,而公众认可程度低。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已经有两个州认可了同性婚姻,但其实还有其他的州,州政府已经完全认可了同性婚姻,但由于本州公众的反对,而不得不暂停了对同性婚姻的讨论。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中国是受严格意义上之宗教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尽管儒学对国人的影响不可小觑,但其终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反对同性恋的。从这点来说,中国的同性恋者是幸运的,因为大部分人不会把其当做犯罪来对待。中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具有潜在的“优越性”。所以,纵观世界,仅就单纯的社会地位而言,中国同性恋者的地位是略高于世界其他各国的。但最大的问题是同性恋者之间不能生育,而中国又是一个太看重生育、太看重传宗接代的民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如果谁是同性恋,人们往往会认为他(她)很不幸,这也是在中国推行同性恋合法化的最大阻碍。中国同性恋者社会地位的进步,也因为生育问题而受到强大阻力。2、中外对同性恋看法形成的原因(1)西方基督教对同性恋的歧视与厌恶西方恐同症更多的是来源于在宗教信仰,也就是基督教的教义中。《圣经》为什么会这样憎恶同性恋呢?抑或是后来的教派对与经文的误读甚至是夸大?首先,从生育的角度来说。同性的行为是无法繁衍后代的,《圣经》认为,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神造人,亚当夏娃一男一女,因此命定的婚姻也应当是一夫一妻制,而如果同性相爱则从根本上违背了自然规律。上帝把性赐予人,是希望人能生养众多。对于人来说,能够生养是神的恩典,基督教中所存在的阳具崇拜,也是因为阳具在繁衍后代的程序中占有必不可少的地位。申命记7:14提到:“你必蒙福胜过万民。你们的男女没有不能生养的,牲畜也没有不能生育的。”而同性恋的行为等于是背弃了神的恩典,而成为罪人。其次,从性行为的角度来看,同性之间的性行为被看做纯粹为了发泄自己的欲望,仅仅是为了原始的性快感,是一种淫乱的行为,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兽性,是不具有一个社会人的特征与资格的。索多玛城的覆灭就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同性恋,上帝把索多玛城已经看做一座不适于人居住的堕落之城。再有,从婚姻关系的上《创世纪》2:24指出,夏娃是从亚当的肋骨造出的,所以:“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只有男女的结合才是上帝所许可的婚姻。其中自然不包括男男,女女。因此同性婚姻也不可能存在。不存在婚姻关系,而同性行为甚至可能发生在具有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之间。这更是在许多经文中被严令禁止的。最后,是基督教中一些教派对于《圣经》经文的误读,如关于罪恶之城索多玛城覆灭的记载,索多玛因为罪大恶极而被神毁灭,都是为上帝所不齿的同性恋有关。事实上,犹太教在公元1世纪以前从未对此有关于同性恋之罪的解读,是直到公元1世纪主耶稣降生以后,才在某犹太教神学家的“创见”里出现了这种解经观。从经文来看,“索多玛城里各处的人,连老带少”在希伯来文里并无性别色彩,而“众弟兄”则可能是一种泛称。而故事中埃及军队强暴男客人而拒绝罗得的女儿,更有可能并非因为同性恋,而是因为要侮辱客人,因为古埃及军队在征服外族后,有对战败者实行鸡奸的习惯。(2)中国人为什么对同性恋者长期保持着保守的态度这可以从传统思想和社会观念两方面来解释。首先,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同性恋是对阴阳和谐的异性恋关系、家庭整合以及社会秩序的一种挑战。对于男同性恋者,家族的期望成为了巨大的负担。一些男同性恋者认为父母对自己“结婚生子”的要求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作为男同性恋者无法传宗接代,于整个家族是“不孝子孙”。然而对于女同性恋者,由于社会认可度更低而且还有压力,更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几乎每个适龄女性都会遇到婚姻压力,无论是否心甘情愿,她们大
本文标题:对LGBT群体的认知调查及现象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1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