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光大证券“乌龙指”给银行风险防范的启示
光大证券“乌龙指”给银行风险防范的启示《建设银行报》(2013年8月26日第03版)■林泽泳8月16日11时02至05分,沪指3分钟暴涨5.96%,这一破天荒表现使股民异常兴奋。然而这波火山式上涨后,沪指就像“过山车”一样快速回落,最后阴跌收官,行情之“诡异”让人错愕不已。后经调查,当天股市发生这种急涨急跌的现象,是由于光大证券量化投资部门原先打算购买3000万股上证50ETF,错下单为3000万手(1手即100股),使交易金额放大为70亿元,因权重效益带动股指瞬间上涨。经核查,上交所各交易和技术系统运行正常,主要买入方为光大证券自营账户,于是上交所立即与上海证监局共同核查事件原因,最终将事件原因确认为光大证券策略交易投资系统问题所致。虽然事件核查结果是交易系统错误,但仍足以证明当前证券行业的风险防控措施形同虚设。作为券商风险防控部门,本来已设置了“三重门”来防范类似风险事件,但本次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却轻易地冲破了这“三道门”,导致了这“百年难得一遇”的重大风险事件发生。第一道门,是投资与交易部门的自我检查。本次事件的发生,反映出投资与交易部门的检查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第二道门就是财务部门设立的头寸限制。财务部门为每个券商设立了用于ETF套利交易的资金规模,也为其设立了虚拟的资金规模,因此,券商在合规的前提下使用虚拟的资金规模并不会产生风险。但也因这一虚拟资金规模的存在,使得光大证券能够冲破财政部门头寸限制,把惊人的70亿交易规模发送出去。第三道门就是合规部门的异常审查。合规部门本应适时动态地调整公司各项投资业务风险指标,对重大交易进行审核,并在出现异常交易行为时立即履行审查职责。然而在当今的证券行业,合规部门仅仅只是一个边缘部门,对于业务操作管控完全“有心无力”。此次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为银行业提供了典型的反面教材,银行应以此为鉴,采取措施,切切实实把制度落到实处,才能将风险防范的阵地前移,确保行业安全运行。一是制度先行,完善并确保执行中的风险防范措施环环相扣。包括银行柜面操作、网银操作、内部资金交易操作流程等,重新对当中的风险环节予以梳理,逐一明确如初审、复核、审批等岗位的职责,从流程管控上确保缜密无漏洞。二是以人为本,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操守教育。通过运用典型反面事件,以人性化的关怀,提高员工对严格操作风险流程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员工自愿、自觉遵守制度,且人人自发对制度执行进行相互监督,让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意识深入人心,避免员工犯上此次“乌龙指”事件中的操作性低级错误。三是奖惩并行,加大对制度执行的推行和监督力度。一方面,可提高合规部门管理地位,赋予合规部门“尚方宝剑”般的权力,提高制度执行、监管的严肃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可对自查环节中发现风险点并加以改进的人员加大奖励,充分调动员工风险防控积极性;对检查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的,对所在单位及相关人员加大处罚。以鲜明的“奖罚并举”方式,彻底防范“小事件”演变成“大事件”,将银行运营风险“扼杀”在摇篮中。(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分行)打印|大中小|全文复制
本文标题:光大证券“乌龙指”给银行风险防范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1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