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3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2课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建立时间、开国皇帝、都城;2、知道八股取士的时代、考试内容、答题方式和弊端;重点:明朝前期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专制君权难点:八股取士一、明朝的建立与皇权的加强1、明朝的建立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立明朝,建元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他派的北伐军进占大都,元朝皇帝北逃。至此,结束了元朝近百年的统治2、皇权的加强措施:在中央,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使其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中央负责。颁布和施行《大明律》和《大诰》,完善司法制度。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以八股取士。设立特务组织锦衣卫,用以监控王公大臣。他又兴大狱,借机杀掉大批功臣宿将。明太祖还十分注意抑制豪强,整顿吏治,均平赋役,稳定社会秩序作用:明朝的政治制度,极大地加强了帝王的君主集权。它使得中央和地方的许多官吏实际上成为皇帝的耳目和鹰犬,这种统治,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极为不利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的统治结束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府(今南京)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时间:建立者:都城:1368年统一全国一丑一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0.21~1398.6.24片段1.“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2、皇权的加强皇帝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殿阁大学士中央地方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1)改革行政机构唐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明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皇帝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2)司法上:颁布和施行《大明律》和《大诰》,完善司法制度“畏而不敢轻犯”“重典治国”剥皮实草廷杖枷号凌迟梳洗。。。。。。科举考生看榜图(3)思想上: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以八股取士。片段.“宋濂请客”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职能:对臣民监视、侦查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安然朝中做却知天下事(4)设立特务组织锦衣卫,用以监控王公大臣。明宦官彩塑锦衣卫是朱元璋时设立的特务机构,直属于皇帝,拥有自行侦缉、逮捕、审讯、判刑的特权。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势力膨胀的朝代。从明成祖时,就利用宦官来加强统治。东厂即由宦官掌管。在明朝中后期,宦官常常左右朝政。锦衣卫印(木质)魏忠贤1568~1627.10.19原名李进忠明朝末期宦官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人东厂胡同北京王府井大街北段西侧东厂胡同,因明朝永乐十八年在此设东厂署而得名。东厂是明成祖时建立的特务机构,由太监直接指挥,在这里制造了不少冤狱。“厂卫”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稗史汇编》宋濂二、明成祖迁都北京1、起兵夺权背景:明太祖实行分封制,将自己的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希望他们起到保卫皇室的作用。明太祖死后,藩王拥兵自重,有的还觊觎皇位,继位的建文帝采取措施削弱藩王的势力经过: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誓师北平,起兵南下,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改元永乐。朱棣就是明成祖(1)迁都原因:明成祖原封地在北平,极为重视他在北方的势力过程:登基不久,就把北平改名为北京,并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意义:这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和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2、统治措施(2)削藩明成祖即位后,继续执行削藩政策。他对藩王恩威并施,削夺藩王的军政权力,加强了皇帝的权威(3)增内阁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明朝还实行内阁制度,内阁成员由皇帝亲自从文官中选拔,为皇帝处理政务是提供参考意见。内阁大臣后来拥有实际处理政务的权力,逐渐凌驾于六部之上(4)设东厂明成祖还重用宦官,派他们担任特务机构东厂的首领,以及执行出使、监军镇守等重要任务。宦官与内阁相互制衡,一起服务于皇权明成祖迁都北京为巩固统治,明太祖将儿子分封到各地藩王。藩王势力增强明太祖死后,建文帝采取措施削弱藩王的势力。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先发制人,起兵南下,夺取帝位。朱棣:明成祖年号:永乐“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元璋之孙)(1377年—?)明成祖(朱元璋之四子)(1360年-1424年)1421年,迁都北京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明成祖迁都北京目的作用::为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1421年,迁都北京削夺藩王,加强皇帝权威设东厂增内阁明成祖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三、八股取士制度概念:八股文是科举考试时官方所规定的一种文体。它初创于明朝初期,完备于明朝中后期。清朝科举考试沿用此制,两朝共推行数百年,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明清科举,又被称为“八股取士”内容:八股文的考试内容有严格限定。试题选自儒学“四书”范围内,应试者答题时不能发挥自己的见解,而是要模仿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内容则以官方认可的宋代程朱学派注释为准影响:明清时期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却不讲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这种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明朝乡试试卷秀才↓举人(省级乡试)↓进士(中央会试和殿试)科举考试的三级八股文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议论的开始起讲后入手之处束股后股中股起股入手起讲破题承题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什么是八股文八股取士考生的观点,必须依据《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四书集注》书影(南宋·朱熹)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鲁迅:“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八股取士的危害26.答(1)唐太宗;(2分)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2)筒车;(1分)曲辕犁。(1分)(3)耕作技术日益精细化;出现了秧马和等新农具;占城稻的推广,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南宋时,苏州、湖州发展为主要的稻米产区;棉花的种植范围从广东、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任选一列得2分)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4)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耕作技术的提高;国家政策的促进;统治者的重视等。(4分)27.答(1)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1分)科举制度(2分)(2)元朝疆域辽阔;(2分)行省制度;(3)制度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等。(两点3分)28.答(1)藏族;(2分)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任选一列得2分)(2)澶渊之盟;(2分)(3)国家统一,经济发展;(2分)回族。(2分)(4)和亲政策;民族之间的交流;民族之间的战争;国家的统一等。(任意两点得4分)29.答(1)北宋、元朝;(2分)从政权并立走向统一。(2分)(2)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大量涌入,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政府重视发展经济;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4分)(3)宋朝的都市生活丰富或商业繁荣。(一点即可得2分)(4)史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2分)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A.努尔哈赤B.朱元璋C.皇太极D.李世民B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明朝建立是在()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C3.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C.废除六部制,设置军机处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广A4.在山东济南地区有一条名叫按察司街的街牌,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可能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B5.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名词的正确理解,下列古代历史事件的出现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哪一个()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靖康之役D.文景之治C6.《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该作品批判的是()A.行省制度B.分封制C.文字狱D.八股取士D1.“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1.DD2.“以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此令出自()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D.清雍正帝2.CC3.浪漫武侠巨制《锦衣卫》在全国热播。明朝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的共同职责是()A.协助皇帝处理政务B.制定法律C.监视百官,镇压人民D.为皇帝起草政令3.CC4.体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制度或措施是()①禅让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④三省六部制⑤废丞相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4.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郡县制是其主要表现;三省六部制是唐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表现;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D5.明成祖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A.废行省,设三司B.颁布《大明律》C.设立内阁D.实行八股取士5.CC6.王某是明朝经常参与内阁的殿阁大学士,他的职能为()A.妄行建议B.自行其是C.为皇帝提供参考意见D.替皇帝批阅奏折6.CC7.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B.试题类型繁多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7.AA8.右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你认为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④摧残了文化,控制了思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D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③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项。D9.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9.A《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都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表现,因此这篇论文的题目应是A项。A13.(2016湖南郴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3.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设三司;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置东厂;明政府采用八股取士选拔官吏。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制度。故选D项。D14.(2016江苏泰州)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14.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故选D项。D材料虽然他“乞儿”出身,但他开创了大明江山!《新龙门客栈》里,东厂矫诏枉杀,只因它是“朝廷心腹”。“文定八股
本文标题:第13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6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