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3各类疾病脑电图-PPT课件
常见疾病的脑电图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苑杰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按侵及部位的不同分为脑炎和脑膜炎。前者主要侵及脑实质,后者主要侵及脑膜。脑实质及脑膜同时受累时称之为脑膜脑炎。当然在脑炎时亦可有较轻的脑膜改变,相反在脑膜炎时脑实质亦可有某种程度的受累。因此,无论是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都有广泛性弥漫性脑实质及脑膜的损害,乃成为脑电图多呈弥漫性异常的病理基础。一般说来脑炎时的异常较脑膜炎为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很多,如病毒,细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不同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于其受累部位、程度和病变性质不同,脑电图亦有差异。浆液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其脑电图异常的程度较细菌性感染(化脓性、结核性等)为轻。在脑炎中,由小儿传染性疾病如麻疹、水痘、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所伴发的脑炎,其急性期的脑电图改变虽较明显,但与乙型脑炎、带状疮疹性脑炎等相比,长期存在脑电图异常者较少。就年龄来说,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电图异常较成人更加显著。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由于脑膜、脑实质的破坏和变性,使脑机能减退,脑电图表现为慢波。除脑脓肿外,炎症性改变不象肿瘤那样为大的局限性病灶,而多呈小的病灶,且广泛布及全脑,致使脑电图出现广泛性慢波,若神经细胞大部死亡或高度抑制可呈现平坦波。此外炎症性病灶对其周围神经组织有刺激作用,临床上可引起痉挛发作,脑电图上可出现棘波、尖波等发作波。脑电图改变与感染的病程及病情变化有良好的平行关系。病期不同,脑电图改变亦异。病情愈重,脑电图改变愈明显,严重时呈高波幅大慢波,病情好转时,大慢波减少,代之为波,最后为α波。若病情恶化,则波数量增加,频率更慢,甚至可变为平坦脑波。一般脑炎、脑膜炎的脑电图改变均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不能作为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但能较好地反映病情的轻重、病程经过、治疗效果及归转变化。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反复进行脑电图检查仍有一定的意义。第一节、脑膜炎的脑电图脑膜炎可分浆液性(病毒性)、化脓性、结核性和霉菌性等多种。因脑实质一般受累较脑炎为轻,故脑电图异常程度多较轻,若脑电图异常明显,提示脑实质及脑表面之血管己遭受较重的损伤。一、浆液性脑膜炎由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ECHD)病毒6型等引起,预后较好。脑电图改变:一般急性期尤其在小儿中的异常率较高,有的报告可高达72%。就病原来说,腮腺炎病毒引起异常率较低,埃可(ECHD)病毒6型引起者异常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慢波,且多为后头部单发高波幅波。这种慢波改变程度较轻,很少有基本节律完全消失者。棘波亦可出现,其出现率约占17%,且以体温在39℃以上,而脑脊液细胞数增加较轻者容易出现。上述脑波异常,一般随临床症状的恢复而减轻或消失。但也有在发病1年后仍存在异常,主要为棘波及突发性慢波群。有的病例在急性或亚急性期并无棘波等发作波的发放,而在恢复期或其后才出现。二、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病理改变在大脑半球外侧面及底面,早期为炎性改变,晚期可有粘连。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痛、项强、脑膜刺激征、血沉增快及脑脊液的蛋白、细胞增高和糖、氯化物减少等。EEG改变:疾病之早期或病情较轻者,EEG变化亦较轻。在急性期及病情较重时显示非特异性广泛性波及/或波。临床上表现有痉挛发作者可出现癫痫发作波。随病情发展,当伴有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时,尤其小儿病人可见广泛性0.5-3次/秒的大慢波。随临床症状的改善,EEG异常亦可逐渐减轻,慢波减少,频率增快。三、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系由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感染引起脑脊髓膜的化肚性炎性改变。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痛、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混浊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起病较急,症状较重,常波及脑实质,可形成脑脓肿。EEG改变:其异常程度常较浆液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明显。急性期多呈广泛性慢波,以波为主,且多以后头部为著。小儿常较成人突出。在合并有明显的颅内压力增高及意识障碍者,慢波频率更慢,甚至完全呈波。若合并有脑脓肿时可有局限性波灶,在病灶中心可为平坦波,而其周围可能出现位相倒置。治疗后随临床症状的好转,大慢波迅速减少至消失者,提示预后良好。若临床有痉挛发作,可出现棘波、棘慢波综合等癫痫波型,尤其在儿童中容易出现。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系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在冬春季节流行。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项强、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脑脊液呈米汤样混浊,细胞数显著升高等。EEG改变:一与一般化脓性脑膜炎相似。在急性期以广泛性多形性大慢波为主、随治疗好转,慢波逐渐减少至消失,在恢复期有癫痫发作者可有发作波发放。第二节、脑炎的脑电图脑炎与脑膜炎不同,主要损害脑实质,故脑电图异常常较脑膜炎明显。脑炎的病因繁多,大多为病毒感染所引起。一、普通急性脑炎此类脑炎包括各种传染病时的脑炎、散发性脑炎等。般在小儿多见,尤具在小儿急性传染病中更易并发。临床表现为高烧、昏迷、抽搞和精神异常等。(一)EEG异常的频度:极高,90%-100%有改变。在小儿某些传染性疾病中,即使未出现脑炎症状,其EEG异常率仍可极高,说明脑实质已有病变存在。Goldbloom等发现63%的无脑部症状的脊髓灰质炎患儿有EEG异常。(二)不同病期的脑电图表现:1、急性期:脑电图改变可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主要表现为a波逐渐减少、频率减慢,最后形成以4~7次/秒之波为其基本节律,波多在顶、中央区首先出现,最后扩展到其他区域,呈广泛性慢波节律。(2)中期:主要表现为多形性高波幅波或混有波,前者多先在额部出现,然后波及各区,呈广泛性波,或在此背景上有局限性加重。有时这种局限性慢波有左右转移现象,即时而这侧为重,时而另一侧为重。在此期常可出现发作性或连续性棘波、棘慢波综合等发作波。特别是有临床痉挛发作者,出现发作波的倾向更明显。部分病例尚可见到周期性发作波或高波幅慢波发放。(3)极期:在广泛性低幅慢波的背景上可出现爆发性抑制的电活动。随着病情的发展,慢波频率越来越慢,波幅逐渐降低,最后全部形成平坦EEG。有的病例并不出现平坦波,而是很快地恢复,如麻疹脑炎在3天内即可有改善。2、恢复期:如病情不再发展,临床症状逐渐消失。EEG的波波幅逐渐增高、频率逐渐变快、数量逐渐减少,波增加,α波开始出现。继之恢复到以慢化a节律为主(小儿恢复至相应年龄组的频率),最后恢复正常。一般在2一4W内恢复正常,但是随病型及病情轻重可有差异。例如重症乙型脑炎,低波幅脑波可持续1月以上,而其他型脑炎,即使是出现平坦波,在急性症状消失后,脑波亦可很快恢复正常。3、后遗症期:大部分病例经过治疗可无或几乎无后遗症。部分遗有后遗症者以癫痫发作及肢体运动障碍等最常见。此时EEG多呈广泛性或局限性异常。有人统计在遗有癫痫临床发作者,80%以上可记录到发作波型,多为棘波、尖波、棘(尖)慢波综合。(三)脑电图表现和临床症状的关系一般说来EEG的表现和临床症状之间有一定的平行关系。即临床症状愈重,EEG异常率愈高,异常程度愈明显。如伴有意识障碍的脑炎,EEG几乎100%为异常,且意识障碍愈重,EEG异常亦愈明显,甚至表现为平坦波型。虽然在小儿传染病中意识清楚而无神经症状者EEG异常率也很高,但其脑波异常的程度不如有意识障碍者,特别是不会出现平坦型脑波。(三)脑电图表现和临床症状的关系癫痫型散发性脑炎可在弥漫性异常背景上出现棘波、棘慢波综合等发作波。非散发性脑炎的癫痫病人的EEG多在正常背景上出现发作波。精神症状型散发性脑炎,亦表现为弥漫性异常,多呈广泛性慢波表现,此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病人的EEG多属正常不同。在有失语、偏瘫等局限症状者多有EEG的局限性改变。(三)脑电图表现和临床症状的关系EEG的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完全步调一致。多数报告EEG改善较临床症状恢复为晚。临床症状消失后EEG异常仍可持续存在。在临床症状消失后有发作波存在时,应警惕有癫痫发作的可能性。对于有局限症状的诊断为“脑瘤型脑炎”的病例,若经治疗临床症状好转,但EEG局灶改变仍持续存在时,应警惕脑瘤或其他占位性疾病的可能。(四)不同类型的普通脑炎的脑电图特点不同病原体所侵及脑部的结构不同,这是EEG差异性的病理学基础。当灰质受累尤以皮层下灰质受损为主时,多表现为发作性两侧同步性慢波活动。当白质受累时,EEG异常多表现为弥漫性多形性非发作性活动。白质与灰质同时受累者,EEG可其有上述两种异常改变。二、特殊脑炎(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两侧大脑半球病变,以额叶、颞叶为主,常以一侧为著。组织学上常有出血、坏死、神经细胞内有包涵体存在,故又称坏死性脑炎或急性包涵体脑炎。临床上以发热、头痛,意识障碍为主。此外还可见有定向力障、人格改变、幻觉等精神症状和局限的神经症状。脑电图改变常见有两种形式:1、非特异性改变:此种改变与普通脑炎相同,仅显示普遍性慢波,无局限性异常。2、特异性改变:有些病例与上述改变不同,α波消失,有周期性异常波出现,如在慢波之上重叠有周期性尖波或高波幅慢波发放,每1-5秒发放一次,常呈局限性的表现,多以颞、额部为主,有时则在后头部。这种周期性波出现于发病后第2---15天,其后尽管临床症状无改善也可自行消失。一、按脑电图的变化分期(六)丘波期经较短的锤波期之后进入此期。主要表现为各导联先有锤波减少,而代之以象基线漂移那样并且各导联多呈同步出现的波,并混有4一5次/秒波及变慢了的11一12次/秒之锤波,故又称丘锤波混合期。随着睡眠的进一步加探,纺锤波逐渐消失,波频率变得更慢,波幅可达200一300mv,甚至500mv,呈连续性非同步出现,形如山丘,故名丘波期。受检者呈深睡状态。精神病的脑电图自将脑电图应用于临床以来,人们就用它来对精神分裂等心因性精神病作了许多研究,希望能得到对临床诊断有帮助的客观侬据,但均未能如愿以偿。相反,精神病病人的脑电图大部分为正常,而且脑电图对外界刺激及内省、心算、思维等精神活动只见到α波抑制等非特异性变化,因此对精神病的诊断所起的作用较小。目前主要应用于对肿瘤、癫痫、脑血管疾病等器质性疾病产生的精神症状作鉴别诊断。如脑电图明显异常,心因性精神病的诊断就可能难以成立;又如对癫痫和癔病性痉挛发作,脑电图可提供一些鉴别的依据。第一节神经症的脑电图神经症即神经官能症,上要包括神经衰弱、疮病、强迫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和恐怖性神经症等。这一类病人的脑电图多数为正常,但也有一些非特异性改变。一、神经衰弱本症是由精神因索所致的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的部分失调。系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情感改变及植物神经症状等,而无脑器质性损害的一种慢性疾病。脑电图主要异常如下:(一)慢化α波型:以频率7一8次/秒慢化α波为基本节律。(二)单调α波型:主要表现为a波缺乏波动现象,呈长程持续出现,基频率往往偏慢,波幅多为中等。有时尚可见α波泛化。一、神经衰弱(三)不规则波型:表现为a波不规则,低波幅活动及快波活动都增加,波形、波幅及频率的规律性差,有“不成熟脑电图”之感,常见于抑制过程占优势者。(四)低波幅型:表现a波波幅降低,常在25微伏以下,多见于抑制过程明显占优势者。(五)β波型:表现以β波为主,见于兴奋过程占优势者。二、癔病癔病又名歇斯底里或躁狂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为精神因素所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暂时性的机能失调。表现为运动、感觉、植物神经、特殊感官及精神方面的异常。症状复杂多变,多呈发作性。脑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依据。脑电图改变:多属正常,少数显示a波频率较慢,波幅增高,在枕部可见低波幅波。癔病性精神病可见慢波明显增多,对光一戊四氮诱发阂值较低,说明其脑机能的不稳定性。二、癔病脑电图检查常用于对癔病和器质性疾病进行鉴别。如癔病性痉孪发作或癔病性意识障碍发作不显示癫痫发作波;癔病性失明者,觉醒时光刺激仍
本文标题:3各类疾病脑电图-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6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