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13年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 专题三 第1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扶余县第一中学历史组工作室第1讲(1)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考纲: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2)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战争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考纲: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3)课程标准:了解天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考纲:辛亥革命(4)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考纲: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课标与考纲】第一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网络构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反封建近代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侵略鸦片战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农民阶级: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民族独立无产阶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侵华民主革命一、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中国逐步沦民地半封建社会(四次侵华战争)重点知识重建(必修一第四单元)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原因(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及(1843年)附件,此外还有(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导火线:虎门销烟②重要原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大门,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1)原因(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②直接原因:列强提出的“修约”要求遭到拒绝。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1)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趁机出兵。(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3)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1)原因: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略战争。(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1年)(3)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规律总结: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华与签订的条约中国是在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步入近代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的大炮打开,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概括为:一个转折;四次战争;五大条约;两个阶段;一个结果;两个影响。(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1)原因(2)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开始;1856年,东征,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1858年,太平军破清军江北大营;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1864年天京陷落,天平天国运动失败。(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略)。二、近代前期民主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抗争(三次革命高潮)(4)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天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①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②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新的灾难;③直接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直接推动了农民起义。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运动)(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3)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1)背景(2)旗号:扶清灭洋。3.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②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③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2)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武汉三镇光复;②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③制定约法: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结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4)评价①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三、近代后期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1)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①背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导火线。②过程: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中心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罢课和示威游行是主要的斗争形式;1919年6月5日后,中心转移到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以“三罢”为斗争形式。③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④评价:A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特点:青年学生起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C意义: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D地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①条件:A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思想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C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②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③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①国共合作:A.条件:中共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B.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合作形成。C.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②北伐战争: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成果:基本上消灭。(2)中共诞生——出现新的革命领导核心(3)国民大革命——民主革命力量的联合斗争③国民革命的失败:1927年蒋汪发达反革命政变。②八七会议(1927年8月):A.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B.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工农武装割据——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①武装起义:A.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B.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2.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①原因:王明、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红军长征——被迫实行战略转移②过程: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④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③遵义会议(1935年1月):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抗日战争(1937~1945)(1)侵华日军的罪行①一个意图:征服(吞并)中国。②四大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2)全民族抗战①一个保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A.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②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③三个方面、三个阶段和三个战场:日本、国民党与共产党;防御、相持和反攻阶段;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国外战场的抗战。④四种战术: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B.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两种命运: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2.解放战争(1945~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D.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2)两个回合:重庆谈判、政协会议。(3)人民解放战争A.战略防御: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战略决战:自1948年9月起,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国际及思想意义。高考真题体验例1(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考点】1840—1900年列强的侵华活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1854年提出“修约”要求以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而这一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这实际上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项。其余三项不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5年)时间或史实不符。【答案】B(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考点】1840—1900年列强的侵华活动——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解析】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答案】A(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别从政治、法法律角度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答案】D(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
本文标题:2013年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 专题三 第1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9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