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课件: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整合(必修3)
章末整合物质经内环境出入细胞时跨越生物膜层数的计算计算某物质运输过程通过的生物膜层数时,首先要掌握具体的运输途径,然后要知道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毛细淋巴管壁和肺泡壁都是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物质经过单层细胞要经过2层细胞膜,而每层生物膜应包含双层磷脂分子,即一层生物膜=一层磷脂双分子层=两层磷脂分子层。下面以O2由肺泡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及葡萄糖由小肠肠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为例,分析跨膜层数的计算。(1)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分子的跨膜层数分析肠腔中葡萄糖分子→跨越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跨越小肠绒毛周围毛细血管壁入血浆循环系统组织处毛细血管→跨越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组织细胞,共跨越三层细胞及一层细胞膜(共计7层生物膜,14层磷脂分子)。(2)O2由肺泡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时的跨膜层数分析与葡萄糖分子不同的是①O2入血浆后,需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且出血浆时需先与红细胞分离,②O2进入组织细胞后,还需进入线粒体方可被利用即:氧气――→呼吸道肺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共2层细胞入血浆并入红细胞――→血液循环组织处毛细血管由红细胞排出――→毛细血管壁一层细胞组织液――→细胞膜细胞内――→线粒体膜线粒体内。由此可见,O2由肺泡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跨越11层生物膜,22层磷脂分子。内环境稳态失衡与代谢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与健康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与健康(1)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可能原因包括:①营养不良使合成量减少;②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患者出现水肿现象。(2)当代谢废物尿素等含量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会患尿毒症;当血浆中氨含量上升,说明肝解毒功能出现障碍。(1)渗透压的平衡: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3)血糖含量异常血糖含量低于0.5~0.6g/L时,为低血糖;当血糖含量超过1.3g/L时为高血糖;当超过1.6~1.8g/L时为糖尿病。(4)血浆中Ca2+含量异常①血液中Ca2+含量过低时,哺乳动物会出现抽搐。②当长期缺钙时,儿童易患佝偻症,成年人易患骨软化症,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③血液中Ca2+含量过高时易患肌无力症。(2)pH稳态: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酶的催化活性的维持均需适宜的pH环境作保障,故pH失衡将严重影响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3)体温的恒定: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血浆血液与内环境简析(1)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血液:血细胞+血浆(3)血浆:血液中除血细胞之外的成分血液中血浆属内环境成分,但血细胞及血细胞内的所有成分均不属内环境成分,切不可将血液与血浆混淆,更不可笼统地称血液为“内环境”【典例1】(2011·济南一模,32)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脏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解析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调节也即对细胞外液成分的调节,而红骨髓产生新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的调节。答案D简析内环境成分及pH稳态是机体正常代谢的前提具体分析如下。(1)内环境渗透压的稳态――→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适宜的体温――→基本条件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3)酸碱度的稳态――→保证酶的正常催化活性(4)血糖血氧的稳态――→保证细胞的能量需求(5)钙离子的稳态――→维持细胞正常的兴奋性内环境稳态失衡与代谢【典例2】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解析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内环境的渗透压、pH和温度等维持在适宜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故选D。答案D警示代谢紊乱≠代谢速率降低,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不可片面说成“代谢速率降低”。【例1】(2011·江苏小高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解析内环境不包括细胞内液。外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只有剧烈变化才有可能破坏稳态。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答案B【例2】(2010·上海高考)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解析毛细淋巴管阻塞,可导致组织液回流受阻,从而引起组织细胞间隙积聚液体,导致下肢肿胀。答案A【例3】(2011·江苏单科,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CO2、尿素、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机体的稳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故D错误。答案D考情分析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历年高考试题中都会涉及。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从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等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与内环境和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等内容进行的综合命题,常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在2011年的高考试题中,福建卷第4题、广东卷第24题、山东卷第7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江苏卷第9题考查了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安徽卷第30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文标题:2013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课件: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整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9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