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运动与健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心脏的构造、心脏收缩和舒张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及其作用。2、认识运动后心跳、呼吸加快的原因。3、认识运动能使人体的心肺功能得到增强,促进身体健康。方法与过程:1、亲历测试运动前后一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能正确测试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并对获得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后呼吸和心跳次数有明显增加。2、能浅显地解释运动后呼吸和心跳加快的原因。3、通过分析实例认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心肺功能的意义。2、在探究的过程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3、认识增强心肺功能需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道理并形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二、教学重点能解释运动后呼吸和心跳加快的原因,认识运动促进健康。三、教学难点认识运动后心跳呼吸加快的原因。四、教学准备心脏模型、测量运动前后心跳、呼吸次数的记录表、纸条、镜子、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1)认识心脏和心跳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②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③(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④(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板书:血液循环)(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①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③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④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⑤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3)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①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③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④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4)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⑤对比运动前后心跳、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心跳、呼吸加快)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和呼吸加快的原因(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3)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4)想一想,运动时为什么呼吸会加快?(5)解释剧烈运动后呼吸、心跳会同时加快的原因。(人体在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和能量,这就需要肺部吸进更多的氧气和心脏泵送更多的血液量,这就产生了的呼吸和心跳同时加快的现象。人的身体在运动时要比静止时需要更多的氧气,这就需要通过加快心跳使血液循环加快,加快呼吸补充运动时需要的大量氧气,这样才能保证人体进行剧烈的运动。)4、认识增强心肺功能需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道理(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2)交流汇报: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②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4)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心、肺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也就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不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那么有力,心肺的供氧的本领不强,不能满足从事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要靠额外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弥补,也就特别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5)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6)讨论并交流。(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板书:增强心肺功能有利健康)(6)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5、总结提炼课题,体验收获喜悦(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2)提炼课题:运动与健康。(板书)(3)总结: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说课材料《运动与健康》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八课内容。本课教学的主要理念是: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教材根据人体在运动后发生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从提出“为什么会心跳加快”这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自已的心跳、呼吸在进行剧烈运动后发生的变化和心肺的供氧功能,认识体育锻炼对提高身体机能的作用,从而引发他们积极进行运动锻炼。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作为生命世界中的一部分内容,通过体验测试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变化的数据收集、对比分析和思考,认识心肺供氧的功能和运动对心肺供氧功能的影响,感悟运动能提高心脏、肺功能促进健康。在试教过程发现本课内容抽象、深奥难以理解,学生学得吃力、被动,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探究的热情,激活孩子科学的思维。(一)激发探究兴趣,讲究教学实效本课教学设计策略是引导学生在经历一个个有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运动对心脏、肺部等器官的影响,切实使学生对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体现教学产生的直接教育效果。1、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调动学生探究欲望。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新旧认知矛盾,是学生学习构建新知识的动力。在上课伊始,通过播放同学们跑步运动后身体发生变化的特写镜头,让学生在观察中唤起自身以往运动时的感受。短小而又直观的镜头,激活了学生平时积蓄在脑海中的已有经历的体验,有关运动后人体所发生变化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这样学生不仅把现象描述得很清晰、生动,同时也促使学生产生了疑问: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呢?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开展了测试平静时与运动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探究活动,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探究学习过程。本课教学中安排多次收集运动前后心跳和呼吸的数据,我认为不仅是认识自身心肺功能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对比数据能力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需要。面对测试获得的数据,学生又产生了新问题: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再次激起同学们进一步探究其中奥秘的热情。层层推进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深入和发展。2、选择有效的测试方法,注重新颖有趣。注重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让已有测脉搏经验的学生当小老师,比教师演示效果要好,学生教的愿意教,学的也愿意学,便课堂教学产生一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效果。运动引起人的心跳和呼吸的变化,这种变化需要采集运动前后心跳和呼吸次数据进行对比。本课教学在采集运动前后心跳和呼吸次数,需要多次测试记录,在试教时测呼吸次数方法是采用手指放在鼻子前感觉,此方法不够直观有趣,学生测试得到的数据也不一定准确,并容易产生疲倦。为了让学生能采集到比较准确的测试数据,我们设计了在鼻梁上贴细纸条的测试办法,学生用镜子就能看着数出自己的呼吸次数,采用这种新颖有趣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地积极兴趣又直观易数,真是一举多得,学得轻松获得数据又准确。3、巧用媒体资源,让孩子学得轻松愉快。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起到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辅助教学的效果。教学中我巧用媒体资源,突破心脏处于人体内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教学重难点,从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课堂气氛活跃。比如学生在认识心脏位置以及心脏是如何跳动的,仅凭肌体感觉和语言描述是很难判断和说清的,而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视频,就使学习变得直观、容易多了。又如在了解心脏跳动使血液在全身循环过程的作用是很复杂的,在试教过程没有选用简洁、图像直观的多媒体资料,结果讲解起来,学生学得很抽象吃力,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进行了广泛的搜索资料,把众多的录像材料进行综合处理,设计形象生动的血液在全身循环过程的课件,有效地解决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心跳使血液循环的作用一目了然,加上教师的辅助讲解,从而比较顺利地揭示了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了运动后呼吸和心跳加快的真正作用和意义,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二)合理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富有时代气息。本课教材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解释运动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加快的原因,而对运动促进健康的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本课的课题。然而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问题。结合该精神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教材原有的通过计算获得运动后肺部的吸氧量和心脏泵送的血液量明显增加的内容简化,从而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人体运动后表现出的不同现象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对如何使心脏工作更有力、更长久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交流。这样使学生对运动能促进健康,特别是心肺功能得到增强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得到升华,深刻体会到生命在于运动的内在含义,从而唤起学生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的内在驱动力。在课的最后重申党中央、国务院的“阳光行动”,重申“每天坚持运动1个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的理念,再次唤起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二、教学效果和反思教学效果:在本课教学中能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亲历“提出问题——测试分析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数的变化——探究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心跳会加快——讨论归纳运动对健康的意义”探究活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测试实验、汇报交流、思考分析、讨论总结中。在亲历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有了许多新体验,对运动后心跳和呼吸加快的原因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体验到了参与测试、交流的快乐和获得知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宽松、合作、互助的环境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张扬了个性,同时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教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资源的重要性。研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研究学生可能产生的思维结果;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坚持一节课甚至更长。把教学基点建立此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充满艺术的教学行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才能使科学探究深入充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被点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研究教材,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育的需要,而是为了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灵活地处理教材,提供更适合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学习内容,让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育的需要。科学课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探究活动需要有结构的材料。本课设计过程尽可能考虑到每一项探究活动的材料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成为本课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课堂中会出现临时生成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和发现捕捉教学时机的能
本文标题:运动与健康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3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