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DB37T-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ICS13.100C6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Implementaryprovisionsfor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aldiseasehazardsriskanditsmanagementandcontrolonemployer2017-06-23发布2017-07-23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2973—2017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25工作程序和内容....................................................................26文件管理..........................................................................67建设成果和效果....................................................................68持续改进..........................................................................7附录A(规范性附录)正确使用说明....................................................8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内容.....................................12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见化学毒物的危害指数(THI)..................................14附录D(资料性附录)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举例.....................................25附录E(资料性附录)风险告知卡示例.................................................28DB37/T2973—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瑞、张海东、张士怀、邵华、王红国、陈明、赵俊峰。DB37/T2973—2017III引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的精神,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借鉴国际、国内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管理理念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编制本标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是应用风险学理论和风险控制技术,实现职业卫生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其过程是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估和控制,以及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本细则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接触水平、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措施、健康效应、管理水平等,通过经验公式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量化分级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DB37/T2973—20171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建设成果和效果以及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编制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2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DB37/T288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3术语和定义GBZ/T224、GBZ/T229、DB37/T28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aldiseasehazard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检测结果和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简称:接害)作业进行的分级。3.2职业病危害风险occupationaldiseasehazardriskDB37/T2973—20172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频繁程度和防护水平;严重性,是指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结果。3.3职业病危害风险点occupationaldiseasehazardsite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和/或区域,或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工种)。3.4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managementandcontrolofoccupationaldiseasehazardrisk为防止、降低或消除职业病危害而采取的工艺技术、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组织管理等措施。3.5接触比值exposureratio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其应用见附录A.1。4基本原则4.1应采取用人单位为主导的工作机制。用人单位应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全员参与职业病危害风险辨识、分级和管控,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督促、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及劳动者均应参与该工作。4.2应遵循用人单位自主建设为主的工作模式。用人单位应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结果,落实职业卫生管控措施。风险评价应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评价所需基础资料的调查应详实、准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应真实有效且覆盖所有接害岗位和工作地点。4.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应严格遵守相关检测规范的要求,按照GBZ159的规定进行采样,按照GBZ/T160、GBZ/T189、GBZ/T192等标准的规定进行测定或测量。5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评价准则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5.2工作步骤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步骤为:a)基础资料准备。通过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或测量)或搜集有效的检测数据。b)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接触时间、检测结果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DB37/T2973—20173c)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作业岗位工人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权重系数、接害人数、防护措施及职业病和职业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d)分级管控。按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和分级管理。5.3风险点确定通过详实的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明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接害的岗位工人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5.4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5.4.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工程分析法、经验对照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参见附录B。5.4.2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2和GBZ160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5.4.3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进行分析。5.5风险评价5.5.1风险评价方法5.5.1.1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a)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参照GBZ/T229.1的规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按式(1)计算:LBM....................................(1)式中:G——分级指数;W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的分级和权重数WM取值见附录A.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B直接取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B=粉尘浓度实测值÷接触限值。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附录A.3,权重数WL取值见附录A.4。根据分级指数(G),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1。表1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作业分级≤1相对无害1<G≤6轻度危害6<G≤16中度危害G>16重度危害DB37/T2973—20174b)接触化学物作业参照GBZ/T229.2的规定,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按式(2)计算:LBD....................................(2)式中:G——分级指数;WD——化学物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其中,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WL取值见附录A.4,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由其危害指数(THI)决定,THI按附录C计算,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D取值见附录A.6。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B直接取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B=化学物浓度实测值÷接触限值。根据分级指数(G),将接触化学物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2。表2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作业分级G≤1相对无害1<G≤6轻度危害6<G≤24中度危害G>24重度危害c)接触高温作业根据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WBGT测量结果按照GBZ/T229.3的规定将高温作业分为轻度危害(Ⅰ级)、中度危害(Ⅱ级)、重度危害(Ⅲ级)和极度危害(Ⅳ级)。d)接触噪声作业接触稳态噪声和非稳态
本文标题:DB37T-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3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