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三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萃取与分液”
高三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萃取和分液》一、课题背景二、教学设计三、实施效果1、高三学生对萃取的认识萃取概念模糊萃取目的不清晰萃取剂的选取混乱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碘水、CCl4等物质都还比较陌生,对无色液体的分层现象没有感知,对除水之外的物质之间的相互溶解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对萃取和分液的应用混淆不清。2、教材分析第一节就接触萃取,没有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铺垫,影响学生的吸收教材编排顺序:先萃取再分液,容易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学生的知识盲点对于互不相溶的无色液体没有事实感知,对碘单质为什么能从水层萃取到CCl4层没有知识铺垫,对溶解度的概念还仅停留在单一固体溶解在单一溶剂这个层面。生活中的化学小知识:1、为什么西红柿汤的上层,油层颜色特别鲜红?2、什么是干洗?干洗后的衣服能马上穿吗?4mL水试管1试管2试管32mLCCl4苯酒精水(与上行溶剂是否分层)结论分液漏斗的引入探究一:分别将三种溶剂混合:水与四氯化碳、水与苯,水和酒精,观察它们的互溶及密度大小情况,记录现象。分层,CCl4在下层分层,苯在上层酒精与水不分层CCl4、苯等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CCl4密度大于水,而苯的密度小于水。讨论:分层后的溶液如何进行分离?实验:将试管中不互溶的液体分开。结论:这种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分液;进行分离的实验装置——分液漏斗。•2、分液时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第二步:关闭颈部活塞,从上口将试管1的混合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摇匀、振荡•第三步:打开上口活塞,再打开颈部活塞,当液体分界面到达活塞处时,关闭颈部活塞,再从上口将液体注入另一烧杯中。分液:•1、分液的定义:分离的混合物的一种分离操作。互不相溶液体将1小勺碘单质分别溶解在水中和CCl4中,观察现象。结论:碘单质(I2)在有机溶剂(CCl4)中溶解度更大。资料卡片: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是2.9g,而在水中的溶解度只有0.034g。碘水(I2溶解在水中,呈黄色)加CCl4暂不振荡分层,CCl4在下层,充分振荡分层,下层是I2溶解在CCl4层中,呈紫色。上层是水,无色探究二:在试管中加入10mL的碘水,再加入5mLCCl4,振荡,观察现象。本萃取实验的实质:CCl4将I2从水中提取了出来。1、萃取的定义:用一种把溶质从它与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方法。2、萃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溶质应易溶于而难溶于。②萃取剂和原溶剂应。可见“萃取”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不同。溶剂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互不相溶溶解度萃取剂(新溶剂)原溶剂3、萃取与分液的区别:在碘水中加入CCl4再振荡分层的操作叫,(原混合液未分层);再把分层的混合液分开的操作叫,只适用。可见通过、两步则可从碘水中将I2萃取出来。萃取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萃取分液生活中的化学小知识:1、为什么西红柿汤的上层,油层颜色特别鲜红?2、什么是干洗?干洗后的衣服能马上穿吗?从生活走向化学常见的精油精油是一种由天然植物中的花、叶、种子、果皮、枝干、树皮等地方提取出来的浓缩液体。植物中精油的提取主要是采取化学溶剂萃取法。从化学走向社会【课堂讨论】1、烧杯(萃取后从下口活塞中收集到的液体混合物)中获得的是什么物质?若要获得纯净的I2,还应采取什么操作?(提示:碘的沸点:184.35℃,CCl4的沸点:77℃)CCl4和I2的混合物。采用蒸馏的操作。•2、若第一次用CCl4对碘水进行萃取后发现分液漏斗中的水层还带有黄色,说明水中还有碘没被萃取完,应采取的操作是在分液漏斗中继续加适量CCl4,进行第二次萃取。•3、实验完后所得碘的四氯化碳的混合液应如何处理?•有机溶剂多数有毒,应回收到指定的试剂瓶。通过“西红柿蛋汤的颜色和衣物干洗”引入“萃取的概念”通过CCl4和水的分层实验,让学生了解分液,为萃取的条件做铺垫通过分离互不相溶的混合液体引入“分液漏斗”的使用通过碘单质在不同溶剂溶解性实验的对比,为萃取的条件做铺垫经过层层铺垫,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这一实验的理解就顺理成章了反馈题目:如何鉴别CCl4和水?1、不用任何试剂:2、只用一种试剂:
本文标题:高三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萃取与分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3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