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这个问题我必须答,因为我想为这里的年轻人介绍一种「可实现的成功学」。希望这个我自创的理论,可以改变很多人的一生。当我们评价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应该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应该抛弃单一的视角,而是分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看,一是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即「收益值」;二是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地较久较长。这两个维度正交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四象限图。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放进这个图里面。这里我举几个例子: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自己的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时髦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顿大餐、看AV撸管;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一首诗、背牢十个单词、看一本经典小说、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次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网上闲逛刷微博、使用微信陌陌知乎等进行成功率很低的勾搭。如果我们反躬自省一下,可能会发现,我们平时做得最多的、最喜欢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或者做得很少、或者做得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这个现象,就导致了一种结果,就是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划下,然后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得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是长半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比如背单词,背一个单词,尽管可能过几天就淡忘,但是当你重新背这个单词的时候,第一次行动留下的底子还是在那里,它可以降低你再次记诵的难度。但是假使你在玩神庙逃亡这个游戏,一个连续奋战几十分钟的战果可能在一次疏忽中就前功尽弃、灰飞烟灭,虽也许会留下一个高分纪录,但是这个数字,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再举一个例子,中午去食堂吃饭,不免要排队等上五到十分钟,这时大多数人会拿出手机刷微博打发时间,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拿出的不是手机,而是一本诗集,读上一首诗,又会如何呢?也许你会被旁人当成异类、呆子、文青,但是没关系,也许那首诗的美,已经种在你的心里,并在某个时刻开始生根发芽。我们知道乔布斯有一个著名的「人生三故事」的演讲,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他在读大学期间练习书法,这个经历锻炼了他的审美品味,从而使得他在后来的苹果产品中特别注重产品的美感,所以这件事情为其传奇式的成功埋下了重要的伏笔。练书法这个事情的收益,对于我们普通人,放在当时和今天来看,都不那么高了,但是这个事情对人生的影响却可以沉淀下来,在某个时空机缘的当口爆发惊人的力量。所谓成功的人生,就是这样把无数个或大或小的收益累加起来的结果。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联想到时间管理中的「时间四象限法」,又称「艾森豪威尔法则」。该理论将事件从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两维度进行分类,分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四类,并特别指出人们常常忙于去做不重要紧急的事,却忽略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我承认这个观点非常精彩,但是现实中,人们却很难履行这个法则并从中收益,因为我们现代人常常陷入了「两个无能」之中,一是「选择无能」、二是「执行无能」:「选择无能」就是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更有价值我不知道,比如两个证书去考哪一个更有前途我不知道。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犹豫不决中寸步不行,直至饿死。「执行无能」就是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就是不去做。其实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所以,与其死守「艾森豪威尔法则」而不入,不如放下,拥抱简单、易做的「采铜法则」:尽量少做或不做「短收益半衰期」的事情。除了字面意思外,这个法则暗含两层含义: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你就尽管去做,这个可以破除「选择无能」;你不用去做那些宏伟高大的事情。即便是去做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你现在抽一分钟出来练几个字都可以,这就赚到了,就这样开始,没错!这可以破「执行无能」。的确,读完这篇文章,你可能还是有点迷惑,你仍旧不知道你该干什么,以及到底干什么才能成功,但是你已经可以告诉自己——从现在这一刻开始——你可以不干什么了。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一旦你消灭了那些不该干的事,余下的时间,不管你做了什么,都会为你增添力量,积累动能,你就会一步步地、头也不回地走向成功。不要怕。怕拒绝,选择沉默,错过了佳人。怕背叛,选择孤僻,错过了朋友。怕丢人,选择退缩,错过了经历。怕失败,选择安稳,错过了一切。工作文档的知识献给新鲜人:1、给他人发邮件的ppt最好把每页的组合都存成固定图片,或者存pdf,不然发过去终端不同每页的排版和字体会变,完全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也可以避免遭他人轻易挪用、修改你的文档。2、所有的办公类文档命名要写日期,更新版本要改日期并另存为,这样你随时可以找到某段时间各版本的文档,并清楚的辨别新旧版本。3、所有办公类文档不但要给文件命名,编辑界面也需要写完整的名字和日期。因为你的文档随时会被打印,这样可以让大家迅速了解面前的这张纸是什么,是哪一天的版本。4、excel表要自己另起一列写序号,而不要用它自带的行数序号,这个同理,方便打印,开会时让所有人迅速找到在哪一行。5、excel重要的是逻辑,善用冻结窗格,方便所有观看的人。6、长篇文档一定要写页码,这样打印出来装订才不会乱掉。7、文档内的品牌logo不要描边,变形,任意填充其它颜色。虽然看起来很常识,但坚持做会对职场新鲜人很有用处哦~一、三十岁前,学会你想学的任何事,音乐,文学,诗歌,绘画……,甚至包括电玩打通关,包括爱情。三十岁之后,不能再学习了。(你一定要有这个心态,即使你是个终身学习者。也必需坚信这点)。只因,过了三十,定要已经学会「如何赚钱」,然后,用很多的钱,请高手来,解决你不会的事物。二、切记一件恐怖的事实:三十岁之后,世间最昂贵的事物,就是「学习」二字。三十岁之后,相信我,你想学啥都很难,而能「轻易」学到的,通常只是「惨痛的教训」。如果你犹豫要不要买一件东西只是因为它比较贵,那就买下来。如果你想买一件东西只是因为它非常便宜划算那就不要买。爱情婚姻也如此1,趁你的同学都在下午茶,KTV,电影院,约会,恋爱的时候,赶紧好好学习,往死里学趁你同学利用假期花爹妈钱到处旅游玩的嗨皮各种社交网络传照片的时候,赶紧找实习,吃苦耐劳趁你的同学毕业了不去工作去gap的时候,好好工作这样等你过了24岁,就会突然发现生活质量和社会阶层就会拉出你当年的同学们整整一个档次,而且想去哪度假都可以。我没到30,所以不知道30之后会怎么样2,不要听妈妈的话,这会是你幸福的源泉~顺便记录下我妈对我说过的话:1,(我暑假迷上了CCTV10的希望之星比赛,每次都看,高三迷上了全国冠军王艺潼),有次我妈问我,你真想学的跟电视里面的小孩一样啊?我说这不废话么?我妈说我看你怎么也达不到2,后来我在练英文,我爸又来一句,都上大学还学什么啊学!(我大学不好,我的理解是我爸在嘲笑我高中不努力,上了大学再努力也是白搭)3,还是大学暑假,又一次我妈说:你真以为你能达到电视里面小孩那些程度啊,做梦!以下省略10万字我大学有过一段日子曾费尽口舌想告诉我爹妈“其实我比电视里的小孩要强,而且强很多”,但是我爹妈不懂英文,也不认为英文有什么用,所以这都是白搭,包括有次我爹问我CCV9里讲什么,我几乎是同声传译说出来意思他也是一脸的不信他们最常说的还包括,别瞎折腾了,你的梦想都是空想我个人成长经历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养成了我一生反骨和非常自我中心极度反权威式的冷漠性格,这身好技能可以让我在工作后一帆风顺,敢跟上司顶撞,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哪怕他暴跳如雷也无所谓当那个所谓世界顶级公司的顶级顾问当我面骂我是loser并且威胁我要把我的“糟糕履历”在行业公开的时候,我也能不急不躁的跟她说,如果不是看你是女生我早就打死你了,然后冷静的把文书准备好,辞职换下家公司跟身边名校的人竞争,完全不觉得自己比她们缺什么,相反很多时候我都能做的好的多原因只是,我爹妈对我说过的话,对我下的判断比她们要过分多了,我要是真那么在乎,高中时候就自杀上吊了,还活着干什么我是怎么样就怎么样,是强是弱无所谓,我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路线朝着目标走,你说的话对我能造成什么影响?哪怕你是行业大牛又如何,终有一天我要把你拉下马,狠狠一脚踢翻在地对我说过的那些话,我的父母如今都忘了,我也从来不提,偶尔在一起聊天她们会提到我小时候淘气被他们体罚的时候(他们是当玩笑看,我却认为那是虐待和家暴),每次都默默走开,不参与,或者故意装作很轻松的样子对她们说别再说了另外对小朋友的虐待辱骂和家暴在苏北农村非常普遍和严重,我爹妈自己都切身体会过——姥姥死的时候我妈和7个兄弟姐妹坐一起,都在聊起之前小时候被姥姥打的事情,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们要执着的把这一恶习带入自己的家庭中,现在我看到我的堂兄堂姐表哥表姐们结婚,基本没有一个是不打小孩的,在中国,这是个恶性循环如今似乎更加严重,家庭中的母亲只会一味的溺爱和满足小孩一切的物质需求,在家庭教育中把父亲完全排除在外,而父亲除了无奈的怒吼和被激怒后的体罚小孩,根本无计可施,这是我姐的家庭样子,这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式家庭的样子除了打和骂小孩之外,中国的父母居然找不到第二种可以惩罚约束管教孩子的办法了,这除了暴露他们情智双面的无能,更造成了整一代人的悲剧。还是来谈谈成功学吧,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标签。我的体会,一言以蔽之,就是“永远不要以为你可以扮演什么,只有做你自己,你才有可能成功。”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基因,你是什么,你的个性,你的审美,你的世界观决定了你的人生轨迹。无论如何,你没有办法摆脱你的这些属性。很多年轻人,其实也包括我自己,总是在20来岁的时候刻意求变,总是要想办法去适应所谓的主流社会,成年人社会。包括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正自己,适应社会的那一整套规则。但是几年下来,你会发现,你还是你,你能待的地方,你能走顺的路,惟一的原因就是“你本来就是这一路货色!”你不能待的地方,你没法合作的人,你做不成的项目,其唯一的原因就是:“你不是这个基因。”无论你怎么调整,怎么适应,怎么扮演,你没有办法逃过别人的观察和直觉。就说那些我不喜欢的所谓高收视的抗日剧/清宫剧吧,我很晚才知道,其实不是创作者多聪明,多鸡贼,知道观众喜欢什么,多分析观众。错错错!大错!原因就是-----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就是这么想的!他们就是努力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成而已!别装自己也可以拍这样的东西,你憋着劲拍的东西和人家骨子里就是这路数的人没法拼!就说我吧。我一直以来错误地认为,我应该去适应所谓的主流圈子,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做事。我也可以跟他们谈笑风生,跟他们谈各种项目,但是十年后发现,只要到最后一步,就是在彼此做决定的那一步,真正起关键作用的选项只有一个:这个人是和我一路的吗?成与不成,就是这个。几年下来,还在谈的朋友,还彼此信任的人,就是那种一开始见面就有一种志同道合,臭味相投感觉的人。哪些彼此都努力适应,都互相试探的人,最终也没办法走到一起。做好你自己吧,你是什么样的人,喜欢做什么样的事情,你自己知道,就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吧。去年,我为某家公司做一个电视剧项目,我自己苦思半年搞出来了一个东西,交了上去,很快人家就说,有一位老师要跟你聊聊。我去了,那位老师来了,直接说,你的东西我没怎么细看。我一听,有些不悦,那可是我的心血啊!老师问:你喜欢什么题
本文标题: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5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