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云南采风考察报告考察路线昆明云南博物馆大理大理古城、苍山洱海、喜洲古镇丽江丽江古城、茶马古道、拉市海、束河古镇昆明云南省博物新馆经过了近6年的精工细作,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远远望去,新馆外形呈古铜色正方体,颇有几分石林的样子。博物馆建筑设计者严迅奇介绍,他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云南省传统民居“一颗印”式方形建筑和云南石林风化后的体态特征,建筑外墙全部采用金属穿孔板,上面涂抹了一层古铜色的涂料,不仅起到了隔热效果,也巧妙地展现了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地位,洋溢着云南自然及历史风采,呈现出厚重与典雅的风格。一座庄重沉稳、大气典雅的红铜色建筑,巍然屹立在滇池之畔,在高原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新落成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每当人们走过它时,都会看一眼这个昆明地标性的文化殿堂,任何人都不会忽视它的存在。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心灵,承载、传承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血脉。50多年来,挺拔别致的省博物馆宝塔式建筑屋顶的金色刹杆灿烂、红星闪耀,这座博物馆为云南的文物征集、馆藏、展览,特别是在历史文化科学艺术普及教育、开启民智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理大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我国,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大理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在大理古城及周围分布甚广,它们以古城为中心,沿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呈线状分布。大理市现已确定不同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修建并完整保留至今的大理古城,屏山镜水环境优美,古朴典雅生意盎然,并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省级元世祖平云南碑、苍山神祠、佛图寺塔、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等文物古迹,纵贯了唐(南诏)、宋(大理国)、元、明、清及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丽江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总人口110多万人。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区,丽江境内多山,主要有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两大山脉。有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丽江古城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有着绚丽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丽江古城建筑简介古街~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质感细腻,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古桥~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占地约6亩。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四方街是丽江古城心脏。丽江由来当年朱元璋逃难的时候逃到了这里,当地的一个人救了他,朱元璋称皇帝以后,就赐了这个人姓——木。(就是朱字去掉一撇一横)而且给他做了丽江的土皇帝。后来他发达起来拉,大兴土木建造自己的住所。但是没有修建城墙,,,,因为“木”字加了口,就变成了“困”字。所以丽江的第一特点:没有城墙第二特点:这个姓木的当时统治的时候,丽江有纳西族、白族、藏族、好象还有彝族。各自的民族宗教信仰不一样。他就想出个馊招,建一个寺庙,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东巴神、李耳。(古城北门的壁画上就能看出来的)虽然一开始闹了不少矛盾,但是慢慢习以为常了。第三特点:古城构造依然延续了汉族的东西,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例如:路上的石板是这样搭的在汉族里横着的应该是红石头(碎石),竖着的应该是大青石。意义在于“鸿图大展”“青云直上”。但他不懂你汉族的这套,懒得搞那么多,直接从山上打来的石头放成这样就了事……第四特点:丽江和西双版纳一样,是爱水的民族。为什么爱水?因为他们的建筑是以木头为主。他不爱水的话就容易遭火灾。他也干脆修建了个“大运河”一分三,三分九,一直把河水引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邂逅丽江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丽江那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丽江的民居,一色的白墙青瓦,一色的斗拱飞檐,一色的画栋雕梁……那是一种我极少见识过的“雅”。不是大雅,不是小雅,也不是古雅,而是一种充满着醇厚的经典气息的“儒雅”。丽江是我所到过的旅游胜地中最有格调和品位的一个“好去处”。黑白分明的山水间,是黑白分明的村庄与田畴。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丽江,那它分明就是一幅锺灵毓秀,意蕴深邃的水墨画。而画幅中那最为凝重,最为浑厚,最能让人击节三叹,大发思古之幽情,顿生旷达之豪兴的“点睛之笔”,当数那些蔚为气象,庄重典雅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纳西、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纳西族作为丽江的主体民族,为丽江古城的生成、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由此也使这一古城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色与美学特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丽江古城的生成及发展理念,也是古城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纳西族民居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建筑格局,前期以井干式的木椤房及其天柱、母柱为代表,后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建筑为主,但二者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尤其是纳西人一直源远流长的建筑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的。丽江居民建筑布局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总结我们这次的外出设计考察对培养我们的创造型艺术才能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实地艺术考察中,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我们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以及建设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设计创作积累形象素材。这一切都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了视野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许走过了万里路之后,才能更好的把那些富有特色的东西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去,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专业有很大的作用,在以后的设计中,希望自己能多结合搜集到的传统的元素,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有更大的突破。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云南采风考察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5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