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从女性主义文学看萧红的创作
从女性主义文学看萧红的创作----------以《生死场》为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法、美兴起的一种批评流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流播,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父权压抑和性别歧视使女性长久承受着自我意识匮乏的焦虑。我国在五四时期以后,就有丁玲、谢冰莹、萧红等大量的女作家崛起了,它们试图借助文学的功能和虚构的神话,去解构女性的匮乏与压抑。萧红是我国近代卓越的女性作家,同时也是女性主义意识的宣扬者,萧红小说的创作从早期的革命文学转变为女性文学,并一直延续下去,她始终如一地关注底层妇女的生存状况和人生悲剧,从多重层面来批判父权制社会和传统意识对女性的残害。下面将从小说的主题、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作品中的艺术内涵。一、主题探讨(1)悲惨的命运《生死场》是讲述9.18事变之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僻静的农村村庄的故事。全文共分为17章,前十章展现了面对反反复复的生与死,死气沉沉、毫无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景象。萧红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民生活的贫困、落后与愚昧,并且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说以“二里半’’丢了山羊,寻找山羊的场景开始,他把爱不释手的山羊托付给赵三,为抗日出征为结尾,这意味着动物隐喻、暗示人们的悲惨命运,是增加《生死场》悲剧性的重要因素。第三章描写农民对家畜强烈执迷的感情,从而见证了农民如动物一般的生存方式以及贫穷的生活和悲惨的遭遇。王婆为了房租,把自己多年的老马牵进了屠宰场,这时,萧红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在屠宰场王婆失了魂魄,焦虑的心态。“她寒颤起来,幻想着屠刀要像穿过自己的背脊,于是,手中的短枝脱落了!她茫然晕昏地停在道旁,头发舞着好像个鬼魂样。等她重新拾起短枝来,老马不见了!它到前面小水沟的地方喝水去了!这是它最后一次饮水吧!老马需要饮水,它也需要休息,在水沟旁倒卧下来了!它慢慢呼吸着。王婆用低音、慈祥的音调呼唤着:“起来吧!走进城去吧,有什么法子呢?”在小说中,萧红描写人比喻成动物,这是农民采用动物式的生存方式的另一方面表现。如此描述人的原因在于农民生活的悲惨境况,从而,完全藐视了他们的生命尊严与价值。在这种愚昧,麻木、软弱无力,带有奴隶性质的农民的保守生活方式下,女人的命运更为毫无价值,只是因为贫困人的生命也是毫无意义。(2)男权制下的女性命运中国的封建社会自古以来收到儒教思想的影响,女性得不到尊重,从属于男性,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女性相当于男性的私有财产和附属品。萧红的小说中揭示了男权制压迫下女性的悲惨遭遇。爱是人间最为珍贵,古今中外作家谈论的永恒的主题。尤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女性作家在作品中时常表现的主题之一。然而,在萧红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对于爱的描述。这是与她不幸的婚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萧红的作品中女性主人公不追求爱情,然而,男女间的结合把女性推向了悲剧。在贫困的北方农村神圣爱情已被消逝,只存在词汇“性。女性是性欲的对象,作为真实的人,她们完全没有交流人格的尊严与价值。《生死场》中,透过金枝可以看出农村婚姻生活。追求爱情的女性金枝爱上了同村的小伙儿成业,然而,成业没有真正的爱情,只是因本能把金枝当做情欲的对象。有一天,金枝发现自己怀孕,随之她遭到了村里人的鄙视和唾弃。之后,金枝焦急地等待着跟成业结婚,想跟成业商讨,但是成业无视她的担心,在他眼里金枝只不过是寻乐的对象。萧红通过月英的丑容表明女人在生与死的空间痛不欲生,遭受莫大的痛苦。月英的死不是因为疾病或是贫困,而是女性在男权制社会中社会地位较低而感情上收到虐待而造成的。女性不仅在肉体上而且在精神上也遭受冷漠和虐待。月英的病一个月比一个月加重,丈夫就嘴里骂道“娶了你这样的老婆,真算不走运气!好像娶个小祖宗来家,供奉着你把!”绝望而悲痛的月英向看望她的村里人诉苦。男权制给男性赋予了特权与优势地位,并且把它变为合理,使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女性在家庭关系中充当着生育的工具,应以爱充满的家庭中失去了被爱的权利。对于男性来说,不是因为爱把女人当做家庭的一员,而是生育的工具,单纯为了能够传宗接代而视为生殖机器。二、人物性格分析(1)传统女性人物《生死场》中的金枝丈夫死后,虽然对于自己的人生做出自我觉醒,然而她也算是顺从于现实,失去自我意识的女人。在婚姻关系占据重要地位的性权力中男人才是征服者,应该拥有女人,女人的欲望根本不被承认。因此,这是男性单方面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而造成的。从上一节所述,成业是金枝的丈夫婚前与金枝发生性关系导致金枝未婚先孕。然而,成业为了情欲不顾金枝的反对与怀孕的金枝发生关系。最初,金枝拒绝成业的鲁莽行为,但还是默默地忍受。到了城市金枝在街头徘徊,好不容易加入了缝婆行列。缝婆们不仅出卖劳动,也避免不了女性的性蹂躏。金枝刚开始缝婆卖身赚钱是很羞耻的事情,然而认识到这将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换言之,女性不管是谁都很难逃脱男性的魔掌。在成业婶婶的处境中也能呈现出来。她也是男权制的受害者也认定了金枝的婚姻也是女人从属于男性的一个过程。这不是单纯取决于男性的暴行,而是女性在这种制度下表示顺从,默默地忍受着生活。婚姻生活中婶婶脑海里的丈夫,男性的形象是否定的是压迫女人的,丈夫的话是权威,像命令一样,女人不是作为妻子。家庭成员,而是过着奴隶般的生活。萧红揭示了男权制下对于、性女人是被动的,婚姻生活中女人要遵从丈夫的意愿,顺从丈夫的女性形象。(2)近代女性人物小说中登场的女性人物中,进步的女性形象是指面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怀有正确的认识,以及随着思想的进步而觉醒的人物形象。《生死场》中登场的王婆是坚强不屈的女性,她对人生态度不亚于男人坚强。当她得知她的丈夫和村里男人们一起组织了镰刀会而且其计划时积极地支持丈夫并给予了莫大的鼓励。从而,王婆至始至终是个坚强的女性,是面对现实能够觉醒,思想上进步的近代女性。三、艺术特征(1)小说结构特征《生死场》没有所谓的典型的始终贯穿于故事当中,能够成为突出的中心人物,各个的章节都有着象征其内容的标题,从而,从视觉上营造出类似于诗一般的形式结构。《生死场》不同于其他小说每个章节的故事情节连环相扣,而像似风景画各个章节独立地展开并转换场景。随之,《生死场》中展现的一个个场景,跳跃性很大,空间上较为广,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似乎失去了时间感。这样,《生死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换比较自由、开放,不是以因果关系为中心的情节展开故事,而是采取以印象深刻的各个插图的罗列来展现故事情节。(2)矛盾冲突的变化《生死场》的前半部分主要的矛盾冲突是地主和农民,即赵三为代表的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对立。村里的农民不再只是默默承受着地主的剥削当地主要加地租的时候,赵三和村里的男人们组织了镰刀会来对地主作出反抗。后来镰刀会解散了,地租也加上了。随着地主与农民的具体对立,一些人物相继登场。于是,小说前半部分的对立关系是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体现。在后半部分的矛盾冲突是主要以日本侵略者和农民之间的对立。村里飘扬着日军的旗子,日本侵略者开始在村里实施暴行。随之,村里的人们自告奋勇纷纷参与抗日,虽然王婆的女儿在革命中牺牲了,但她默默地忍受着悲痛坚持着抗日到底,村里的年轻人要组织革命军打日本人,赵三对革命或者是革命军并不理解,但因为参加抗日而感到光荣、自豪。只是执迷于山羊的二里半,妻儿都死之后把羊托付给赵三,要随着革命军去抗日。就这样农民们开始觉醒,加入到抗日运动中。(3)象征性表现手法《生死场》中乱坟岗子反复地出现多次,然而,乱坟岗子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乱坟岗子是摆在人前的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命运的舞台。乱坟岗子象征着造成农民贫困生活的地主的压迫即阶级的压迫,也象征着生与死反复交替的命运面前农民命运的凄惨性。萧红在《生死场》中采用象征性表现说法来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乱坟岗子和怨沼都是阶级压迫的象征,暗示着主题。作为女性作家,萧红以敏感的观察力,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关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男权制下女性的人生是痛苦的,并且命运是凄惨的。《生死场》中农村的女性和男人一样承担着沉重的体力劳动,同时又是男人撒气的对象和满足性欲的对象,她们作为女人,作为一个人享受不到人间欢乐,丈夫的关爱,成为母亲的喜悦对她们来说也不复存在。
本文标题:从女性主义文学看萧红的创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7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