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共射放大电路1设计要求:电压增益:大于80倍(带载)输出电压有效值=2.5V频率范围:20Hz~100kHz输入阻抗:1kΩ负载:6kΩ输入信号频率:1kHz2设计原理:共射放大电路既能放大电流又能放大电压,常作为低频放大电路的单元电路,通过来调节静态工作点和提供偏置,利用的直流负反馈作用,来稳定静态工作点,利用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通过转换成电压的变化,从而实现电压的放大输出。设计电路图3设计过程:3.1电源的选择:最少5+(1V~2V)=6V~7V考虑到输出电压较大,所以𝑉选取18V。3.2信号源的选择:设计要求为输出电压为不小于2.5V,放大倍数不小于80倍,因此信号源参数的选择为50mV,共射放大电路常作为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单元电路,故在此选取频率为1khz3.3晶体管的选择:考虑晶体管的耐压值:要求𝑈be、𝑼𝐜𝐞两端电压大于18V,当电路发生短路时不至于把三极管烧坏。根据经验选取通过Rc的电流为3mA,管耗:𝑃𝑐=𝑈ce×𝐼𝑐=4.643*3mA=0.014mW,在为满足要求下我们选取2N2221型三极管。3.4元器件及参数的选择:①Rc与Re的选择Re两段电压为0.2Vcc=3.6VRe=0.2Vcc/3mA≈1.2kΩ取电压增益为80,有公式Au=β(Rc//Rl)/rbe+(1+β)Re=80解得Rc≈3kΩ②𝑹𝟏与𝐑𝟐的选取由公式𝐼𝑏=𝐼𝑐÷β=37mA,当𝐼=5𝐼𝑏,此时𝐼≈𝐼设𝐼≈𝐼=0.3mA𝑈𝐵𝑄=𝑈𝐵𝐸+𝐼𝑐×=4.5V𝑈𝐵𝑄=[R/(+R)]×𝑉联立上式得出:R≈3:1我们选取=50kΩR=20kΩ③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当𝑈𝑄≈0.5𝑉时,电路处于最佳状态,在设计电路时尽量使𝑈𝑄约等于9V,同时也利用的直流负反馈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④电容的选择截止频率:𝑓𝑐=12piRC⁄R为输入阻抗,当信号源的频率较低时,不但放大倍数的数值会变小,而且还将产生超前或滞后的相移。𝐶的选取为47uf,此时信号源的频率远远大于截止频率,不会影响放大倍数和产生相移。元器件规格表4性能测试:在不失真的情况下电路电压的放大倍数≈85,输出电压符合不小于2.5V,输入阻抗𝑖≈/R/(𝑟𝑏+(1+β)测试数据测试波形元器件类型参数𝑹𝟏电阻50k𝐑𝟐电阻20KRc电阻3KRe1电阻10Re2电阻1.2K𝑪𝟏电容47uf𝑪𝟐电容50uf𝑪𝟑电容47uf𝑽𝑪𝑪直流源18V信号源信号源50mV1khz晶体管三极管2N2215总结反思:这个阻容式耦合共射放大电路,是我们设计时间最长的一个电路,老师给的要求多了一些,这便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往往一个小小参数的变动就会很大程度的影响结果,主要有放大倍数,截止失真,饱和失真,三方面的因素,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一一克服了问题,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更加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了每一个元器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这个电路设计是我们一致同意的设计方案,可能存在瑕疵,希望老师多多指正。射极跟随器1设计要求:最大输出电压:5V最大输出电流:2.5mA负载:1kΩ频率特性:任意输出输入阻抗:任意2设计原理:设计电路图根据共集放大电路的原理特性,输入阻抗大,输出阻抗小,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即该电路输出输入信号大致相同,输出信号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跟随”的作用。3设计过程:3.1电源的选择:Vcc=15V。3.2信号源的选择:因为共集放大电路多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故信号源的电压需足够大,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取1V,1khz为信号源的参数。3.3三极管的选择:考虑耐压𝑈𝐸𝑂15,𝑈𝐵𝐸𝑂15,当电路短路时不会烧坏三极管。设𝐼𝑐=10mA,三极管功耗𝑃=𝑈ce×𝐼𝑐=75mW,选择的2N2221三极管符合上述要求。3.4元器件及参数的选择:①先确定当𝑈𝑄=0.5Vcc时,放大电路处于最佳放大状态,由此可以求得=7.5𝑉10𝑚A⁄=750Ω②𝑏的选择由𝐼𝑏=𝐼𝑐/β=0.1mA,可得出𝑏=(Vcc-𝑈𝑅-𝑈beo)/𝐼𝑏≈60kΩ,③电容的选择截止频率:𝑓𝑐=12piRC⁄R为输入阻抗,当信号源的频率较低时,不但放大倍数的数值会变小,而且还将产生超前或滞后的相移。𝐶的选取为50uf,此时信号源的频率远远大于截止频率,不会影响放大倍数和产生相移。元器件规格表元器件类型参数𝑹𝒃电阻60k𝐑𝒆电阻750𝑹𝑳电阻1K𝑪𝟏电容50uf𝑪𝟐电容20uf𝑽𝑪𝑪直流源15V信号源信号源1V1khz晶体管三极管2N22214性能测试:电压基本不放大:输入电压为1V,输出电压为992.721mV,电流放大倍数:输入电流为36.297uA,输出电流为995.004mA,实现了电流放大倍数约27.4倍,符合最大输出电压不大于5V,和最大不输出电流不大于2.5mA。5总结反思:在设计过程总是会遇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问题,和电子元器件参数选择的问题,模拟电子技术理论参数与实际设计过程中有很大的误差,这也使我们在设计电路中遇到很大的麻烦,不过,为了让我们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设计标准,我们也多次查阅指导书和翻阅课本,学习到了一些课堂上不是很清楚的问题,因此我们的收获很大。整个设计我们小组基本还满意,不过我们的能力有限,难免会出现错误,还望老师指正,由此我们更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课后加以弥补。差分放大线路1设计要求:电压增益:尽可能大;最大输出电压:1V;频率特性:任意;输入阻抗:10K欧;输出阻抗:任意。2设计原理:根据差分放大电路的原理特性,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差模信号有很强的放大作用,电路元器件参数理想对称。设计电路图3设计过程:3.1恒流源的选择:𝑉=12V𝑉𝐸𝐸=-6V,双电源作用,使信号变化幅度加大。3.2信号源的选择:20mV1khz。3.3三极管的选择:考虑耐压𝑈𝐸𝑂12,𝑈𝐵𝐸𝑂12,当电路短路时不会烧坏三极管。设𝐼𝑐=1mA,三极管功耗𝑃=𝑈ce×𝐼𝑐=4.28mW,选择的2N2218三极管符合上述要求。且为保证元件理想对称性,所以三极管的选择相同3.4元器件及参数的选择:先确定𝑹𝒆RE对共模信号有抑制作用,)RE对差模信号相当于短路由回路方程𝐼𝐵𝑄𝑏+𝑈𝐵𝐸𝑄+2𝐼𝐸𝑄=𝑉𝐸𝐸通常情况下𝑏的阻值很小(很多情况下为信号源的内阻)而且𝐼𝐵𝑄也很小。所以𝑏上的电压可以忽略不计,故可求得≈2.5k,𝑹𝒃𝟏𝑹𝒃𝟐的确定由于𝑏和𝑟be决定输入阻抗,为满足输入阻抗为10k,故此处选择𝑏=𝑏=3k𝑹𝑪𝟏𝑹𝑪𝟐确定为保证静态工作点𝑈𝑄≈0.5𝑉,+𝑉𝐸𝐸,且为保证放大倍数,故此选取==8k元器件规格表信号源信号源20mV1khz晶体管三极管2N22184性能测试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了放大倍数约为26倍测试数据元器件类型参数𝑹𝟏电阻3k𝐑𝟐电阻3k𝑹𝟑电阻2.5K𝑹𝟒电阻8k𝑹𝟓电阻8k𝑹𝟔电阻2k𝑽𝐂𝐂直流源12V𝑽𝑬𝑬直流源-6V波形图5结论和展望:通过Multisim软件对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仿真得出以下结论:5.1差分放大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的零点漂移现象;5.2差分放大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模输入信号;5.3差分放大电路能够放大差模信号
本文标题:放大电路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9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