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新闻短评(一)什么“新闻短评”?对新闻发表的言论称新闻评论。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的新闻体裁。1.引述新闻事件就是“叙事”2.就新闻展开议论就是“评论”3.相对社论、新闻述评、新闻专论、杂感等而言有精短的特点,称为“短评”(二)写作“新闻短评”的要点1.概述新闻事实精要2.论点论证直击要害3.传情达意笔含春秋(二)新闻短评示例奴隶与盗贼梁启超自回銮后,保护外人之懿制旨不下二三十次;视于无行,听于无声,诚如孝子之事父母矣。公使夫人偶遭儿童指目,辄欲拿拷治罪;一教士之受辱,辄下罪己之诏;何其恭顺一至此甚也!民间如顺从朝旨乎,则奴隶而已矣。奴隶犹可,两重奴隶,何以堪之!如稍有不屈乎,则盗贼而已矣。盗贼犹可,两重盗贼,何以堪之!今日之为中国百姓者,奴隶盗贼,二者必居一于是。呜呼!何以使我民至于此极也?悲夫!1.彰显主旨的标题2.简要适用的叙事3.精到深刻的评论4.融情于理的小结辛辣的批判深切的关怀——《奴隶和盗贼》赏读•《奴隶与盗贼》是1902年梁启超先生为《新民丛报》写的一篇只有154字的评论。短短的一篇评论,融辛辣的讽刺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于一文,热血激昂;集深刻思想和精彩语句于一体,文质兼美。从内容上看,这篇短小的评论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陈述要评论的时事。从清朝政府频下懿旨、欲治罪儿童、下罪己之诏之事实切入,看似波澜不惊的陈述事实,实则精心选择,处处机锋。聊举三件事,妙在都以对比的方式陈述来。慈禧自狼狈回銮后时间不长,不辞辛劳频颁懿旨“不下二三十次”,竟然保护追赶自己出北京城的外国人;“公使夫人偶遭儿童指目”芝麻情节,政府却要“拿拷治罪”;“一教士受辱”之鸡皮小事,朝廷竟要“罪己”。通过这等看似荒唐不可信实则确属事实的鲜明对比,不动声色地揭示出清政府之媚外懦弱丑态。只这几句,国民之人权何有!国家之尊严何存!政府之形象何在!三组对比正是慈禧“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的生动写照。两个”辄“形象写出清政府这等奴才对主子不满意的情况反应之敏捷。•第一部分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作者还稍加议论,更使清政府之丑态无可遁形。礼记里教人子侍父母“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谓父母微有其意,人子已先知之,务求体贴周全,毋使吾亲有难言之痛也。若能如此,始能符合精神上之孝也。”清政府将中国几千年孝敬父母的最高准则移用到了外国主子身上。可耻可怜可悲可恨!“诚如’”“何其”沉痛而极具讽刺性的道出清政府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外国主子,对外国主子有求必应的无能丑态。第二部分是作者的假设分析和感叹。梁启超曾说过,政府对百姓一直是“役之如奴隶,防之如盗贼”,而如今的国民做政府的奴隶盗贼不够,还要做政府的主子——外国侵略者的奴隶盗贼。评论指出在洋人奴颜媚骨的统治者治下的臣民非双重奴隶即双重盗贼,“顺从朝旨”,就必须做双重奴隶,“稍有不屈”,就是双重盗贼,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呜呼哀哉!处于“双重”地位让国民“何以堪之”?,政府懦弱要做狗,还要求其臣民做狗之狗,奴之奴。既是愤怒的指责,又是沉痛的叹息。外强中干奴颜婢膝之政府不能解决外国主子,但不留余地逼死臣民的本事让人大开眼界,亡国之日还远吗?分析说理后,作者情不自禁为当时政府统治下的百姓悲哀,“何以使我民至于此极也”,双重奴隶我之国民,悲哉!双重盗贼我之国民,哀哉!对政府的愤怒控诉,对民众的深切关怀的情感借此句喷薄而出。情感不是凌空虚蹈,至此水到渠成,达到了情理的完美融合。本评论以其思想见解之深刻尖锐,结构构思之严谨周密,用词遣句之辛辣有力,入选《百年新闻经典》。至今读来,仍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沉痛愤怒,跳动着的激情和热血。(三)请以下面的新闻为素材,写一篇短评。《新京报》2月3日报道,北京731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为“中国猪”,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外国乘客司机乘务员公交公司其二、选取写作角度:(对于司机和乘务员的忍让,你持何态度?)(一)反对忍让1.触及到了人格及民族尊严。2.纵恶消弭了正气,助长了邪恶。3.《员工守则》漠视了员工的名誉权、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二)赞成忍让1.表现了一个大国公民的气度和修养。2.他们的行为既无损“国格”也无损人格。3.以暴治暴不利于构筑和谐的社会环境。新闻短评示例其三、短评的行文要点:素材:《新京报》2月3日报道,北京731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第一步:彰显主旨的标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尴尬遵循守则与保全人格的对立统一命题关键:其一,彰显主旨;其二,牵引短文。新闻短评示例其三、短评的行文要点:素材:《新京报》2月3日报道,北京731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第二步:简要适用的叙事公交车上的顾客无理取闹,而司机乘务员却只能笑脸相迎,信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员工守则》。叙事关键:三言两语,直接切题。新闻短评示例其三、短评的行文要点:第三步:精到深刻的评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首先是“利润至上”思维模式的产物。“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打上了官本位的烙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实际上侵害了员工的生命权、人权。评论关键:其一,深刻;其二,集中。动因本质危害新闻短评示例其三、短评的行文要点:第四步:融情于理的小结这一守则对个体而言,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于情不容;对社会而言,不但不能伸张正义,反而助长了邪恶者的气焰,于理不合。那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此类的职业守则应该废止。小结关键:收束全文、融情于理。“新闻短评”写作精要:标题—事实—评论—小结(四)主体部分(“评论”)的写作要领为下面的新闻写短评新快报7月11日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表示,他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国民科学素质普遍偏低,科学素质排位最高的是青少年和学生,其次是企业领导者,而政府官员及公务员只排在了第三位。析原因:一是历史原因,几千年重人文道德轻自然科学的传统;文革耽误了一批人,有不少是走上工作岗位乃至领导岗位的人。二是现实原因,急功近利的世俗致使一些人忽略科学素质的培养。谈后果:国民科学素质偏低,直接导致国家的科技发展滞后,严重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偏低,将成为国家科学发展的瓶颈。作小结: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刻不容缓,吸纳一批科技人才进入政府职能部门更是当务之急。
本文标题:新闻短评写作示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0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