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大学社会学比较政治制度
比过去,愿百姓生活日益提升盼未来,祝祖国发展繁荣昌盛继往开来一、制度何以重要?1.信任2.秩序3.不可预见行为4.机会主义5.机会成本6.社会资本机会主义•机会主义,也称投机主义(Opportunism),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不择手段,突出的表现是不按规则办事,视规则为腐儒之论,其最高追求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以结果来衡量一切,而不重视过程,如果它有原则的话,那么它的最高原则就是成者王、败者寇这一条。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小的具有比较优势。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例如:你购买一套房屋全部用于居住,则不能再出租获利,也就是居住的同时也失去了用于出租等获利的机会;反过来说,你若出租,你则不能再居住。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二、制度的定义•人类的相互交往,包括经济生活中的相互交往,都依赖于某种信任。信任是以一种秩序为基础。而要维护这种秩序,就要依靠各种禁止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规则。规则=制度。制度是构成关键的社会资本。(一)制度定义分析•1.抑制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2.惩罚贯彻机制(二)制度起源1.实践:经验派生—大众认同-通行于共同体抛弃/采纳渐进淘沙2.遵循的规律:内在制度,如,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等。3.执行机构: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权机构,政府等(三)制度的实际效果外在制度+内在制度=制度的有效性四、秩序与公共政策•1.共同体:目标与其所主张的文化观念,又称作价值观不同。•2.个人从属于不同的共同体,不同的共同体在强调目标与内部文化,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个人要遵守不同的制度。(二)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与制度之间的关系•2.制度的发展:•直接:人为的势力改变•间接:政策行动的副效应•政策、制度及他们的有效执行共同维持着社会秩序稳定运行。个案分析:制度与一个国家的兴衰•以英国工业革命说去《大国崛起——英国篇》四集工业先声(英国).wmv二、制度的类型•1.软性制度•价值文化:习俗、传统的规则、潜规则•2.刚性制度•经济、政治、社会等制度讨论:1.制度是什么?什么是内在的制度,什么是外在的制度?他们是如何产生的?2.如果你在的共同体内,良好的礼貌方面的制度不复存在,会发生什么事情?像你这样的人要有效合作并计划未来,会变得更容易还是更困难?请举出几个实例。3.请从政治活动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来说明制度何以重要。三、何谓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政治生活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狭义上指政体。•1.国家阶级本质•2.政体•3.管理形式•4.国家结构形式•5.公民的地位四、何谓政治制度比较•以纵横上下的比较,对古今中外各类政治制度及其共性和某种政治制度的个性,以及进行比较的观点和理论的研究。五、为什么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比较?•1.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科学认识,更加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2.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复杂性,有利于制度创新。•3.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载体。•4.全球化的需要。六、学习此门课程的方法及本书体系•(一)研究方法简述•1.国别比较研究•2.专题或是专项研究•3.综合比较研究•4.其他类型:纵向与横向的研究。(二)本书体系•1.概述—政治生态视角下的国家宪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2.基本原理与综合比较—政治制度组建的原则与形式。•3.当代政治制度类型—现实实体比较研究。第二讲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一、国家与政治制度•1.国家起源学说•(1)神创说•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奥古斯丁•(2)家长制学说•(3)契约说•T.霍布斯、J.洛克和J.-J.卢梭•(4)多元主义国家学说•(5)精英主义国家学说•(6)新保守主义国家学说2.国家与政治制度(1)国家的阶级性(2)政治制度的阶级属性A.阶级斗争中的国家里,政治制度往往成为实施阶级统治的必要工具。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状况。个人王权—制度王权。3.国家形式:政治制度的双向配置•(1)横向配置•国体:•政体:•国家权力的归属:君主、寡头、共和制•政权组织形式横向配置:议会、总统、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大会•(2)纵向配置•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联邦制、邦联制。二、宪法与政治制度•1.宪政:宪法与政治制度的高度融合。•(1)宪政的几种不同含义。•(2)宪政的含义•法律化的政治秩序,具体来说就是指限制和钳制政治权力地的公共规则和制度。•(3)宪法与政治制度的融合。•宪法为调节社会矛盾和政治利益的准绳•宪法为制度的建立提供实体与程序•政治制度为宪法精神提供制度保障个案分析《宪法》与《国家环保法》都有了,问题还是出现在哪些地方?我国是不是一个宪政国家?国家环保法.doc2.政治制度与宪法关系的三种类型•(1)以制定宪法的方式确定新的政治制度•(2)政治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不涉及宪法的更迭•(3)修改或制定新的宪法,基本政治制度保持不变。三、战后宪政的发展•1.宪政发展的趋势•代议民主制行政集权民主制共同参与民主制•2.宪政在维护公民权利的功能日以增强•宪定公民权利内容上的扩张•公民权利的适用范围•社会弱势群体的宪定权利得到保障第三讲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一、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变革的滞后性•上层建筑通过复杂和曲折的机制来反映生产力•政治上层建筑某时会起决定性的反作用。•多层次性二、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何谓社会?社会的定义(1)“社”原指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2)社会并不是一群人的简单聚合,而是其中有一定的联系纽带,这个联系纽带就是“法”,即一定的社会规则。(3)马克思界定为:社会即社会关系的总和。2.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理解(1)唯实论与唯名论唯名论: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流派唯名论,重视个体,忽视群体,研究方法侧重于个体行为思想的研究。唯实论:社会是由各种制度与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方法论侧重于整体研究。(2)莫里斯:超级部落的社会1967动物学家莫里斯两本著作《裸猿》《人类动物园》,把人类社会描述一所庞大的人类动物园。原始社会部落现代社会部落向左走向右走.ppt社会定义•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生产资料活动为基础,已占据共同地域,共享某种文化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由个人、群体、组织和制度构成的较为宏大的网络,是依靠人们交互作用自我维持延续的相对独立体系。2.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即社会体系基本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1.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社会角色社会上每一种地位都伴以为社会所期望和要求的、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与行为模式。(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社会位置,通常根据财富、声望、权力和受教育成程度的高低和多寡做出的社会排列。分为:先赋地位后置地位(3)社会群体首属群体:少数人之间有亲密的、持久的关系特征特征的群体特征次属群体:为了某一目的的暂时组合,其成员之间互相影响比较短暂,互不相识或至多知道彼此所担任的某种正式角色。(4)社会制度•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他们规定了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每个特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方式。•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制度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1.古代城邦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2.封建专制主义下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3.资本主义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4.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1.经济发展的标志性阶段•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知识革命2.社会变迁导致制度变迁•(1)农业社会分散性•政治领域: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人治化•社会领域:等级化、封闭化•(2)工业社会现代性•政治领域:民主化、法制化•社会领域:城市化、分层化•经济领域:工业化、自动化、商品化•文化领域:世俗化(3)知识社会•总体特征:全球化•政治领域:公民的自由化政治全球化•经济领域:经济全球化•文化领域:文化全球化,多元化、世界化三、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种模式•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同路径:•(1)革命成熟的时间不同•(2)基本任务不同•(3)完成的目标不同2.社会经济发展,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推行“福利国家政策”,调节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政府加大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力度。•(3)巧妙的对社会实施控制•民主共和制•政治统治职能的完善3.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社会经济•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基本任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第四讲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何谓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群体在历史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它属于人类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范畴,反映的是政治心理层面的内容。政治态度•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从肯定到否定、从赞成到反对的连续状态,由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三种成分的不同配置和组合构成政治态度的不同内容。政治信仰•所谓政治信仰,是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是对政治的终极关怀。它反映了一种政治理性,也反映了一种政治安慰。它是特定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一种政治秩序建立之后,为这种政治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随即建立。•信仰大概可分三个层次:政治信仰——民族信仰——道德信仰。前者解决政治认同,中者解决国家与民族认同,后者解决生命与人格认同。目前我国社会凝聚,首先考虑的是政治信仰,以此凝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认同,但需同时重视民族信仰与人格信仰的建设,惟当三重信仰合同并举,中国的“道德重建”才会起色。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感、爱憎感、美丑感、亲疏感等心理反映的统称。一、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1.政治制度外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环境•2.政治制度内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精神•(1)政治文化的分类•村民型政治文化非认知性•臣民型政治文化被动性•参与型政治文化主动性(2)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传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民主的政治制度:共和制等二、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1.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1)政治文化的历史继承性•(2)政治文化与现实文化的交互作用•(3)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与政治制度变迁的关系•新旧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发展“正”、“负作用”2.新的政治文化推动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旧的政治文化在新的政治制度传承。(1)新的政治文化对新的政治制度推动A.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实施变革B.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弥合制度变革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C.有助于获得稳定的政治认同。3.新旧政治制度的斗争与交替是新旧政治文化斗争与交替的过程。•(1)政治文化变革对政治制度变革的影响•(2)政治文化相对于政治制度变革的滞后性。•(3)新旧政治文化交替的两种途径:•依靠新兴的政权的强制力•利用文化的特性及其自身规律,营造新的符号、新的象征等•两种变革方法的比较分析4.创造新的政治文化是巩固新的政治制度的重要保证•(1)创造新的政治文化的意义•人类行为的整合需要制度和文化同时施力。•(2)新的政治文化的确立,可以使不同群体在政治倾向方面相对集中,使新的政治制度与制度总体的目标保持一致。三、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1.政治制度过程研究的源头•规范性研究经验型研究•规范性研究:应该是什么•经验性研究:是什么,侧重于动
本文标题:大学社会学比较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