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现状及生态恶化的原因。2.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差异。3.能够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1课堂讲义逐点探究,逐级掌握2课堂小结提纲挈领,巧妙记忆3课堂检测随堂训练,体验成功课堂讲义逐点探究,逐级掌握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自主预习1.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如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湿地干涸等,形势严峻。森林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锐减5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2.我国存在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原因是地域广大,受季风气候影响,由南向北、从东到西,③和④差别明显。3.因⑤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地势自然和人为6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思维活动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答案自然原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地面植被少,固沙能力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采矿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开挖地表土等。7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自主预习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⑥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资源采取⑦式、⑧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资源掠夺粗放8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3)由于⑨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4)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⑩不足,也是重要原因。2.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1)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2)长江、黄河上中游⑪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监管投入水土保持9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3)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5)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6)⑫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环境保护10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学会自立自强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学会自立自强这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学会自立自强》,是特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敬爱的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今天已经成立了65周年,我为此感到高兴,中华民族为此感到高兴,全球的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这一时刻感到兴奋。在中国***的带领下,神州大地重新焕发了光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东方巨龙腾飞了。然而,回想65年前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内经济环境十分恶劣,生产设备落后,这对刚为解放事业呕心沥血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65年来始终不变,一代代的党员都用行动实践这一理念,夙兴夜寐,奋斗于前线。也许他们早已忘记疲倦,甚至早已忘记自己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才换来了今天国家的兴旺发展,社会的繁荣昌盛。当我们在课室里读书,在饭堂里吃饭,在寝室睡觉时,别忘了这是由前人忍饥挨饿,风餐露宿换来的。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处于党的树阴下,希望我们乘凉的同时,也要学会给别人帮助。学习党的毫不利己,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回首这不同寻常的65年,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合作交流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①地荒漠化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答案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12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3)③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坡度较大;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过度开垦,地表破坏严重。13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4)西南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有哪些?试分析其原因。答案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产生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形崎岖,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降水集中;贫困人口较多,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14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5)东南丘陵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土壤侵蚀。地处南方丘陵山区地形破碎,降水丰富、人口密集、过度垦殖。15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反思归纳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16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7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18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19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属半湿润、湿润高原、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20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气候较为干旱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21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迁移应用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3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条件。答案cd24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解析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作用25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图中各序号的位置和黄河、长江流域的范围作出选择。①工程位于西北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③⑤土地荒漠化26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解析④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①地的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形较为平坦,但气候干旱,降水少。答案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课堂小结提纲挈领,巧妙记忆知识提纲28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强化记忆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根本原因——巨大的人口压力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发活动2.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防治措施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29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改:经济结构、生活用能、改坡为梯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如禁渔期制度、环保法律和法规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234561.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某种地方病的分布区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这种地方病的发生最有可能与当地的何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A.水土流失B.草地退化C.泥石流和滑坡D.生物多样性锐减课堂检测31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解析图示阴影地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及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地区。东北地区面临黑土流失,黄土高原为水土流失,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为土壤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所以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水土流失,因此该种地方病的发生可能与水土流失有关。答案A32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读下图,分析回答2~3题。33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2.该图表示的主题是()A.天然气资源的分布B.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C.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分布D.森林资源的分布C34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3.图中A、B两地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C.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35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解析分析图示地区,图例所示阴影地区是我国农垦区与牧区的交界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是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区。图中A地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B地处于黄土高原,所以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分别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答案D36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37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4.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解析首先判断两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左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右图是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B38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5.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好做法是()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大力发展水电建设C.提高炉灶技术水平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解析黄土高原地区虽有大量煤炭资源,但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问题,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不适合发展水电,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既可充分利用生物能,又能减轻环境污染。D39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6.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40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解析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主要从原因推导出来,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在于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由此可以推导出解决的措施就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扶持等方面。41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3456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地层。42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件-(共46张p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4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