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新梅15263802599zhangxm@upc.edu.cn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工频电磁场、微波、紫外辐射、红外辐射、激光电离辐射异常气压失重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3物理因素的特点大部分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的。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来源明确,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便消失。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作用不对称,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直线相关关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4防护上应注意:1.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不是消除。2.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时要对有关参数进行全面测量。3.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可采用缩短接触时间的办法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5第一节不良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6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热辐射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7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1.高温环境及高温作业高温环境:根据环境温度及其和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生产劳动环境作为高温环境。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2℃或2℃以上的作业。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82.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人体受到对流热和辐射热的作用。只作用于体表但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除作用于体表外,还可作用于深部组织对人体加热的作用更大更快。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9(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型)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接触作业:液体加热或蒸煮:印染、缫丝、造纸潮湿的深矿井:食品加工:屠宰、肉食加工2.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0(3)夏季露天作业特点: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以及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接触机会:农田作业建筑业搬运业军事训练2.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1(1)对体温调节的影响高温对机体热平衡的影响(散热反应):①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可高达2.6L/min.m2)携带热由内脏流向体表,热在皮肤经对流和蒸发散掉。②汗液分泌增强,皮肤出汗,加强散热。通过散热反应使中心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37.5℃)。3.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2(2)对水盐代谢的影响高温作业时排汗量明显增加,并与劳动强度呈正相关,因此,汗量是高温作业工人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一个工作日出汗量6L为最高限度,失水不应超过体重的1.5%。如水分丧失量达到体重的5-8%而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就会出现工作效率降低,疲乏无力、口渴、尿少、脉搏增快体温增高等临床表现。3.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3(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时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同时高温时血管扩张,末梢血液循环增加,加上劳动需要,肌肉的血流量也增加,这都可使心跳过速,家中心脏负担,长期影响可使心机肥大。(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患增多3.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4(5)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在高位和热辐射作用下,大脑皮层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功能受限制,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及注意力均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6)对肾脏的影响高温作业时,大量水份经汗腺排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有时达85%~90%。如不及时补充水分,最终可致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3.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5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heat-inducedillness)。4.中暑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6(2)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热射病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4.中暑高温作业工人突然发生热射病高热昏迷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7(2)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热痉挛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4.中暑西安高温持续导致多人发生热痉挛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8(2)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热衰竭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4.中暑夏季作业工人突然发生热衰竭进行救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19中暑的诊断原则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4.中暑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0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4.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有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升高达38℃以上。凡出现前述热射病、热痉挛或热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中暑的分型及诊断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1中暑的治疗原则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仁丹、解暑片、霍香正气水。对热痉挛者,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对重症中暑者,应迅速送入医院进行抢救。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4.中暑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25.高温作业的劳动防护1.组织措施(1)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标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2)根据气候特点,适当调节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3防暑降温的技术措施(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根本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操作方法具体措施:生产自动化(钢水连铸、轧钢、铸造、搪瓷等)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5.高温作业的劳动防护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4(2)隔热:可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隔热材料。常用的水隔热方法有水箱或循环水炉门,瀑布水幕等常用的隔热材料如下:隔热绝缘硅胶片隔热绝缘塑料隔热绝缘陶瓷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5.高温作业的劳动防护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5(3)通风降温A.自然通风(naturalventilation)经济、简便,能形成较大换风量气流受到限制,送风未经处理B.机械通风(mechanicalventilation)局部通风:单体式风机/冷风机组、喷雾风扇全面通风:不经济C.安装空调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5.高温作业的劳动防护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6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严格筛查职业禁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具体规定了高温作业上岗前、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的项目,职业禁忌症(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从事高温作业健康体检的周期(1年)。5.高温作业的劳动防护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7第二节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8噪声基本概念声音:振动物体的振动能量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到人耳引起的音响感觉。噪声:无规则、非周期性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从卫生学角度讲,凡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生产性噪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音:噪声:生产性噪声: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29(1)按产生机制分为三类: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电磁性噪声:交变电流发出的声音。(2)按存在状态连续声: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5dB非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5dB间断声(脉冲噪声):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的噪声一、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301.噪声的危害(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暂时性听阈位移: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听觉适应:指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dB(A)~15dB(A),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二、噪声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31(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听阈提高超过15dB-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及噪声性耳聋。1.噪声的危害二、噪声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32(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听力损伤:听力曲线在3000Hz~6000Hz出现“V”型下陷。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噪声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噪声聋是噪声对听觉器官长期作用的结果,是法定的职业病。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1.噪声的危害二、噪声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33(2)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类神经征,有的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易激怒等。心血管系统损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的紧张度降低、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变化的症状。1.噪声的危害二、噪声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2020/6/1234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噪声对日常谈话、听广播、打电话、阅读、上课都会带来影响,在噪声环境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在车间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
本文标题: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6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