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基因工程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姓名学号专业基因工程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为自己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生活资料的同时,也向大自然排放了越来越多的有害和难降解物质。如农药、塑料和各种芳香烃类化合物,这些物质正严重破坏环境和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界中存在的净化能力进行生物治理,已渐渐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自然界中的生物,往往在有毒物质的选择压力下经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物种间基因的交流,进化出代谢这些有毒物质的能力。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是现代生物技术用于环境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对生物细胞核中存在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比较清晰的阐述。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DNA重组技术,逐步形成了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内容,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的生物技术。这一技术发展到今天,正形成产业化品、医药、化工、农业、环保、能源和国防等许多部门,并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将为世界面临的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极为复杂的高新生物技术,它利用现代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用DNA重组技术对生物基因组的结构或组成进行人为修饰或改造,从而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使之有效表达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或对人类有益的生物性状。首先该技术高效、经济,这是传统产业工程无法比拟的。它能按人类需要来设计和改造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产出优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品种。在低投入的情况下,能够高效生产出所需商品。而且外源基因只要进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就可以遗传给后代,育出的优良品种,可持久利用。其次,该技术具有清洁、低耗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现代基因工程所利用的原料是可再生及可循环使用的,不需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极少产生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废物。再次,该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具有优势。基因诊断更具预见性和准确性,而且基因治疗可从基因水平上纠正疾病,从而使疾病得以根治。环境污染主要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体、土壤和动植物的污染。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公害事件。因此,研究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运动规律以及防治污染的原理和方法,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探索的课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许多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细菌其降解途径所需要的酶,不是由染色体基因编码,而是由染色体外的质粒基因编码。这类质粒叫降解质粒或代谢质粒。他们的分子量一般都比较大,大多具有接合转移能力,即通过两个细菌的相互接触,可以把质粒从一个细菌传递到另一个细菌中去,提供质粒的细菌通过复制作用仍能保持这种质粒,这样,能使降解基因在微生物群体中广泛扩散。含有这类质粒的细菌,在某些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了四类降解质粒。第一类是发现于假单细胞菌属中的石油降解质粒,这些质粒所编码的酶能降解各种石油组分或他们的衍生物,如樟脑、辛烷、萘、水杨酸盐、甲苯和二甲苯降解质粒等。第二类是农药降解质粒,这些质粒上的基因决定除草剂2,4一D、杀虫剂“666”和烟碱等农药的降解(这些农药大部分都被严禁使用)。第三类是工业污染物降解质粒,如对氯联苯降解质粒、尼龙低聚体降解质粒和洗涤剂降解质粒等。第四类是抗金属离子的质粒,如抗汞、砷、镍、钴、镉、铅和铜等的质粒。通过天然质粒的转移实现微生物育种的一个例子是,组建了一种能同时降解石油中大多数烃类物质的超级细菌。组建的过程是:首先,通过接合作用使菌株1的樟脑质粒(CAM)转移到含辛烷质粒(OCT)的菌株2中,形成杂种质粒,同时使菌株3的萘质粒(NAH)转移到二甲苯质粒(XYL)的菌株4中;然后,再使新产生的两个菌株进行接合转移,产生含4种质粒的菌株。多质粒细菌降解石油的速度快、效率高,是第一个获得专利的经过遗传操作的微生物。在上述降解质粒中,对石油降解质粒研究得较为深人。人们研究这些质粒的分子特性、遗传结构、降解途径和进化关系等理论问题,同时,试图通过质粒转移和重组DNA技术,把不同的降解基因转移到同一菌株中,创造出具有非凡降解能力的超级微生物,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降解。由于多质粒菌株不够稳定,所以人们正在研究用重组DNA技术把质粒中的石油降解基因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质粒,以便获得遗传性更加稳定的新菌株。近年来,已经把甲苯质粒中的部分甲苯降解基因和萘质粒中的大部分萘降解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并使之获得表达。人们构建能高效降解石油的细菌,是指望用这些”超级拖布”去清除因油船失事和排放压舱水而污染海洋的石油。此外,有人提出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对重金属有特别亲和力的菌株,用于分离和纯化各种重金属。比如通过质粒转移或重组DNA技术来构建能把有毒的有机汞转变成金属汞的细菌,以用于处理含有机汞的废水,同时回收金属汞,从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细菌浸矿已在采铜和采铀工业中得到应用。人们希望通过对这类细菌进行遗传操作,从而提高它们对金属的亲和力,耐酸、耐热能力和抗金属毒性的能力,以便降低细菌浸矿的生产成本,使之更具有竞争能力。(1)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降解石油污水美国利用DNA重组技术把降解芳烃、萜烃、多环芳烃、脂肪烃的4种菌体基因链接,转移到某一菌体中构建出可同时降解4种有机物的/超级细菌0,用之清除石油污染,在数小时内可将水上浮油中的2/3烃类降解。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采出的原油含有大量的水分,原油脱下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石油污染物。全向春引入现代生物技术,从一般的筛选工作,转入到降解代谢途径、降解酶系组成及其遗传的控制机制上来,在此基础上,实现定向育种,定向构建具有高效生物降解能力的基因工程菌。基因工程菌降解效率高、底物范围广、表达稳定,比自然环境中的降解性微生物更具竞争力,例如PCP103菌株的构建。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应用对于美化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的途径。现代科学工作者把PCR技术用于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外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菌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完善,为人类造福。(2)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降解农药农田长期过量施用农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土壤水质及食品中残留毒性增加,给人畜带来潜在危害。如何消除农药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迫切问题。由于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它在环境修复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微生物对农药(特别是难降解农药)降解能力的限制,生物修复具有周期长的明显特点,阻碍了这一技术在现实中的发展和应用。应用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是环境科学工作者向更深更广的研究领域拓展时必不可少的途径。构建高效的基因工程菌可以显著提高农药降解效率。环境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中的农药降解基因、降解途径等许多农药降解机制的阐明为构建具有高效降解性能的工程菌提供了可能。现已开发出有净化农药(如DDT),降解水中染料以及环境中有机氯苯类和氯酚类、多氯联苯的基因工程菌。Horne等人将从农杆菌得到的OpdA(编码有机磷降解基因)和黄杆菌(Flavobacteiumsp.)中得到的Opd(有机磷降解酶基因)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并分别转到大肠杆菌E.coliDH10B中表达,对其表达产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其表达产物OpdAOPH(有机磷水解酶)对几种农药的酶解动力学比较,发现OpdA能作用更多底物的类似物,降解范围更广。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将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对基因工程菌的深入研究,如基因工程菌对污染物的代谢途径、控制目的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基因序列、降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条件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对环境中微生物的习性及基因工程菌与环境中微生物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从而使基因工程菌在治理有机物污染方面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单一的基因工程菌对污染物进行处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多种基因工程菌相结合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将对环境保护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标题:基因工程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5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