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历史系陈爱纯2011172108号 当看到《通往奴役之路》这个书名时,一个疑问在我脑海中闪过:奴役?何谓奴役之路?难道是讲过去的奴隶制度?所以,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翻看了这本书,才发现该书作者哈耶克在书中丝毫没有提到奴隶制。《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是1944年第一次出版的,是哈耶克在1929年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市场失去信心而国家干预和计划经济崛起,并且德国纳粹主义发展最终引发二战爆发的背景下深感忧虑而写下的。书中阐述了哈耶克对自由主义的向往和追崇,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批判等等。该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也正因为这本书,哈耶克赢得了世界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第一章被离弃的道路中,哈耶克首先阐释了个人主义的基本特征。他认为个人主义是把个人当作人来尊重,就是在自己的范围内承认自己的看法和趣味,这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个人主义却被人们与自私自利联系在一起,人们已经逐渐淡忘和抛弃了作为欧洲文明基础的自由主义,而且人们的社会主义趋向越来越明确,特别是德国,无论是比较激进形式的社会主义还是不那么激进的组织或计划,都是从德国得到完善并传播开来,到处被其他国家模仿。并且这种自由主义在这时随之极权主义国家的兴起而彻底消亡。哈耶克说:现代的社会主义趋向,不仅对不久的过去,而且对西方文明的整个演进过程意味着多么鲜明的决裂。纳粹领袖把民族社会主义革命说成反文艺复兴运动,可能不由自主地说了真话。 在第二章伟大的乌托邦中,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与民主之间是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民主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制度。社会主义所利用的新自由只不过是一个对平均分配财富旧要求的代名词而已。他认为社会主义所倡导的自由通往的并不是一条自由道路,而是一条通往奴役的路,德国法西斯和斯大林主义都是由社会主义发展而来的,由此论证民主社会主义是一个乌托邦思想。哈耶克说:民主社会主义,最近几代人的伟大乌托邦,不仅不能实现,而且为之奋斗还会产生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以至现在对之抱有希望的那些人中几乎没有人会准备接受这种结果,除非这种关联全方位地展开,否则是没有人会相信它的。 在第三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哈耶克先阐释了社会主义的含义,他认为社会主义是集体主义或计划中最最重要的一种,因而符合集体主义本身的一切东西也必定适用于社会主义。接着阐释了计划的含义,计划是反对竞争的运动,各国政府已放弃了使竞争很好运行这个任务而改用计划来代替。哈耶克还强调,计划和竞争是无法结合起来的,尽管结合起来后所发挥的作用也只会比单凭借其中一种的情况还糟糕。最后,哈耶克又提醒读者,他所说的计划是反对竞争的运动,是那种反对竞争的计划。 在第四章计划的'不可避免性'中,哈耶克以垄断主义最先出现在比较年轻的工业国家德国和美国来论证许多计划者所说的所谓因为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竞争没有可能,从而导致了垄断的不可避免性进一步导致计划的不可避免性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也就是哈耶克认为计划并非不可避免。 在第五章民主与计划中,哈耶克主要从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来谈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不同。哈耶克认为集体主义为了一个明确的社会目标从而构筑社会劳动者组织,拒绝了个人的目的,而要达到这样是需要一个包罗万象的共同价值准则,所以就需要计划者将每个人的不同需求一一了解轻重,然后统一计划出来,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个人主义虽然是使每个人尽可能以自己的意图去支配行动,但这并不代表就排斥了社会目标的认可,哈耶克认为每个人相同的目标就是社会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哈耶克在本章最后强调,不要被权力是来源于多数人的意志而迷惑认为这样是民主,还要看看这些权力在行使时是否有制约,所以我们才会发现,民主并非追求的终极价值,自由才是。 在第六章计划与法治中,哈耶克认为自由国家与专制国家的区别在于:自由国家遵循了法治这一伟大原则,而集体主义类型的经济计划是与法治背道而驰的。因为法治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么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从而计划自己的个人事务。而计划不能在事前做出决定,而得根据当时的环境来做出决定,并且还得进行逐个个人和集团的利害进行权衡比较。哈耶克认为只有在自由主义时代,法治才被有意识地发展,并且这是自由主义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法治不仅是自由的保障,而且也是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 在第七章经济控制与极权主义中,哈耶克通过经济计划对人们职业的选择、报酬的大小与形式、消费、生产等各方面的控制来说明计划主义对经济的控制导致了人们没有经济自由,从而政治自由也没有意义,再而导致人们失去了所有自由,最终导致了彻底的专制主义。 在第八章谁战胜谁中,这一章主要从在社会主义取消私人财产,实行公有制中人们的生活与在自由竞争的社会中人们人们通过自己的才干和运气生活哪个更好来谈的。哈耶克阐明了他认为在自由社会生活会更好的观点,他认为私有制才是自由最主要的保障,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一种更加公平,更加平等的分配,这是一种较大的平等,也只是对现状不满的一种表现而已。 在第九章保障与自由中,哈耶克认为在发生天灾人祸与大规模失业等重大问题面前给予人民适当的经济保障是必要的。而真正对自由具有潜在危险的是另一种保障计划,这种保障计划的要求是对公平报酬的要求的另一种形式。在这种保障下,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已经被计划好了,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但人们往往为了得到这种保障而放弃了自由。哈耶克对这种保障计划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这种保障只有按军事方式组织起来才有可能,还有这样的经济保障会日益造成另外一些人无保障,他还说:因为那些愿意放弃基本自由来换得少许暂时保障的人,既得不到自由,也不配得到保障。 在第十章为什么最坏者当政和第十一章真理的终结中,哈耶克认为无论是哪一国哪一位领导人,无论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在集体主义来建立制度,极权主义迟早都会出现。因为这是集体主义下整个道德氛围的必然结果。接着哈耶克又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样的集体主义集团是由最坏的分子建立的原因。还有,哈耶克看到,极权主义的一切宣传为同一目标服务,引起了深远的道德影响,它们侵蚀了一个一切道德的基础,这个道德基础就是对真理的认识和尊重,从而使人们被迫接受这样的价值观。没有任何知识领域不受极权主义控制了,而真理与思想自由在此将无从谈起。 在第十二章纳粹主义的社会根源和第十三章我们中间的极权主义者中,哈耶克认为国家社会主义学说是一个长期思想演变的定点,是彻底的集体主义,所以可能阻碍它的实现的个人主义传统的遗迹都被清除一空。而希特勒学说正是因为与国家社会主义相结合,才导致了纳粹主义的产生,在二战爆发之前,社会主义已经成功地作为反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武器。哈耶克还进一步阐明德国思想逐渐传播给英国,英国也出现了与德国相类似的社会现象,而英国走向极权主义除了受这些思想影响之外,还有的推动力是组织的资本和有组织的劳工,这些组织是有垄断性的。 在十三章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和第十四章国际秩序的展望中,哈耶克认为个人自由与整个社会必须完全永久从属于单一目标之间是水火不相容的。自由社会不从属于单一目标,我们绝大多数的实现都是依靠迅速的经济进步。由此哈耶克提到英国自由主义思想衰落要恢复靠的是信心而非对集权主义进行改造。此外,哈耶克谈到了国际秩序方面,他认为国际范围内实行计划是一种赤裸裸的强力统治,所造成的后果将会是比在国内范围实行计划所造成的后果还要大的政治难题,国与国之间会有武力冲突。哈耶克认为在国际上需要有一个国际主管机构,这个机构能公平地制约各国的冲突,而这个机构又可以用联邦制形式组织而成,从而实行国际范围的法治,这样将对世界的和平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哈耶克同时强调,这只是一个尽可能防止未来战争的组织,而不是一个使世界任何角落一切战事都成为不可能的永久性组织。他说:如果为了使战争在将来成为完全不可能而采取的措施,往往比战争本身还要坏很多,而能够减少容易导致战争冲突的风险,这是我们所能合理希望得到的一切。 以上是我在读了《通往奴役之路》之后,对每个章节所做出的粗浅的小结,而对于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哈耶克的法治对自由的保障,自由主义最重要的制度保障是法治,对于社会的政治秩序而言,再也没有比法治更重要了,不实行法治的地方的人们是不可能自由。我是支持哈耶克这一观点。的确,在当今世界,法治是不可少的。人人都向往自由,但是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如果人人都往自己向往自由方向追求而为所欲为的话,那世界就会乱套了。而正是由于有了法治的存在,才得以保障每个人在不侵犯他人而他人也不侵犯自己的情况下追求自己的自由。就像我们放风筝一样,自由像风筝,希望飞得越高越好,但风筝需要有一根线牵着它,它才得以飞,而这根线不正可以看成是法治吗?如果风筝想脱离这根线,那么它也将永远掉落而摔个粉身碎骨,所以,如果有人想超越法治而追求自由的话,那得到的将是永远的束缚。所以,哈耶克的法治自由思想对当今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与我们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哈耶克在书中对社会主义概念的阐释是不正确的,他把社会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混淆了,这是我们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应该深思辨认清楚的。 总之,在《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中,哈耶克利用各种途径和证据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自由主义的赞赏和计划经济的批判。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优缺,哈耶克所阐释的理论也不是万能。对于自由与计划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智慧理性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地运用到我们国家发展当中去,才能够走出我们自己一条特色的道路来。
本文标题:《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5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