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讨论张五常博弈论对解释现象没有用处
讨论张五常(3):博弈论对解释现象没有用处?作者:Ahsa发表时间:2001年10月21日12:16--------------------------------------------------------------------------------作者:DNKM发表时间:2001年6月4日15:57--------------------------------------------------------------------------------博弈理论的争议□张五常《张五常广州讲演录》在本版4月23日和30日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张五常关于博弈理论的批评尤其引起强烈的争议。针对这些争议,张五常写来此文,专投本报。一个多月前,我在广州中山大学讲了一次话,惹来意想不到的非议!主要原因,是一个学生问及博弈理论(theoryofgames),我说还看不到这理论对解释现象有什么用处。那次讲话被整理后(我没有看过)在《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版分上下两期发表,后来被转载到北大的网上论坛,跟着的争议风起云涌,骂我的及替我辩护的大约一半一半。首先要说两件事。第一是我认为学生骂我是很好的现象。几年来我屡次说内地的学生了不起,但私下里每次都受朋友质疑。这次内地的学子反对我的观点,是很明显的进步。这不是我认为他们对,而是他们不管我是什么教授。第二件事是不幸的。那是在这次争议中,有些学生说我是凭着大名发言,有点浪得虚名也。这不对。我最讨厌大名。我的“大名”是你们学生强加于我的,我哑仔吃黄莲,有苦自知。这里我要郑重声明:任何学生若再说我凭什么大名,就是看我不起。学术上的行规你们怎可以不知道。你要批评我的学术,找我发表了的学术文章来出气好了。我是不会回应的,但文章既然发表了,你们大可手起刀落————不要斩我,要斩就斩我的文章。不要斩他人对我的引述或诠释,翻译的也作不得准,要斩我亲手写出来的才算是英雄好汉(一笑)。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说我不懂博弈理论,虽不中亦不远矣!我只是在1962年花过几个星期的时间研读J.vonNeumann与O.Morgenstern的名著:《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不是我喜欢读,而是在研究院内选修的一科规定要读。其后在有关博弈理论的几个题材上跟了好一段日子,一无所获。这后者是我今天不认同这理论的一个原因。且让我举出四个我“跟”过的例子。例一是duopoly与oligopoly,即所谓寡头(指三几个卖家)竞争。这是博弈理论的大题目。只几个人竞争,各出其谋,不是博弈是什么?问题是,虽然只有看得到的两三家在生产出售同一物品,但可能有数以千计的在旁观望,见有利可图才加入。博弈的不单是看得到的三几个人,而还有看不到的数以千计。竞争从来不是指看得到的竞争者,而是包括所有可能的竞争者。博弈理论要算多少个?大约是1966年吧,我从赌城拉斯维加斯驾车到旧金山去,路经之地全是沙漠。天大热,摄氏40多度,汽车没有冷气,口渴之极。车行了很远都四处无人。后来到了一个地方,见有五六人家,其中一家门前挂着可口可乐的招牌。我急忙跑进去,买了一瓶冰冻的可乐,只25分钱。我想,要是卖者叫价5元一瓶,也是相宜之极,为什么只售25分?离开时,我见到有几个邻家的孩子在地上游玩,恍然而悟。我想,要是卖可乐的人把价格提升,这些孩子就会叫父母替他们购置冰箱,大做可口可乐的生意。例二是Hotellingparadox,也是有名的博弈游戏。这个怪论说,一条很长的路,住宅在两旁平均分布。要开一家超级市场,为了节省顾客的交通费用,当然要开在长路的中间点。要是开两家,为了节省顾客的交通费用,理应一家开在路一方的1/3处,另一家开在另一方的1/3处。但为了抢生意,一家往中移,另一家也往中移,结果是两家都开在长路的中间,增加了顾客的交通费用。这个两家在长路中间的结论有问题姑且不谈,但若是有三家,同样推理,他们会转来转去,转个不停,搬呀搬的,生意不做也罢。这是博弈游戏了。但我们就是没有见过永远不停地搬迁的行为。例三是市场的讨价还价。经济学的课本是不容许讨价还价的,但这种行为触目皆是。怎样解释真的是头痛了。1963年我开始想,好几次认为得到答案,但还是两年前想到的答案算是满意的。我的答案姑且不论,传统上有些朋友试以coretheory作解释,也有以博弈理论作解释,都没有收获。我自己的解释是一个大秘密,想了30多年,读者要再等几个月,读完我正在《21世纪经济报道》连载的《经济解释》才知道。到时你可能不同意,但我可预先告诉你,我的解释不用博弈理论。是的,讨价还价是最常见的博弈行为,要是博弈理论连讨价还价的存在也不能解释,那又怎能自圆其说?例四是我在1969年推出的“卸责”问题了。这是博弈理论卷土重来的导火线。我不认为“卸责”及好些有关或类同的概念,在解释行为上有大作为。我自己的老师及一些朋友不同意这个观点。我曾经几次细说我的立场,不再说了。不同意是很有趣的事,就让大家不同意下去吧。例子归例子。我不走博弈理论的路,不是因为我认为人是不博弈的。人当然会博弈,但我们要怎样解释人的行为呢?我不走博弈理论的路,是因为我认为在科学方法上这条路走不过。那是维也纳学派传下来的科学方法。可能不对,但那是我所知的而又认为是可取的。这些年来,我自己想来想去,认为验证理论的含意时,在原则上可以观察到的才算是事实,而验证一定要以事实从事。我因此在抽象理论与事实验证的转接中下了多年功夫,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博弈理论的困难,是太深奥了。我看不到,或不能肯定,博弈专家所说的事实是事实;看不到,或不能肯定,博弈理论有什么含意可以明确地被事实推翻。以科学解释现象或行为,我说过了,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而是求可能被事实推翻。被推翻的可能要很明确,被推翻了就是推翻了的,然后我们把手指打个“十”字,跪下来祷告,希望上苍保佑,事实不会推翻那验证的含意。--------------------------------------------------------------------------------作者:Ahsa发表时间:2001年6月4日21:33--------------------------------------------------------------------------------参考资料:(1)duopoly与oligopoly:请参考:Anygame-theorypaperonentrydeterrenceorCh.8oftheHandbookofIndustrialOrganizationVol.1.(2)HotellingparadoxCheung'sarguementisequivalenttosaying,weshouldnotusedemand-supplytheorybecauseCobwebmodelmaynotconvergetoastableequilibrium(不要用供求理论,因蜘网模型没有静态均衡)(3)市场的讨价还价请参考:AnypaperonbargainingtheoryorCh.8BargainingandCooperationinTwoPersonGamesinGameTHeorybyMyerson...................................................P.S.Allthesearticleswerepublishedafter1962!--------------------------------------------------------------------------------作者:yoyoyo发表时间:2001年6月13日15:27--------------------------------------------------------------------------------我想提供我自己的一个真实案例供大家分析。我不抱任何先入为主的立场,只看哪位仁兄能用他主张的方法(博奕论或经济学ABC)解释。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在中学的时候,我们上体育课打篮球要分组。不是自由组合,也不是老师指定,而以类似猜拳的方式决定。参赛的人围成一圈,同时伸手,可以选择掌心向上或手背向上,这样掌心向上的人同属一组,手背向上的人同属另一组。当然,不一定刚好出掌心或出手背的人是对半分,那就要重新再来,直到人数刚好对半分为止。这听起来好像很难才能碰到一次对半分的情况,但事实是每次分组,大致只要进行几次就能出现对半分的情况。在猜拳的游戏里,我们知道如果能迟一点出手,看到对方出手的情况才出手,就有博奕论里所说的“后发优势”。所以在猜拳时,两个人都有强烈的动机要迟出手。用我们那里的话说,这叫“弹簧手”。但相方又会严密监察着对方要同时出手,不能“弹簧手”。然而有趣的是,我发现在上述的决定分组的方式中,也有类似于猜拳的成份,但要进行“弹簧手”的作弊却非常容易。那时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的篮球技术超人一等,远远高出平均水平,所以这个同学所在的那一组,几乎必然是能胜出的。我那时就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就用“弹簧手”的手法,比那个同学出手迟一点点,知道了那同学出掌心还是手背后,我就马上跟着那同学出同样的手。于是,我是十拿九稳能跟那同学一组,也就是总能在胜出的那一组。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了解我这条“诡计”。因为人很多,别人也不知道我在使“弹簧手”的法子,不像猜拳时是一对一,只需监察一个人就行了。当然,我总是跟那同学分在一组,有可能会被怀疑,但我有时为了避免受怀疑,偶尔也故意不与那同学分在同一组,但只是偶尔而已。即使我自己了解这个方法,但我也无法判断其他同学有否在使同样的方法,所以这条计策相当保险,我整个高中期间打篮球时只要有那同学参与,我就会使用。据我看,没有人发现我在作弊,否则早就揭发我了。不知道各位经济学上的大虾如何解释这个现实世界的现象?--------------------------------------------------------------------------------作者:Ahsa发表时间:2001年6月13日21:27--------------------------------------------------------------------------------Section(I):AnEsstentialDistinctionInthismessage,Iwanttopointoutanimportantdistinction(区分)(a)gametheory[比拟:optimization(最优化)](b)amodelusinggametheory[比拟:amodelusingoptimization]NoticethatgametheoryITSELFin(a),justlikeoptimizationitself,isjustahandy(便于使用的)tool(工具)formodeling,ithasNOEXPLANATORYPOWER(解释力)atall!But,whenweimposesomeconstraints&testconditions,wecanmakeuseofgametheory/optimizationtoconstructamodelin(b).Ifthismodelcanderive(取得)testableimplications(可验证含义)thatfitsempiricalfacts,thenwesaythismodelhasexplainatorypower!Iguessmanystudentsagainstgametheoryfailtounderstandthisdistinction.Thisisexactlylikeweuseoptimizationinconsumption/productiontheory.Optimizationitselfcannotexplainanything,butIguessnoone
本文标题:讨论张五常博弈论对解释现象没有用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5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