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古代史课件-8东汉的专制皇权与皇权旁落
第八讲第八讲东汉的专制皇权东汉的专制皇权与皇权旁落与皇权旁落一、汉武帝至东汉初年的制度变迁二、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三、东汉世家大族之崛起一、汉武帝至东汉初年的制度变迁一、汉武帝至东汉初年的制度变迁二、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二、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三、东汉世家大族之崛起三、东汉世家大族之崛起一、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将作大匠詹事大长秋典属国水衡都尉内史主爵中尉太尉丞相府御史大夫皇帝汉代三公制变迁汉代三公制变迁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大司空(司空)御史大夫丞相(司徒)太尉大司马(太尉)成帝成帝绥和改制绥和改制丞相西汉东汉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与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二公通谏争之。司徒: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司徒: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司空: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司空: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续汉书续汉书··百官志一百官志一》》汉代三公制变迁汉代三公制变迁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东汉东汉““太尉、司徒、司空。太尉、司徒、司空。…………太尉公主太尉公主天,天,部太常、卫尉、光禄勋。部太常、卫尉、光禄勋。司徒公主人,司徒公主人,部太部太仆、鸿胪、廷尉。仆、鸿胪、廷尉。司空公主地,司空公主地,部宗正、少府、司部宗正、少府、司农。农。而分部九卿而分部九卿””。。————《《通典通典》》卷二○卷二○《《职官二职官二》》司农少府宗正廷尉鸿胪太仆光禄勋卫尉太常司空司徒太尉皇帝《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三公制变化的原因成帝曾资生《中国政治制度史》李俊《中国宰相制度》君权、相权之矛盾,以丞相为主的三公权力过大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成帝改制之时并不存在相权威胁君权问题。成帝在位二十多年,改制前的丞相凡五任,除薛宣外,都是皇帝精选的亲信或十分尊重的人,主相关系比较融洽,其所以免相均与所谓君权、相权之争无关。成帝改制时,从现有史料看,也找不到存在上述指导思想的证据。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三公制变化的原因光武帝《昌言》:“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祝总斌:汉光武与三公、大臣的关系已和西汉不同。西汉自汉武帝以后也逐渐扩大了君权,但那是巩固整个封建统治的需要,并非有意削弱、分散宰相的权力,很少包含怕大臣篡位的因素,而汉光武的“政不任下”,建立在王莽篡位经验教训基础之上,……因而所采用的三公鼎立制度,其指导思想也就合绥和改制不同,不能不服务于有意削弱、分散相权。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汉代的中朝官和尚书《汉书》卷七七《刘辅传》,注引“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给事中亦加官。”《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武帝“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师古曰:‘中,谓天子之宾客,若严助之辈也。外,谓公卿大夫也。’大臣数诎”。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杨鸿勋《宫殿考古通论》杨鸿年《汉魏制度丛考》省在宫内;中朝、外朝之分,实以省内、省外为界。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汉代的中朝官和尚书中朝官的特点:第一,他们都在宫中理事。第二,和中朝官对举的是“外朝官”,中朝官经常可以与皇帝见面。第三,中朝官最主要的特点,是给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特别是重大政务,充当参谋、顾问。当皇帝看到外朝官中有人胜任中朝官时,也可以给他们一个头衔,让他们兼任中朝官。加官制度,实际上使中外朝官的界限变得不很严格。——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补充参考论文:劳干《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汉代的中朝官和尚书尚书尚书尚书本是传递文书的小官,汉武帝时尚书本是传递文书的小官,汉武帝时““文书盈于文书盈于几几阁,典者不能遍睹阁,典者不能遍睹””,皇帝需要找人帮助阅读日常,皇帝需要找人帮助阅读日常文书,提出初步意见,文书,提出初步意见,设立领尚书事一职,帮助皇设立领尚书事一职,帮助皇帝审批文书。尚书机构由此发展。帝审批文书。尚书机构由此发展。《《汉书汉书··成帝纪成帝纪》》:初置尚书员五人。:初置尚书员五人。师古曰:师古曰:““《《汉旧仪汉旧仪》》云尚书四人为四曹:常侍云尚书四人为四曹:常侍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庶人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事。事,户曹尚书主庶人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事。成帝置五人,有三公曹,主断狱事。成帝置五人,有三公曹,主断狱事。””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总揽权纲政不任下背景君主专制行政合理化结果结果虽置三公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事归台阁尚书仆射民曹二千石曹南主客曹尚书令(千石)尚书左、右丞吏曹北主客曹三公曹东汉前期的尚书台东汉前期的尚书台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汉代的中朝官和尚书在皇帝与三公疏远,不常见面的情况下,尚书已在皇帝与三公疏远,不常见面的情况下,尚书已从西汉宫中单纯传递文书,仅由录尚书事辅政的从西汉宫中单纯传递文书,仅由录尚书事辅政的机构,发展成除录尚书事外,全体尚书全都不同机构,发展成除录尚书事外,全体尚书全都不同程度地参与某些谋议,进行谏诤,实际上等于辅程度地参与某些谋议,进行谏诤,实际上等于辅政的机构。而三公的参与谋议、决策之权虽日益政的机构。而三公的参与谋议、决策之权虽日益受到侵犯甚至严重侵犯(不仅尚书,更主要是外受到侵犯甚至严重侵犯(不仅尚书,更主要是外戚、宦官),但制度上始终保持着,未被废除,戚、宦官),但制度上始终保持着,未被废除,因而继续得以参与某些重大政事的谋议和决策,因而继续得以参与某些重大政事的谋议和决策,特别是仍握有日常统治事务中对百官监督、考核、特别是仍握有日常统治事务中对百官监督、考核、年终受计、奏行赏罚等权力,在这方面尚书干预年终受计、奏行赏罚等权力,在这方面尚书干预不多。所以三公、尚书,基本上是配合的。不多。所以三公、尚书,基本上是配合的。————祝总斌祝总斌汉武帝至东汉初年制度变迁察举最初依赖举主举荐;而东汉顺帝132年“阳嘉新制”后,察举就有了两个环节:一是州郡举荐,一是朝廷考试。仅仅举荐并不能保证得官,被举者还必须通过考试一环节。所以它可视为察举向科举演变的一个过渡形态。↑↑州郡举荐州郡举荐↑↑中央考试中央任命中央任命↑二、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昭帝昭帝武帝武帝宣帝宣帝景帝景帝文帝文帝高后高后惠帝惠帝高祖高祖西汉外戚与皇权“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窦婴,孝文皇后从兄子。丞相田蚡,孝景王皇后同母弟。太尉卫青,姊卫子夫得幸天子。大将军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骠骑将军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西汉外戚与皇权王莽BC1—AD5平帝王莽AD6—AD8孺子婴傅喜、丁明BC7—BC1哀帝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BC33—BC7成帝许嘉BC48-BC33元帝西汉后期专权的外戚家族西汉后期专权的外戚家族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汉书》卷一○《成帝纪》:“竟宁元年(BC33)五月,元帝崩。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成帝“湛于酒色”。《汉书》卷九八《元后传》:“河平二年(BC27),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大将军凤用事,上遂谦让无所颛。左右常荐光禄大夫刘向少子歆通达有异材。上召见歆,诵读诗赋,甚说之,欲以为中常侍,召取衣冠。临当拜,左右皆曰:“未晓大将军。”上曰:“此小事,何须关大将军。”左右叩头争之。上于是语凤,凤以为不可,乃止。其见惮如此。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王政君(BC71年-13年)元帝皇后,成帝生母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汉书·元后传》王夫之: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新莽︵8—25︶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宋书·礼志序》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擢为大司马。是岁,绥和元年(BC8)也,年三十八矣。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政令日变,官名月易,货币岁改。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公卿旦入暮出,议论连年不决,不暇省狱讼冤结民之急务。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34岁12岁灵帝36岁13岁桓帝9岁8岁质帝3岁2岁冲帝30岁11岁顺帝少帝32岁10岁安帝2岁百天殇帝27岁10岁和帝即位年龄小即位年龄小寿命不长寿命不长多外藩入继大统多外藩入继大统《后汉书》卷一○上《皇后纪上》:“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谓安、质、桓、灵。临朝者六后,章帝窦太后、和熹邓太后、安思阎太后、顺烈梁太后、桓思窦太后、灵思何太后也。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灵帝灵帝桓帝桓帝质帝质帝冲帝冲帝顺帝顺帝少帝少帝安帝安帝殇帝殇帝和帝和帝曹曹节、王甫节、王甫168窦武窦武窦太后窦太后167单单超、唐衡超、唐衡159梁冀梁冀梁太后、后梁太后、后146梁冀梁冀梁太后梁太后145梁冀梁冀梁梁太后太后144梁梁商、梁冀商、梁冀梁后梁后125孙程孙程125阎显阎显阎阎太后太后125李李闰、江京闰、江京121邓骘邓骘邓邓太后太后106邓骘邓骘邓邓太后太后105郑众郑众92窦宪窦宪窦太后窦太后88““内外莫不阿附内外莫不阿附””;;““中外服从,莫不屏气中外服从,莫不屏气””。。““时郎中汝南袁著,年十九,见时郎中汝南袁著,年十九,见〔〔梁梁〕〕冀凶纵,不胜其冀凶纵,不胜其愤,乃诣阙上书曰:愤,乃诣阙上书曰:…………书得奏御,冀闻而密遣掩捕书得奏御,冀闻而密遣掩捕〔〔袁袁〕〕著。著乃变易姓名,后托病伪死,结蒲为人,市著。著乃变易姓名,后托病伪死,结蒲为人,市棺殡送。冀廉问知其诈,阴求得,笞杀之,隐蔽其事。棺殡送。冀廉问知其诈,阴求得,笞杀之,隐蔽其事。学生桂阳刘常,当世名儒,素善于著,冀召补令史以辱学生桂阳刘常,当世名儒,素善于著,冀召补令史以辱之。时,太原郝絜、胡武,皆危言高论,与著友善。先之。时,太原郝絜、胡武,皆危言高论,与著友善。先是,絜等连名奏记三府,荐海内高士,而不诣冀,冀追是,絜等连名奏记三府,荐海内高士,而不诣冀,冀追怒之,又疑为著党,敕中部官移檄捕前奏记者并杀之,怒之,又疑为著党,敕中部官移檄捕前奏记者并杀之,遂诛武家,死者六十余人。絜初逃亡,知不得免,因舆遂诛武家,死者六十余人。絜初逃亡,知不得免,因舆榇榇((chchèènn))奏书冀门。书入,仰药而死,家乃得全奏书冀门。书入,仰药而死,家乃得全””。————《《后汉书后汉书》》卷三四卷三四《《梁统列传梁统列传》》东汉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课件-8东汉的专制皇权与皇权旁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8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