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参考答案
1根据对海洋基础知识认知和掌握程度的不同要求,将知识点划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对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明白并理解具体概念、作用、意义等。【熟悉】——清楚地知道相关知识点,认知的程度比较深刻。【掌握】——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学习,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①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②解释: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说明或概述;③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即预期的结果。第一部分:海洋科学基本知识(一)海洋科学1.[掌握]: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了解]:海洋科学的分支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海洋科学的概念: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研究的对象: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海洋科学的分支:海洋科学体系包括基础性科学、应用与技术研究、管理与开发研究。基础性科学的分支学科体系包括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应用与技术研究的分支有卫星海洋学、渔场海洋学、军事海洋学、航海海洋学、海洋声学、光学与遥感探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环境预报以及工程环境海洋学等。管理、开发研究的分支有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功能区划、海洋法学、海洋监测与环境评价、海洋污染治理、海域管理等。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多种方法融合,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二)地球运动和结构2.[熟悉]: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科氏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差别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地球上只有相对地球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该力不改变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只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在北半球,总是使运动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则向左偏。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的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在不同的纬度惯性离心力大小不同。3.[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及内部和外部圈层的构成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均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又再分为几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物质运动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内圈:地球内部物质呈同心层圈结构,各圈层间存在着地震波速度变化明显的界面(或称不连续面),它们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地球上部根据地震波横波速度变化划分出软流圈和岩石圈,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圈: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外圈,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24.[熟悉]: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如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陆地面积为1.49×108km2,占地表总面积的29.2%;海洋面积为3.61×108km2,占地表总面积的70.8%。海陆面积之比为2.5:1,可见地表大部分为海水所覆盖。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地表海陆分布极不均衡。1)、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北半球,陆地占其总面积的67.5%,在南半球,陆地占总面积的32.5%。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分别为60.7%和39.3%,南半球海陆比例分别是80.9%和19.1%。如果以经度0°、北纬38°的一点和经度180°、南纬47°的一点为两极,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海陆面积的对比达到最大程度,两者分别称“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半球的中心位于西班牙东南沿海,陆地约占47%,海洋占53%;这个半球集中了全球陆地的81%,是陆地在一个半球内最大的集中。水半球的中心位于新西兰的东北沿海,海洋占89%,陆地占11%;这个半球集中了全球海洋的63%,是海洋在一个半球的最大集中。这就是它们分别称为陆半球和水半球的原因。必须说明,即使在陆半球,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陆半球的特点,不在于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没有一个半球是这样),而在于它的陆地面积超过任何一个半球;水半球的特点,也不在于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任何一个半球都是如此),而在于它的海洋面积比任何一个半球都大。2)、南半球的水域连成一体;北半球陆地几乎连成一体。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就像深入大陆的三个大湾。3)、北极是水,南极是陆。(三)海、洋概观5.[掌握]:洋、海、海湾、海峡的概念[熟悉]:海和洋的主要特征洋: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一般>2000m;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海: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被陆地围隔成的形态各异的小水体。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其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色低,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多系由大洋传入,但潮汐涨落往往比大洋显著。海湾: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海湾中的海水可以与毗邻海洋自由沟通,故其海洋状况与邻接海洋很相似,但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海峡: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海峡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潮流速度大。[了解]:海湾潮差、海峡流速的主要特征当潮波传入不同形态的海区,将有不同的波动形式,如果是窄长半封闭海湾,由于湾顶的反射将形成驻波;若在半封闭的宽海湾,因科氏力对潮波运动的影响不能忽略,潮波成为旋转潮波;当在长海峡中传播,由于地转效应也使潮波发生变形。在不同形态的海区,潮流、潮汐的变化规律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相近的海区,潮差及潮时都可能不一样,潮汐动力理论对这些现象能给出很好的解释。表各种形态中潮波特性的比较(据文献)长海峡(北半球)窄长半封闭海湾半封闭宽海湾(北半球)潮波前进波驻波(因湾顶全反射形成)两驻波的叠加(因湾顶反射与地转效应形成)潮流来复流高潮:流向与潮波传向相同来复流涨潮向里,高潮时流速为0旋转流潮流矢量反时针偏转3低潮:流向与潮波传向相反高、低潮时流速最大半潮面时流速为0退潮向外,低潮时流速为0半潮面时流速最大湾顶处潮流始终为0矢量末端联线为椭圆无潮点潮流始终为最大各地潮流始终不为0等潮时线一组与潮波传向垂直的直线各地高潮的发生时刻取决于潮波的波速和波向一条与潮波传向相同的直线各地同时达到高潮绕无潮点反时针偏转潮差沿潮波传向看右岸大于左岸不存在无潮线湾顶大,湾口小存在无潮线(离湾顶λ/4处)岸边大,中间小存在无潮点6.[熟悉]:海按照位置的分类;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海洋按照位置的分类:海的分类(按所处位置):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红海和加勒比海。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陆间海和内海一般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大洋有明显差别。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白令海等。世界大洋按照位置的分类: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1、渤海:内陆海,从老铁山角(老铁山头)至蓬莱角(登州头)联线与黄海为界。面积7.7万km2,平均深度18m,最深83m。2、黄海:半封闭浅海,南界为启东嘴至济州岛连线与东海相接。面积38万km2,平均深度44m,最深超过100m。地形中央凹地。3、东海:太平洋边缘海,水域辽阔,面积77万km2,平均深度370m,最深2719m。4、南海:太平洋边缘海,350万km2,平均深度1212m,最深5377m。属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了解]: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一、渤海渤海是中国内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性的一个浅海。它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沟通;其北、西、南三面均被陆地包围,即分别邻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天津市。渤海海峡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南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宽度约106km。渤海的总面积为24107.7km,海区平均水深仅18m,最深处也只有83m,位于老铁山水道西侧。渤海海岸以粉砂淤泥质海岸占优,尤以渤海湾与莱州湾为最。黄河口附近的三角洲海岸,则是比较典型的扇状三角洲海岸。辽东半岛西岸盖平以南,小凌河至北戴河,鲁北沿岸虎头崖至蓬莱角等几段,属基岩沙砾质海岸。二、黄海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因古代黄河在江苏北部入海时,携带大量泥沙而来,使水色呈黄褐色,从而得名。黄海北界辽宁,西傍山东、江苏,东邻朝鲜、韩国,西北边经渤海海峡与渤海沟通,南面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与东海相接,东南面至济州海峡。习惯上,以山东半岛的成山角与朝鲜半岛的长山串连线为界,将黄海分为两部分:北黄海和南黄海。黄海南北长870公里,东西宽约556公里,最窄处193公里,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其中北黄海面积241013.7km,南黄海面积更大,为24109.30km,比渤海大3倍多。黄海海底为一近南北向的浅海盆,西、北、东三面向中部及东南部倾斜,坡度较缓,平均坡度为0°01′21〃,中部水深约60~80米,最大水深位于济州岛西北,可达140米。平均水深44米,具西浅东深,北浅南深的特征。4黄海海岸类型复杂。沿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多为基岩沙砾质海岸或港湾式沙质海岸。苏北沿岸至长江口以北以及鸭绿江口附近,则为粉砂淤泥质海岸。三、东海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为一西有宽广陆架、东有深海槽,兼有深浅海特征,海况十分复杂的海区。位于中国近海的中部,西接中国大陆,北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和黄海相连。东北部以济州岛—五岛列岛—长崎半岛南端连线为界,并经对马海峡及朝鲜海峡与日本海相通。东以九州岛、琉球群岛和台湾诸岛连线与太平洋相隔。南以福建、广东省交界线经东山岛南端至台湾南端猫鼻头连线与南海为界。面积约241077km,相当于黄海的2倍,渤海的10倍。平均深度约为370m,最大水深2719m,位于台湾东北方的冲绳海槽中。东海岛屿众多,东部各岛间有一系列海峡、水道与太平洋相通。东海沿岸的最大海湾为杭州湾。流入东海的河流主要有长江、钱塘江、闽江、瓯江和浊水溪等。其中以长江的径流量最大,为东海沿岸低盐水的主要来源。海岸类型北部多为侵蚀海岸,但在杭州湾以南至闽江口以北,也间有港湾淤泥质海岸。南部在北纬27度以南,则有红树林海岸,属于生物海岸的一种;台湾东岸则属于典型的断层海岸,陡崖逼临深海,峭壁高达数百米。四、南海南海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位居热带,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陆架富石油。盛产鱼、虾和名贵海产。南海北边是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它的面积最广,约有251035km,几乎为渤、黄、东海面积总和的3倍。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m,最深处在马尼拉海沟南端,可达5377m。北部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注入。南海岸线绵长,曲折多变,形态类型更为复杂,但以各种形式的生物海岸占优势,如众多的红树林海岸和各种形式的珊瑚礁海岸。珠江口附近属于三角洲海岸,但以多汊道多岛屿为特色。7.[掌握]:世界大洋按照位置的划分及各大洋形态特征世界大洋的划分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
本文标题: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8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