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浅谈共和片区苗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1浅谈共和片区苗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镇共和片区地处凯里经济开发区边缘,处于茫茫的武陵山区。这里少数民族交错聚居,古风民俗浓郁神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历史文化与本土文化结缘,苗族文化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黄土寨芦笙节展示淋漓尽致。-苗族传统文化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传统文化主要包含苗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曲艺、民间歌谣、服饰、民间舞蹈、绘画、刺绣、社交礼仪、民间体育、民间音乐、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节日、苗族习俗、民间活动等诸多方面。自古以来,苗族人民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对晚辈进行施教,代代相传,从而使苗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既保护了苗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守护了苗族的精神家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空前的挑战。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异彩纷呈的苗族传统文化面临冲击、淡化、失传的状况触目惊心,令人担忧。如何保护、传承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苗族传统文化走向失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装苗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在麻江县,苗族村寨除少数妇女们着苗族服装外,男子都基本已改装,不少外出务工回村后的青年人还穿上了西装。所有苗族村寨学校的学生都已改着装了。22.苗族民间歌舞及乐器正在逐渐失传状况已显现出来。例如共和苗寨自古就有“歌舞海洋”之称。婉转的“情歌”,以悠扬清脆的芦笙曲,构成苗族歌之海的主旋律,那刚劲有力的“板凳舞”,婀娜多姿的芦笙舞。昔日那里的苗族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而现在能唱苗歌、会吹芦笙的寥寥无几,甚至不少的苗族村寨除了欢庆活动、迎接来宾外,平时根本听不到唱苗歌和芦笙声了。3.苗族姑娘能刺绣的已不多见。过去七八岁的幼女就开始投师学艺,向奶奶、外婆、妈妈或姐姐学绣花、挑花、剪纸艺工艺,女孩心灵手巧,长大后个个是绣花能手。可现在苗族村寨的少女能绣花的已不多见。4.苗族文化重要载体的苗语已开始发生变化。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教育,加上有文化的一代父母越来越多,他们为了让子女接受早期汉文化教育,为未来学好汉文化知识打下基础,所以从幼儿起便教子女说汉语。杂居的民族村寨,操苗语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些是造成苗语在苗族村寨流失的主要原因。5.相当部分的苗族山寨吊脚楼结构已遭改变。苗族山寨的吊脚楼建筑营造技艺以其古朴典雅、古香古色的独特景观,直观地展现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近年来,由于受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和污染、外来文化的变化及侵袭等因素,致使部分村寨的民居改成了砖木结构楼房,那些砖木结构、钢筋水泥的建筑补缀在苗家吊脚楼的村寨上,实在令人心忧。6.苗族民间体育也潜藏消亡的危机。3苗族民间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部分,这些独具风土人情的多姿多彩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丰富着苗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苗族生活在特殊的自然环境里,造就了多彩的传统体育,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多与生产和生存相关,民间体育有一定的群众性、娱乐性、竞技性,具有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和就地取材的特点。苗族民间体育登山、摔跤、斗牛、爬树、扭扁担、扳手劲、摆秋、踢毽子、坐翘板、射箭、斗鸟、钓鱼、打格罗、骑雪马、游泳、投石、爬绳、跳棒、跑步、玩弹弓、翻跟斗等。如今除只有少数苗族村寨开展这些项目活动较为广泛外,多数面临失传。7.在苗族聚居区开展的苗文教学断断续续,特别是苗文推广工作很难开展,而且开展“苗-汉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用苗语作辅导学好汉语。从实际来看,学校教育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漠视阻塞了青少年学习的渠道。现在的学校教育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汉文化为背景的教育,这种教育从根本上忽视了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思维多样性的基本规律。无论是普通教育或是职业教育现行的教材中,基本上没有关于乡土知识的内容,更没有民族民间的历史文化知识。其结果是,青少年们基本上学不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8.打工潮的兴起,制约了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动的开展。农民外出务工,虽然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许多苗族村寨传统节日也逐渐冷清,有的本应由青壮年承担的活动项目不得已而只能靠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担当。有的地方虽然有传统文化活动,但青壮年已外出,4他们失去了学习机会,有的地方甚至由于无人参与而无法举办各种民间民俗活动。为保护和传承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关于做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精神和《贵州省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以及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基本要求,为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共和片区的学校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1.切实提高对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及其进校园的重要性的认识。苗族传统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社会、经济、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苗族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要充分认识到苗族文化目前所处的困境,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历史责任感,提高保护、传承、开展苗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尊重民族感情、维护民族团结基本国策提出的政治要求,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对他们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使民族文化后继有人,是我国各民族和睦友好,共同繁荣的根本要求。在苗族集聚区学校开展苗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2.把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教育内容。5将这些喜闻乐见的苗族民间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文学、传统手工艺等引进教学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能够从小受到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热爱他们自己的民族。开展苗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要注重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把苗族文化教育与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民族平等观念,加强民族团结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质优良、胸襟宽阔、多才多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继续实施“双语”教学工作。20世纪80-90年代共和片区曾经开展过“苗汉”双语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师资缺乏等原因,此项工作未能坚持开展下来。目前首先要想办法解决师资问题,继续在有条件的学校实施“双语”教学,并逐步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让苗族学生既能在日常生活中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又能用普通话顺利地完成学业。在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时,要把对“双语”教师的要求作为重点来考虑,制定长期的培养培训计划。要组织力量对“双语”教学进行专门研究,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4.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苗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在开设苗族文化课程时,要坚持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使之生动有序。要结合课外活动,开展各种兴趣小组、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苗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施教,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有6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青少年学习和掌握本民族文化的本领,增强他们弘扬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自尊心。实践证明,开展苗族文化教育,创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学生说苗语、唱苗歌、吹芦笙、开展民间体育活动、着苗装。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应考虑苗族文化的融入与参与,发挥苗族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本文标题:浅谈共和片区苗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9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