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48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第二十章 财务报告
第二十章财务报告▇第一部分:历年考情分析年份题型题数分数考点2012单选题11其他综合收益的界定判断题11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的会计处理综合题118金融资产分类结合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2013单选题22存货内部交易抵销的会计处理;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抵销处理;多选题12合并范围的界定2014综合题118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百度出品:会计考试神器,扫码下载!海量免费资料,真题,模拟题,任你练!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初级职称,会计中级职称,一网打尽!官方QQ群:318549896▇第二部分:内容详解【本章知识体系】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第二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新增)第三节合并资产负债表第四节合并利润表第五节合并现金流量表第六节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七节特殊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新增)第八节合并财务报表附注第九节合并财务报表综合举例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知识点一、财务报表概述(一)财务报表的构成“4+1”财务报告1.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2.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四表:○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二)财务报表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分类细分1.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1中期财务报表月报季报半年报○2年度财务报表2.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1个别财务报表○2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应当是完整报表,其格式和内容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与年度财务报表相比,中期财务报表中的附注披露可适当简略(一)依据各项会计准则确认和计量的结果编制财务报表企业不应以在附注中披露代替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即企业采用的不恰当会计政策,不得通过在附注中披露等其他形式予以更正,企业应当对交易和事项进行正确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政策变更或者前期差错更正)。知识点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2015教材新增)基本要求涵义1.依据各项会计准则确认和计量的结果编制财务报表企业不应以在附注中披露代替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即企业采用的不恰当会计政策,不得通过在附注中披露等其他形式予以更正,企业应当对交易和事项进行正确的确认和计量。(指: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2.列报基础持续经营是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量及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当全面评估持续经营能力。企业管理层在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估时,应当利用其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评估涵盖的期间应包括企业自报告期末起至少12个月,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宏观政策风险、市场经营风险、企业目前或长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管理层改变经营政策的意向等。3.权责发生制除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外,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其他财务报表。4.列报的一致性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5.重要性和项目列报总的原则是,如果某项目单个看不具有重要性,则可将其与其他项目合并列报;如具有重要性,则应当单独列报。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1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一般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比如存货和固定资产在性质上和功能上都有本质差别,必须分别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报。○2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一般可以合并列报,比如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项目在性质上类似,可以合并列报,合并之后的类别统称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报。6.财务报表项目金额间的相互抵销·财务报表项目应当以总额列报,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项目的金额不能相互抵销,即不得以净额列报。·以下三种情况不属于抵消,可以用净额列报的:(1)一组类似交易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以净额列示的,不属于抵消。(例:汇兑损益、以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工具形成的利得和损失)(2)资产扣除备抵项目。(例:资产扣减值、固定资产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列示)(3)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应以同一交易或一组类似交易形成的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并不属于抵消。(例:非流动资产处置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应按处置收入扣除该资产的账面金额和相关费用后的余额列示。)7.比较信息的列报企业在列报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至少包括两套报表及其相关附注。8.财务报表表首的列报要求9.报告期间·企业至少应当编制年度财务报表。·可能存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情况,比如企业在年度中间(如3月1日)开始设立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实际涵盖期间及其短于一年的原因,并说明由此引起财务报表项目与比较数据不具可比性这一事实。【典型例题·判断题】企业采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可以通过在附注中披露等其他形式予以更正。【答案】×【解析】企业不应以在附注中披露代替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即企业采用的不恰当的会计政策,不得通过在附注中披露等其他形式予以更正,企业应当按照会计政策变更或者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第二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新增)知识点一、合并财务报表概念●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又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反映的对象是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组成的会计主体;二是编制者是母公司,但所对应的会计主体是由母公司及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所构成的企业集团;三是合并财务报表是站在合并财务报表主体的立场上,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考虑了特殊交易事项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后编制的。知识点二、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编报的子公司的范围。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一)控制的定义和判断(2015教材新增大部分内容)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投资方要实现控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要素时,才能控制被投资方:一是因涉入被投资方而享有可变回报;二是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要达到控制,投资方需要满足以下二要求:1.通过涉入被投资方的活动享有的是可变回报可变回报,是不固定且可能随着被投资方业绩而变化的回报,可以仅是正固报,仅是负回报,或者同时包括正回报和负回报。2.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并能够运用此权力影响回报金额①相关活动②“权力”是一种实质性权利③权力的持有人应为主要责任人④权力的一般来源——来自表决权⑤权力来自于表决权以外的其他权利一一来自合同安排⑥权力与回报之间的联系1.可变回报的三形式包括:(1)股利、被投资方经济利益的其他分配(例如,被投资方发行的债务工具产生的利息)、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投资的价值变动。(2)因向被投资方的资产或负债提供服务而得到的报酬、因提供信用支持或流动性支持收取的费用或承担的损失、被投资方清算时在其剩余净资产中所享有的权益、税务利益、因参与被投资方而获得的未来流动性。(3)其他利益持有方无法得到的回报,如,投资方将自身资产与被投资方的资产整合以实现规模经济,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2.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并能够运用此权力影响回报金额投资方能够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时,称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享有“权力”。在判断投资方是否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权力只表明投资方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现时能力,并不要求投资方实际行使其权力。○2权力是一种实质性权利,而不是保护性权利。○3权力是为自己行使的,而不是代其他方行使。○4权力通常表现为表决权,但有时也可能表现为其他合同安排。(1)什么是相关活动?相关活动:是指对被投资方的回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对许多企业而言,经营和财务活动通常对其回报产生重大影响。首先,相关活动包括(但不限于):1)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和购买;2)金融资产的管理;3)资产的购买和处置;4)研究与开发活动;5)确定资本结构和获取融资。其次,判断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后,了解谁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的下一个重要步骤是分析此类活动的决策机制。(这些活动谁说了算呀)就相关活动作出的决策包括(但不限于):A.对被投资方的经营、融资等活动作出决策,包括编制预算;(管钱)B.任命被投资方的关键管理人员或服务提供商,并决定其报酬,以及终止该关键管理人员的劳务关系或终止与服务提供商的业务关系。(管人)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方能够分别单方面主导被投资方的不同相关活动时,能够主导对被投资方回报产生最重大影响活动的一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2)“权力”是一种实质性权利在判断一项权利是否可能构成“权力”时,仅实质性权利才应当被加以考虑。a.实质性权利:是指持有人在对相关活动进行决策时,有实际能力行使的可执行权利。b.保护性权利:旨在保护持有这些权利的当事方的权益,而不赋予当事方对这些权利所涉及的主体的权力。仅持有保护性权利的投资方不能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也不能阻止其他方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3)权力的持有人应为主要责任人权力是能够“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现时能力,可见,权力是为自己行使的(行使人为主要责任人),而不是代其他方行使权力(行使人为代理人)。决策者在确定其是否为代理人时,应综合考虑4项因素:1)决策者对被投资方的决策权范围;2)其他方享有的实质性权利;3)决策者的薪酬水平;4)决策者因持有被投资方的其他权益而承担可变回报的风险。(4)权力的一般来源——来自表决权a.表决权:是对被投资方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聘任或解聘公司经理及确定其报酬、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等事项进行表决而持有的权利。b.潜在表决权:是获得被投资方表决权的权利,例如可转换工具、认股权证、远期股权购买合同或期权所产生的权利。●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可能源自各种权利,例如:1)表决权2)委派或罢免有能力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该被投资方关键管理人员或其他主体的权利、3)决定被投资方进行某项交易或否决某项交易的权利4)由管理合同授予的决策权利表决权比例通常与其出资比例或持股比例是一致的,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情形一:通过直接或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而拥有权力。在进行控制分析时,投资方不仅需要考虑直接表决权,还需要考虑其持有的潜在表决权以及其他方持有的潜在表决权的影响,进行综合考量,以确定其对被投资方是否拥有权力。情形二:持有被投资方半数以上表决权但并无权力。1)关键看投资方是否拥有被投资方的现时能力(如在被投资方相关活动被政府、法院、管理人、接管人、清算人或监管人等其他方主导时,投资方无法凭借其拥有的表决权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2)有些情况下,根据相关章程、协议或其他法律文件,主导相关活动的决策所要求的表决比例高于持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一方持有的表决权比例(如2/3以上)。情形三:直接或间接结合,也只拥有半数或半数以下表决权,但仍然可以通过表决权判断拥有权力。1)是考虑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相对于其他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份额的大小,以及其他投资方持有表决权的分散程度。2)是考虑与其他表决权持有人的协议。3)是考虑其他合同安排产生的权利。4)是如果结合表决权和上述所列因素,仍不足以判断投资者能否控制被投资方,则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事实或情况。(5)权力来自于表决权以外的其他权利一一来自合同安排在某些情况下,某些主体的投资方对其的权力并非源自于表决权(例如,表决权可能仅与日常行政活动工作有关),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由一项或多项合同安排决定,例如证券化产品、资产支持融资工具、部分投资基金等结构化主体。结构化主体:是指在确定其控制方时没有将表决权或类似权利作为决定因素而设计的主体。通常情况下,结构化主体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表决权或类似权利仅与行政性管理事务相关。(6)权力与回报之间的联系只有当投资方不仅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
本文标题:48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第二十章 财务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1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