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以孙子兵法思想浅谈中国对付周边安全形势的策略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的瑰宝,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实用的价值。它所揭示的战略、战术迄今仍有着重要的价值,例如“有备无患”的备战原则、“非危不战”的慎战原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原则都能够就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实现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提出的新理念——和谐世界。下面首先先分析一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然后就孙子兵法的部分备战思想提出相应的对策。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董临太平洋,其余分别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相邻,因而也使得我国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周边环境。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总体稳定的安全形势,但是仍然有着不利于和平稳定的不安全因素在萌发,并不时呈现出挑战的趋势。从而敦促我国必须要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就中国东北部,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从古至今一直是影响中国东北部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清末以来,俄国先后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至今许多地区的归属问题仍具有争议,例如黑瞎子岛,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被夺取,过了一百多年都没有归还,直到今天2月22日,中俄两国政府才达成共识,将共同开发黑瞎子岛。再有朝鲜半岛问题,这个冷战的遗产,到了21世界后,局势仍然十分紧张。去年“天安”号事件后,朝韩两国关系一度吃紧,美日等国都借天安号事件谋算自己的把戏,向中国施压,进一步巩固了美日韩三国军事联盟关系,之后美日韩三国频繁在我国东部海域开展军事演习,美国甚至派核动力航母参与,这让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一度达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中国东南部和南部,先有日本作为中国海上强邻,与中国在东海问题上有着尖锐的矛盾。自从去年钓鱼岛中日撞船事件后两国的关系持续低迷,并且呈现着愈演愈烈的趋向。再有,中国又与东南亚国家存在着南海海洋权益之争。越南联合美国在南中国海领域进行军事演习,给中国无疑是一个危险对的信号。而西南部的势力也不容小觑,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周边环境。并且印度控制了印度洋,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波斯湾、地中海、中东等地的海上必经之路,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石油安全。再者在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的惨败一直让印度心存芥蒂,成为他们心中的挥之不去的阴影,希望有天能够一雪前耻。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周边国家政局动荡,对我国安全稳定的局面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寻求和平发展大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国防实力,以充分应对来自各方的威胁。而《孙子兵法》中的几点主张就为我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备战策略。第一,“有备无患”的备战原则。《孙子兵法》的《九变篇》中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要防患于未然,事先充分考虑到事情的两方面,既要考虑到有利方面,也要考虑到不利方面。孙子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物有所不可取也。”即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敌人不来犯,而要立足于自己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具有不被敌人攻破的实力。一个国家在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上绝对不能犯“愿望思维”的错误,忽视事物的另一面可能性,把决策建立在侥幸上,导致战争到来之时,束手无策,手足无措,必须要防范于未然。因此我国要依照自己的有利地形和地势,开展国防建设,重视战争的可能性,做到防患于未燃,也切勿过分估计战争的肯能性,花费大量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备战上,而造成政府过重的经济负担。第二,“非危不战”的慎战原则。战争是把双刃剑,战争的破坏性之大不言而喻。一个国家在积极备战,给国家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战争带来的破坏性。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战争的发生必然会带来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从而造成农业发展的停滞。因此,在应对周边安全形势的时候,我们必须坚守“慎战”的原则。《孙子兵法》里讲道: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此安国全军之道也。也就是说不是危急关头,没有确胜的把握,千万不可轻易地使用战争。否则损人的目的不一定达到,反而给自己造成不利。第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原则。孙子曰:“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孙子所说的,是一种威慑谋略,也是他倡导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用兵境界。一个国家想要有效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维护领土安全与完整,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军事实力,在必要的时刻进行一定程度的威慑,对一些来者不善的国家予以恫吓和警告。《孙子兵法》之所以伟大,就是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仍能闪耀烁烁光芒,随着时代的演进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生机。也希望中国能借鉴其中对的理论智慧,奉行和平友好发展的战略,形成和平民主,互利共赢,求同存异,互信合作的周边环境。
本文标题:以孙子兵法思想浅谈中国对付周边安全形势的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5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