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国思语文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第1页010-82609600《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2、生字读音:环滁(chú)琅琊(láng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3、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环:包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名:命名。(6).饮少辄醉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11).吾谁与归归:归依。(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发:开放。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4).休于树于:在。(15).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16).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17).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8).弈者胜弈:下棋。(19).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21).树林阴翳翳:遮盖。(22).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23).太守谓谁谓:是。4、重点句子翻译:(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着或坐着文章恰好,人品本然国思语文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第2页010-82609600大声喧哗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宾客跟从太守回去。树林茂密阴蔽,到处的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二)内容主旨: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三)重点把握: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4.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5.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6.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7.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8.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9.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请仔细找一找,说说自己的理解。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四、知识点归类:1、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朵今义:芳香山间之四时也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一词多义: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文章恰好,人品本然国思语文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第3页010-82609600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⑨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⑩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⑾穷:①乐亦无穷也:尽。②欲穷其林:走完。⑿归:①云归而岩穴暝:归集,聚拢。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3、词类活用:①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③名之者谁命名,名词用作动词。④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4.特殊句式以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文章恰好,人品本然国思语文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第4页010-82609600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判断句: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本文标题:《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8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