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1浅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价值,是威廉·配第最初提出的,亚当·斯密是第一个提出较为系统的劳动价值论的人,并使他的全部经济学说和他的劳动价值论有了联系。李嘉图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坚持了正确的一面,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克服了他的错误,时古典经济学达到了比较科学的程度。学习西方经济学史,准确把握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很有必要的。一、李嘉图劳动价值论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一)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条件劳动价值论是说明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理论,它的产生需要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就是说,它不是在任何的条件下都能产生的。资本主义最开始会死出现在流通领域的,然而,它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由于资本主义在生产领域中成立,由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由商人和小生产者变成产业资本家来实现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总的生产过程就包括了流通,所以,人们的视野就从流通领域转向阿勒生产领域。产业资本家需要购买工人的劳动进行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劳动的耗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根据一般情况来说,产业资本家离开劳动谈论价格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商品化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劳动力买卖中,人们已经接受了劳动的平等性,于是,人们从生产与劳动的耗费中寻求价格形成的基础有了可能性。(二)李嘉图生活的时代在李嘉图生活年代的英国,虽然资产阶级的力量仍在壮大,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然而,封建地主阶级在议会中以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仍占优势。地主阶级依靠其政治力量,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特别表现为对谷物法的修订。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急切需要消除封建地主的影响,废除谷物法。所以在那时的英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矛盾越来越大,一种理论武器对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是很有必要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是最锋利的理论武器。而且,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次要矛盾,两大阶级之间的公开斗争还未爆发。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为了自己本阶级的利益而反对地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才有可能客观地分析各个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拿英国来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的。它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终于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他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①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就这样产生了。二、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一)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斯密把价值作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李嘉图接受了这一点,但是,他比斯密有了更进了一步的认识。斯密曾错误地指出,没有效用的商品也是有交换价值的,比如说阳光、空气等等,而李嘉图则正确地认为:对于交换价值来说,使用价值是必不可少的,他说:“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么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②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李嘉图已经把使用价值当作了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①《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页②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7页2在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作了区分之后,李嘉图进一步研究了什么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李嘉图那里,商品被分成了两类。一类商品,它们的交换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稀有性,比如罕见的雕像、古钱、珍贵的葡萄酒,这种商品比较少见,李嘉图研究的重点不在这里;第二类商品可以通过人类的劳动来无限制地增加它们的数量,李嘉图的研究的重点在这里,这类商品的交换价值并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李嘉图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决定这一商品交换另一商品时所应付出的数量的尺度,几乎完全取决于各商品上所费的劳动量。”“这一点实际上是一切东西的交换价值的基础,这是政治经济学上一个极端重要的观点。”③斯密将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相混淆,李嘉图批判了这一点,在李嘉图看来,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才能决定商品价值,它的大小同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他还指出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是政治经济学上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学说。因为在这门科学中,造成错误和分歧意见最多的,莫过于有关价值一词的含糊观念。”④而且,斯密还认为,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后,即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不是由劳动决定,而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决定,李嘉图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三种收入是价值的分割,不论怎样分割,都不会改变它本身的大小,价值始终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此外,李嘉图认为,劳动,不但包括直接劳动也就是活劳动,而且还包括间接劳动,即物化劳动,“就是投在协助这种劳动的器具、工具和工场建筑上的劳动。”⑤商品的价值不仅由直接劳动决定,还由间接劳动决定。新价值只能由直接劳动决定,把旧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是间接劳动来完成的。我们可以看出,李嘉图已经理解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的不同作用,然而,由于不理解劳动的而重性,所以也无法说明价值的转移问题。(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李嘉图对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特别大的贡献,就是指出,是必要劳动,而不是个别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然而,他所指出的必要劳动,并不是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社会必要劳动,即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的劳动,而是指在最差的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量。他说:“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制成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规定其交换价值的,永远不是极为有利,并为具有特种生产设施的人所独有条件下进行生产时已感够用的较小的劳动,而是不享有这种便利的人进行生产时所必需投入的较大量劳动;也就是由那些要继续在最不利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人所必需投入的较大量劳动,这里所说的最不利条件,是指所需的产量使人们不得不在其下进行生产的最不利条件。”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将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到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即工业中,这是错误的,因为,他忽略了工业中优胜劣汰的原则,差的企业会被逐渐淘汰,农产品价格是由条件最差的劳动决定,只有在农业中适用。此外,李嘉图还说明了什么影响价值量,他说:“如果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规定商品的交换价值,那么,劳动量每有增加,就一定会使在其上施加劳动的商品的价值增加,劳动量每有减少,也一定会使其减少。”“这些商品不断涨价的最高限度是与其生产所需的劳动追加量成比例的。除非是生产所需的劳动增加,否则它们就不会有任何程度的上涨。”⑦可见,他已经正确指出商品的价值量是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的。其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率成反比。最后,李嘉图还探寻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问题。他说:“当我说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相对价值量是几乎唯一的决定商品相对价值的因素时,决不可认为我忽视了劳动的不同性质,或是忽视了一种行业一小时或一天的劳动与另一行业同等时间的劳动相比较的困难。为了实际目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劳动的估价很快会在市场上得到十分准确的调整,③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8—9页④大卫·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页⑤陈其人:《李嘉图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第50页⑥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60页⑦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9页3并且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相对熟练程度和所完成的劳动的强度。”⑧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李嘉图已经看到了不同质劳动的差别而且已经把复杂劳动看成是倍加的简单劳动。(三)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李嘉图那里,价值和交换价值有不同的表达。绝对价值,真实价值,实在价值等用来指价值,相对价值,比例价值用来指交换价值。虽然,他有时对二者的概念有混乱,但实际上,他是理解二者区别的。立即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决定的,是耗费在商品中的劳动;而交换价值是两个商品相交换时的数量关系。”⑨此外,李嘉图在他的《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中说:“衡量一种商品的贵贱,除了为取得这种商品而作出的劳动的牺牲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标准。任何东西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的;没有它,就没有一样具有价值的东西能够生产出来……投入商品的劳动量或多或少,是其价值变动的唯一成因。”“交换价值的意义是,一件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换取另一商品的任何某一定量的力量。”⑩可见,这个时候,他对二者的区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四)价值和生产价格在李嘉图那里,价值和生产价格是相混淆的由于他将二者混淆起来,所以出现了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即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矛盾。如果依据价值规律,所有企业的产品都根据价值销售,这样一来,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利润就低于平均利润;相反,就高于平均利润,这样,按照这一规律,同样多的资本就不会得到同样多的利润。但是,假如所有商品根据平均利润率销售,企业可以得到平均利润,于是却与价值规律相悖了,因为有机构成低的企业,低于其价值出售商品,相反,则高于其价值出售商品。李嘉图是在讨论工资涨落对商品相对价值的影响时发现这一矛盾的。李嘉图之前始终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工资的增加或减少只会使利润发生变化,但是不会影响价值。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工资的变动是不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值的。然而当他进一步研究时,发现了矛盾,就是只有当各部门的有机构成相同时,工资的变动才不会影响价值。所以,李嘉图感到之前的理论出现了例外,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原理需要修正。其实我们知道,之所以出现这一矛盾,是由于李嘉图在分析价值时,提前把平均利润率当作规律,以为相等的资本总是能够得到相等的利润。他不懂得商品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知道价值规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在简单的商品生产阶段,商品时按价值出售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当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利润成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又转化为了平均利润,这是,商品不是直接按价值出售的,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生产价格就是平均利润和生产费用的之和。而在李嘉图看来,商品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按照价值出售的,所以,他的理论陷入了无法客服的矛盾中。三、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一)不研究价值实体,只研究价值量的决定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仍然保存着斯密价值理论的根本缺陷,就是不研究价值的实体,只研究价值量的决定。因为他不研究价值实体,就不可能科学地说明价值量的决定,所以,对于为什么从产品变为商品,劳动就具有而重性这个问题不理解,就不能把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分开,于是到最后,自己也发生了矛盾。此外,不研究价值实体,正确说明价值量的决定也是不可能的。既然价值量是价值实体的量,它的决定也就是社会的,它的大小也是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同斯密一样,李嘉图在研究价值论时,也越过了一个问题,即社会是否承认商品的质,也就是社会是否承认私人劳动的质的问题,而跨越地研究价值量大小由劳动时间决定,只在这个限度内研究劳动时间是哪一种条件下的劳动时间,这样,不研究⑧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页⑨赵峰:《新编⑨经济学说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34页⑩大卫·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3-24页4价值实体也就不懂得价值为什么会表现为相对价值,他认为自然就表现为相对价值,所以也就不会研究相对形式的发展你,在他看来,根本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他更不懂得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但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而且会让相对价值形式从一般形式到最后的货币形式的发展,进而不理解货币的本质。进一步,他看不到商品生
本文标题:浅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8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