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鲁教版初一生物期末试题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一生物学试题(60分钟,100分)题号一二总分123456得分4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其序号选出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BDDAB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下列哪项不是描述生物特征的()A.触碰含羞草,叶片合拢B.草履虫能通过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在炎热的夏天人会大汗淋漓2.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五大类,他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D.按照生物的亲缘关系3.将南极虾养殖在南沙群岛海域,结果发现其迅速死亡,原因是其生存环境可能是()A.无生物的洞穴B.无污染的海域C.无光源照射处D.极低温的海水4.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中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合的是()A.有非常发达的根B.有肥厚多汁的肉质茎C.在叶表面有厚的角质层D.有较大的叶面积5.热带雨林中,各种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这主要是和下列哪些生态因素有关?()A.水和温度B.阳光和温度C.水和空气D.水和肥沃的土壤6.(甲)小明有一天发现一群蚂蚁在往洞里运食物。(乙)蚂蚁爱吃什么食物呢?(丙)他猜测蚂蚁可能爱吃甜食。(丁)他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糖和盐,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观察蚂蚁的行为。(戊)最后小明断定蚂蚁喜欢吃甜食。以上叙述哪一个是作出假设?()A.甲B.丙C.丁D.戊7.“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8.下列关于组织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A.组织是一个细胞群B.植物体内,各种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一种组织内,细胞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D.一种组织内的细胞,不仅形态相似,而且结构和功能相同9.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B)A.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B.挪动使光线发生改变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10.右图是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①中能够清楚看到染色体B.C.③是正在分裂的细胞D.视野中看到的是分生组织的细胞11.心脏被称为“生命之泵”,请问心脏属于哪个结构层次?(C)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12.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C)13.在菜豆根和叶的细胞中,分别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A)A.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B.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C.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D.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14.下面是王玉同学最爱吃的几种蔬菜:土豆、花椰菜、胡萝卜、芸豆,请你帮她辨别一下,这些蔬菜的食用部位主要属于哪种器官?(B)A.根、花、根、果实B.茎、花、根、果实C.茎、叶、根、种子D.根、叶、茎、种子1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视野中既有细胞又有气泡,用解剖针轻压盖玻片,气泡和细胞出现的变化是(C)A.都会发生变形,会移动B.都不会发生变形,也不会移动C.气泡会发生变形,会移动;而细胞不会发生变形D.细胞会发生变形,会移动;而气泡不会发生变形16.我国科学家培育出克隆牛“康康”和“双双”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康康”和“双双”的模样主要与哪只母牛相似?(A)A.母牛甲B.母牛乙C.既像母牛甲,又像母牛乙D.两者都不像17.自今年3月份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经专家研究确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疫情的病原体。下列各项中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C)A.由有机物组成B.具有细胞结构C.能在动物体内繁殖D.能使人体患病18.玉米的一个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C)A.5条B.10条C.20条D.40条19.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切片,他很快就找到了分生组织,他判断的依据是(B)A.细胞大而不规则,排列紧密但不整齐,细胞壁较厚B.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排列整齐C.细胞呈长方形,内部有液泡D.细胞呈长方形,内部有大液泡,表皮细胞向外突起20.人体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支持功能,你推测上皮组织的特点是(A)A.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B.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多C.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少D.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21.下列能说明单细胞动物不同于高等动物体的一个细胞,而是与多细胞动物个体相当的一项是(D)A.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没有细胞壁C.能自由运动D.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22.在观察草履虫的结构时,为了看清其体表上的纤毛,往往要将显微镜的光圈(B)A.调得大些,使光线加强些B.调得小些,使光线减弱些C.调得大些,使光线减弱些D.调得小些,使光线加强些23.南极洲西部地区冰川的融化加速,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将导致多个岛国被淹没。为此2009年12月联合国组织在哥本哈根召开了全球气候会议,但会议结果差强人意。请问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C)A.臭氧层的破坏B.湿地的减少、荒漠的蔓延C.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D.水和空气等的污染24.一项伟大的研究成果不知凝聚着科学家多少的心血和艰辛。下列科学家与其研究成果相对应不正确的是(D)A.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B.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了病毒C.米舍尔发现了核酸D.施莱登和施旺发明了显微镜25.为了控制艾滋病的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预防艾滋病日。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C)A.细菌B.真菌C.病毒D.寄生虫二、简答题(共50分)1.(6分)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3)澳大利亚原来没有仙人掌植物,有人曾从美洲引种仙人掌用作篱笆,结果仙人掌大量繁殖,并侵吞农田。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4)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水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这两个事例体现出生物环与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2.(12分)王强和几个同学利用假期对昆嵛山的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1)右面是王强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有的同学认为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出,请你在图中画出。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2)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不可缺少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3)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建立起来的。(4)有一时期,人们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和鸟类,会造成鼠,昆虫的大量繁殖,结果对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3.(7分)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1)左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1.4,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6。(2)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如果仅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2个。(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②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目镜上上。(4)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__右下方___________移动;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___转换器_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______细准焦螺旋________进行调节。4.(8分)右图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1]细胞壁;紧贴它的内侧,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楚的结构是[2]细胞膜。(2)绿色植物的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是[6]叶绿体,能量在其中发生的变化是光能转变为化学能。(3)某人为红绿色盲患者,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存在于[3]细胞核中。(4)将水果或蔬菜放到榨汁机可以得到一些汁液,这些汁液主要存在于[5]液泡中。(5)在图中,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①.⑤.⑥(填序号);在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方面,植物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5.(11分)下面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操作,请你评价实验,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操作:取一块清洁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的生理盐水,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一根消过毒的牙签,在上轻刮几下,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一下,然后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1)请找出并改正其中三处操作不正确的地方:a.9%b.舌的外侧壁c.(2)对细胞染色使用的染色材料是稀碘液,具体的染色方法是。(3)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B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的情况,盖盖玻片时。(4)在下图方框画出人的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6.(6分)下图表示细胞的一些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①②②(1)①过程为细胞分裂;②过程为细胞分化,使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功能的组织。(2)A、B、C三种组织中,A的作用是产生和传导兴奋,C的作用是收缩和舒张。(3)观察到染色体变化最明显的过程为①,怎样操作才能观察到染色体?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一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其序号选出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BDDABACBBCC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CACCBADBCDC二、简答题:共50分。1.每空1分,共6分。(1)环境影响生物(2)生物影响环境(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水(或缺氧)干旱(或缺水)生物能够适应环境2.每空1分,共12分。(1)绿色植物→杂食性鸟4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2)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3)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食物链食物网捕食(吃与被吃)(4)鼠、昆虫自动调节平衡(稳定)3.每空1分,共7分。(1)④和①⑥(2)2(3)目镜(3)右下方转换器细准焦螺旋4.每空1分,共8分。(1)①细胞壁②细胞膜(2)⑥叶绿体光能转变成化学能(3)③细胞核(4)⑤液泡(5)①⑤⑥系统5.(4)小题为3分,其余每空1分,共11分。(1)a.9%生理盐水改为0.9%b.刮取细胞的
本文标题:鲁教版初一生物期末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0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