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8年毛概复习资料
ZX2018-7-12018年毛概重点问题整理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P41)形成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坚持马列主义须以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资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2)成熟阶段遵义会议后,在《实践论》《矛盾论》中,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的分析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3)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体现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1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ZX2018-7-11)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群众路线(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独立自主(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3.补充: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24定义: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ZX2018-7-1意义: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P3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开赴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讲话,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①为什么要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忧外患,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现在城市进行公开的、合法的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②为什么能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的。第一,近代中国是个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ZX2018-7-1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过大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良好;第三,全国革命的形式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第五,党的有力领导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P4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从1949到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经济、政治及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ZX2018-7-1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离。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6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属性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ZX2018-7-1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1)对于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2)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3)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4)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5)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6)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P73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1)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4)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5)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6)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ZX2018-7-1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五章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P87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战后美苏两极对抗的冷战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长期被冷战阴云笼罩的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更加强烈。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国外:前苏联和东欧失败的经验教训使得我国必须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国内:“文化大革命”和“左”的错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进行深刻的反思。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领导全党从总结群众成功实践和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把经验上升为理论,解释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2.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P94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补充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①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②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③坚持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ZX2018-7-1④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补充2: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P96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发表《
本文标题:2018年毛概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4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