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究摘要:课堂提问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提问有效,应努力做到纵观全局,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营造宽松的气氛,切合实际,面向全体,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时机,并要能拓展提问,延伸课堂,实现提问的最大价值。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高效课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而如何让这位主角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还需教师的引导。而提问就是教学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因此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一、有效提问的涵义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的提问能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探索,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理解。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提出记忆性的问题。比如在上课时要对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以“金属的性质”一课为例,如果老师问:“金属的活动顺序是怎么排列的?”学生往往是将课本上的原文重复一遍,但这并不表示他已经掌握了金属活动顺序的意义和作用。所以不如将问题改成:“比较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方法?”这样,学生就不只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讲述,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这样就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那么老师可以通过他的回答来关注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的观念和方法,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二、课堂提问的现状如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学生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促进学生思考是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消耗低收效”。1、提问过多,过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这样的方式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提问的真正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2、所提的问题随意性大。东拉西扯。由于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想到什么提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提问,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有些又过于深奥,使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就会出现冷场,教师只能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实际成了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3、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深度把握不准。有的提问缺乏探究性,比如一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毫无起发性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要么一上来就提出特别难的问题,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无法回答,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要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失去问题的意义。提问面太广,学生无从下手,例如,在讲解“复分解反应”时,需要让学生根据几个化学方程式找到规律,从而得到“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一名老师就此这样提问:“上面几个方程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问题提出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这就是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太大了学生掌握不了,或无法理解,自然而然也就答不上来了。4、提问面较小,只提问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在公开课、展示课上,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这样的提问,花架子十足,可是中看不中用。或是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这种现象在平日课堂表现更为突出。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失去提问的作用。5、机械死板,不能灵活应变。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可是,有些教师在上课中,不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当课堂上出现与事先设置的问题不一致时,要么按照事先备好的课,或做好的课件,照本宣科;要么就模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或者干脆对学生的新问题视而不见,弃之不理,草草收场。教师此时本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可有些教师却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失去了许多培养学生勤问、善问能力的契机。三、有效提问的探究1、提问要突出重点。课堂提问应围绕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重点问题,将它作为贯穿本课的思维主线,围绕它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重点问题是:能否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根据这个重点问题设计提问:(1)食盐溶液能导电,而食盐固体不导电,食盐溶液和食盐固体的微粒有什么不同。(2)食盐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中的微粒有什么不同。这样在提问中抓住问题重点,才能突破知识难点,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提的问题应难度适易,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是”与“不是”,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生发性,有较大的引伸余地,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合理的梯度以及明确性。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递度,即由浅入难,步步引导学生。例如,在讲授“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时,提出问题:“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同时与稀硫酸反应都有什么现象?反应速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者,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明确。例如,在之前提出的那位教师在讲解“复分解反应”定义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过大,不具有明确性。若改为“同学们请看反应物,从物质的分类上他们都属于什么呢?”“生成物呢?”这样就明确了目标,然后再让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上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反应的?这样一步步引导,明确问题的对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提问应具有生活性。新课标中十分强调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教学要注重从生活中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化学,联系生活学化学,把生活经验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体现“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化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化学的魅力。例如在讲到酸与某些盐的反应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吃着松软香甜的馒头时,是否想过,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还包含着化学知识,发生着化学反应呢?制作馒头时,首先要将面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若不处理,其味将令人难以下咽。一般处理方法是:向其中加入食用的纯碱溶液,从而除去酸味。这是为什么?还有为什么加入纯碱后的馒头,蒸好会更加疏松多孔?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样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5、拓展提问,延伸课堂。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穷。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谓教学相长,有时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教师的思维,学生无意的举动,只要妥善引导并加以挖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将同种溶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比较时,让学生探究方法,多数学生认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改变问题的方法一定是升温。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加热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再让学生讨论:变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吗?再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课堂提问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光是由老师单向提问,学生难以摆脱被动学习地位。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由有疑问的学生提问,而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意见不统一的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就会在“提问——解答——辩论——得出正确结果”过程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肯定学生敢问的勇气,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再在方法上给予点拨和启发,让提问的同学有成就感。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课堂提问要有有效的评价。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要杜绝使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等言语。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摸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四、结语以上是本人对课堂有效提问的一点思考,教师的课堂提问时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完善自己的提问技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8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