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渠伟事迹及感悟
张渠伟: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这是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这也是对他准确的总结。16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一心扑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他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耳石症”“青光眼”,重度眩晕,几致失明,住院期间,他曾3次拔掉“输液管”偷偷回到了工作岗位;大山之中道路难行,他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4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铮铮誓言,总结出“九比九看”“铁军扶贫”“扶贫车间”“六个一社会扶贫”等扶贫模式,推动全县57个贫困村摘帽,12.3万人脱贫,易地扶贫搬迁35295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从12.1%降至1.72%。他就是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张渠伟。感悟张渠伟没有华丽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令人难忘、令人敬佩的不平凡业绩,他是精准扶贫的践行者,他是铁军扶贫的首创者,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立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张渠伟不局限于固有思维,力求真务实,敢于创新,三顾茅庐”引企业回乡,“授贫困群众以渔”。2015年3月,正是栽种的季节,张渠伟发现渠县的农业种植同质化严重,现有的农业种植方式已不是一条致富路。如何帮助群众脱贫,他将目光首先聚焦到产业,积极引进在外渠商资源。但要成功引进来,并没那么容易。老家一名退役军人王超在外发展很好。张渠伟回忆起当年第一次自费去福建找王超,“他只是简单和我吃了一顿饭,绝口不提回乡投资的事情。说实话,我心里有点气馁,但没放弃。”张渠伟说,第二次他又自费去广州找他,王超才稍有动容。2016年春节,张渠伟第三次找王超时,王超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将产业项目落户渠县,建立“老兵创业扶贫之家”,成立“渠县退役军人综合党委汉亭农业联合支部”,种植水果12000亩,带动400多名贫困户脱贫奔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敢于创新思维,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按照客观规律干事创业,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张渠伟同志业绩的背后,有他不寻常的举动。超负荷带病工作,足见奇奉献精神之可贵!颁奖场中的采访,会让你感动、佩服:“我一直是做农村工作的,只要给百姓交流上三句话,我就一定会让老百姓接纳我。”问其秘诀,他只是淡淡地一提:“我会把长者称叔叔阿姨,同龄者称哥哥姐姐,小的当子女对待。”其实很多下乡干部都会这样称叫,但总达不到让百姓接纳的程度,是张渠伟的诚心一次次地感动着百姓,才有百姓与他如此默契的接纳。扶贫结对认亲,不愿搬迁者任随住多远,他通过步行第一时间赶到;百姓心中有怨,他要第一时间知道;调纠纷,解矛盾,讲政策,解决百姓后顾之忧,让搬迁者收入有保障,工作做到了心坎,事实证明了他的所为,受益者感动得流泪,如此好干部,还有谁遇见不会接纳呢?当问及全县贫困人口时,他精确报数,有多少人已经脱贫,有多少人还未脱贫,足见其心中之细,工作之实,底细之清,是一般干部都做不到的,可他做到了。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要真挚、热诚地与同学同甘共苦,满腔热情地为投入学习和工作。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现如今大部分扶贫工作者为了享受安逸,贪污腐败,将扶贫工作形式化,贫困人得不到帮助。而张渠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树立廉政、高效的意识,淡泊名利,不计回报,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福利。张渠伟中等身材,戴着一副眼镜。镜片后,他的眼圈有点黑。不熟悉的人不知道,张渠伟的视力下降得非常厉害,目前只有0.04和0.2,简直就是个“半盲人”。医生告诉他,如果不马上动手术,他有完全失明的危险。而他却说:“就是眼睛瞎了,我也无怨无悔。”我们应该学习张渠伟的工作方法,应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摆正心态,强化担当实干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真正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砺,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攻最难的关隘。、感动我们的不是一刹那的芳华,而是那些点滴沁入人心的温暖,感动我们的不是他们嘴上说着多么“漂亮”的话,而是他们干的多么“漂亮”的事,我们被触及的不仅是泪点,更是我们的心弦。
本文标题: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渠伟事迹及感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9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