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1单元小数乘法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课时简案
第1单元小数乘法课时教案[教师用书]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例2及练习一第2~4题。【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3.初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2.会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口算题卡若干张。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去掉下面各数的小数点,这些数会怎样变化?(口算题卡出示)7.80.10412.852.口算。(口算题卡出示)4.1+4.1+4.1=8.2+8.2=6.3元=()角5.4元=()元()角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播放PPT课件,显示风筝专卖店的一角,动态、醒目地逐一闪动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随着PPT课件的播放,老师叙述导入:秋高气爽的双休日,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几位小朋友正在买风筝,准备去放风筝呢……提出问题:如果你要买风筝,你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在学生争相课时教案[教师用书]五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说出要买哪种风筝、买几个、怎样列式计算后,教师给出3.5×3的板书,并导入新课。三、独立尝试,交流,发现方法1.人人动手,尝试独立计算。2.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计算方法。方法一:根据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把这道算式转化成小数加法来计算,结果是买3个这样的风筝一共要10.5元。方法二:3.5元=3元5角3×3=9(元)5×3=15(角)9元+15角=10元5角把3.5元转化成3元5角,分别计算出元和角,再相加,得到买3个风筝一共要10.5元。方法三:3.5元=35角35×3=105(角)105角=10.5元把3.5元转化成35角,根据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再把角转化成元,同样得到买3个风筝一共要10.5元。方法四:先把3.5元转化成角,再用竖式计算,算完后又把角转化成元。3.重点引导第四种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经过分析、对比、讨论后,得出:第四种算法的关键是把3.5元转化成35角,这样就把小数转化成了整数,把我们未知的问题变成了已经学习过的整数乘法了。要注意的是最后要把积由角转化成元。四、小组讨论,掌握算法1.老师板书:0.72×5=师:这道算式中的0.72不是钱数,该怎样计算呢?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竖式。3.学生分小组讨论算法,全班交流。(1)把0.72转化成72,这时第一个因数要乘100,第二个因数不变。(2)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72×5=360。(3)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现在得到的积360是原来的100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得的积除以100。(4)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得到0.72×5=3.6。五、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第1单元小数乘法课时教案[教师用书]时,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六、巩固练习教材第3页“做一做”。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5题。七、布置作业《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通过例1的教学,先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获得初步成功后,板书了例2:0.72×5,并提出现在0.72不是钱数,不能借助元、角、分计算了,那么还能想办法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经历疑惑、讨论、探究、解惑的过程,最后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算出了结果,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了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学生也学得有兴趣。[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担心时间不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些赶时间,对少数学生关注不够,导致有少数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还不是十分清晰,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再教设计]再教这个内容时,一定要给学生多留思考、讨论的时间,还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第2课时小数乘小数课时教案[教师用书]五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3、例4。【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准确地进行笔算。2.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感悟转化思想。4.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口算题卡若干张。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4×7=6×0.48=2.口算下面各题。(口算题卡出示)0.5×7=4×1.2=4.2×2=5×0.9=7.1×3=8×0.7=6×0.13=1.4×3=二、创设情境,质疑导入1.老师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图与思考题。(PPT课件出示)给一个长2.4m、宽0.8m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思考题:(1)题中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是什么?第1单元小数乘法课时教案[教师用书](2)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3)要求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先要求什么?(4)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2.学生看图后小组进行交流。3.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2.4×0.8。三、独立尝试,探索交流1.尝试计算,引导推理。(求长方形的面积)(1)估一估,确定积的大致范围。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2)议一议,思考计算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3)算一算,并尝试说出算理。方法一:把米化成分米进行计算。2.4m=24dm0.8m=8dm24×8=192(dm2)192dm2=1.92m2方法二:用竖式计算。根据方法二,组织学生讨论:积是1.92还是19.2?说出你的理由。共同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积就相当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得到的积除以100,也就是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2.巩固计算,归纳法则。师:现在我们已经求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再求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又该怎样列式呢?(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2)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并说出算理。(3)质疑。①为什么有的题的积是两位小数,而有的题的积是三位小数呢?②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讨论,明确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3.讨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课时教案[教师用书]五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1)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四、自主尝试,合作探究1.老师直接板书教材第6页例4。0.56×0.04=(1)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2)小组内交流。(3)老师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展示。(4)组织学生讨论:积是0.224还是0.0224?说出你的理由。理由: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题中两个因数各有两位小数,所以积应该有四位小数,结果是0.0224。2.探究错误原因,明确解决方法。(1)请说出得出结果为0.224的原因。(2)讨论: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应该怎么办?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先在前面添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六、巩固练习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8页练习二第1,2,4,5,9题。七、布置作业《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1单元小数乘法课时教案[教师用书][成功之处]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此时对积的形成过程可以弱化,而在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上则要多花时间,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算理,突破“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的难点。[不足之处]此次教学在第一阶段的设计略显单薄。[再教设计]再教时,可以用下面两道题进行铺垫。1.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并说明理由。因数131.30.1313130因数1515150.15150积1952.计算。6.4×724×0.6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通过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作铺垫。第3课时小数倍的应用和验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5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会正确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会对小数乘法的计算进行验算。3.经历解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验算小数乘法的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4.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倍”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课时教案[教师用书]五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熟练地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口算题卡若干张。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在○里填上“”“”或“=”。0.27×0.73○0.271×0.65○0.650.8×1.1○0.80.7×1.3○0.75.56×0.5○5.561.02×3.2○3.2二、编故事导入新课(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例5的情境图)师:同学们,你能根据这幅图编一个童话故事吗?谁想试一试?师:以前我们学习过有关“倍”的问题,不过那些倍数都是整数,看来倍数不仅可以是整数,还可以是小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决有关“小数倍”的实际问题。三、引导探究,独立尝试老师用PPT课件完整地出示例5的情境图。1.学生读题,从图中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学生小组讨论解题方法。3.根据学生汇报,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并板书学生的列式:56×1.3=。4.学生独立计算,老师指名学生板演。师:这位同学算得对吗?为什么?四、合作探究,发现方法1.师:要想知道计算得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好方法?2.学生分小组讨论。3.老师归纳总结验算方法。方法一: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方法二:用计算器验算。方法三:用原式再算一遍。方法四:用观察的方法验算,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第1单元小数乘法课时教案[教师用书]五、课堂小结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六、巩固练习教材第7页“做一做”。第8页练习二第6,7,8,10题。七、布置作业《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让学生根据例题的情境图编故事,讲故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讨论怎样确定计算结果正确时,学生想出了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像这样放手让学生讨论,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不足之处]在关于“小数倍”的意义的理解上,对学生的估计过低。[再教设计]下次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列出一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根据思考题思考、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第4课时积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6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2.会用取近似值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课时教案[教师用书]五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和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教学准备】PPT课件、口算题卡若干张。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口算。(出示口算题
本文标题:第1单元小数乘法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课时简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0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