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1-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一、名词解释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2-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18、直接引申:是指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19、间接引申:是指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20、假借义:是由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21、判断句:是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表示判断。22、宾语前置:指宾语放在动词前的语法现象。23、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24、指示代词:是指代事物(包括人)、行为和性状的词。25、疑问代词:是就疑问之所在提出疑问的词。26、连词:是连接词和词(包括词组)、分句和分句、句子和句子或段与段的,表示所连接部分之间具有某一特定的关系。27、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表达形式,是意义、概念的载体。28、双声:是指两个或几个音节的声母相同。29、韵:是韵母去掉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以后的部分。一般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30、韵母:是一个音节除去声母以后的全部,它包括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韵腹、韵尾三部分。31、细音:有高位前元音i、ü的。32、洪音:没有高位前元音i、ü的。33、开口:音韵学把没有韵头或韵头是i(或韵腹是i)的韵母叫做“开口”。34、合口:音韵学把韵头是u、ü(或韵腹是u、ü)的韵母叫做“合口”。35、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36、阳声韵:以鼻辅音收尾的,叫“阳声韵”。37、入声韵:以清塞音收尾的,叫“入声韵”。38、叠韵:就是几个音节的韵相同。39、声调:主要表现在语音的高低升降上,也有若干音长的因素。是汉语音节构成的重要部分。40、调类:就是声调的类别。41、平仄:是古人在诗赋韵文写作中利用声调升降变化造成音律和谐时,对声调的一种分类。42、直音:就是用一个完全与被注字同音的字注音。-3-43、反切:是用两个汉字互相拼读,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44、对转:是指上面韵部表中同一横行的韵部之间的转化。这种语音的转化是以主要元音相同为条件的。45、旁转:是指上面韵部表中竖行同类韵部间的转化。这种语音转化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46、通转:是指主要元音相同,又不属于“对转”一类的转化。47、通假:是古书上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48、声训:或叫音训,是训诂学上常用的一种用音同、音近词训释词义的方法。49、传注体:是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古代经文的文义。注:取义于灌注,是诠释的意思。笺:是表识的意思。50、义疏体:这是一种经、注兼释的体例。经,指古籍原文;注:指汉代的注释。51、集解体:是汇集诸家注释的一种体例。二、写出繁体相对应的简体(送分题,自己解决)三、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主要看书本字例)1、象形(P24):日、月、禾、鸟、鱼、象、戈、贝、人、耳、目、止、壶、鼎、鬲、车、矦、州、瓜、果、胄、齿、囿、爵2、指事(P26):一、二、三、四、五、十、上、下、本、末、朱、亦、刃、厷、寸、叉、甘、牟、芈、音、叕、丩、血、回3、会意(P28):令、闻、即、乘、耤、舂、陟、涉、沫、艺、舞、饮、牧、采、步、望、安、旦、昔、明、初、莫、杲、夙4、形声(P30):效、追、通、江、问、放、杞、盂、组、帛、囿、阿、雉、龢、杜、楚、蒿、盟、剥、河、颂、召、往、路四、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1、《郑伯克段于鄢》(P11)(1)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牾”,逆,倒着。惊: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2)亟.请与武公(亟:副词,屡次,一再)(3)都城.过百雉.(城:指城墙雉:量词,长三尺,高一丈)(4)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4-(5)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扑倒,倒下去。这指失败,垮台。姑:姑且,暂时)(6)既而大叔命西必北鄙.贰于己(鄙:边境城邑)(7)无生.民心(生:动词使动用法,使……产生……)(8)将袭.郑(袭:偷袭)(9)夫人将启.之(启:开门,为动用法)(10)请以遗.之(遗:赠送,送给)(1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挖掘隧:挖隧道)2、《齐桓公伐楚》(P21)(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意料)(2)女实.征之(语气助词,表示期望语气)(3)西至于河.(河:黄河)(4)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5)汉水以为池.(池:护城河)3、《晋灵公不君》(P34)(1)宰夫胹熊蹯不孰.(孰:“熟“的古字)(2)稽首而对曰(稽首:古人的一种最恭敬的跪拜礼)(3)三进则溜.(溜:本指从房檐流下的雨水,这里指雨水从房檐流下的地方)(4)衮.职有阙(衮:本指天子或上卿穿的绣有卷曲的龙的纹样的礼服,这指穿龙袍的人,周天子)(5)宣子骤.谏(骤:副词,多次)(6)使钼贼.之(贼:杀害)(7)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饮:使…喝,给…喝。甲:本指铠甲,里指穿铠甲的兵士)(8)过三爵.(爵:古代多用青铜铸造的饮酒器,就是形状似雀形的酒杯)(9)斗.且出(斗:搏斗)(10)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田:’畋”的古字,打猎)(11)见灵辄饿.(饿:饥甚)(12)请以遗.之(遗:給予)(13)既而与.为公介.(与:动词,参加,参与。介:甲士,即警卫人员)(14)遂自亡.也(亡:逃亡,逃跑)(15)赵盾弑.其君(弑:按照旧的礼法,在下位的杀死在上位的叫弑)(16)亡不越境.,反.不讨贼(竟:“境“的古字,国境,反:”返“的古字,返回,指返回都城)(17)为法受恶.(恶:指恶名)-5-4、《齐晋鞌之战》(P43)(1)师陈.于鞌(陈:“阵”的古字,摆开阵势)(2)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姑:姑且)(3)不介.马而驰之(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4)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矢:箭。屦:由麻、葛、丝等质料制成的鞋)(5)余病.矣(病:古代凡是病势很重、极度劳累或伤势很重都叫“病”,这里指伤势很重)(6)自始合,苟有险.(险:指地势高低不平,这里指难以通行的路)(7)擐.甲执.兵(擐:穿。执:握)(8)右援.枹而鼓(援:引,拽过来)(9)齐师败绩(败绩:指军队溃败)(10)三周.华不住(周:动词,围绕)(11)旦辟.左右(辟:“避”的古字)(12)故中御而从.齐侯(从:跟从,这里是“追赶”的意思)(13)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越:坠。毙:倒下)(14)请寓.乘(寓:寄托)(15)皆肘.之(肘:名词用作动词,是“用肘触”的意思)(16)韩厥俛.定其右(俛:同“俯”,低下身子)(17)奉觞..加璧.以进(奉:“捧”的古字。觞:古代乘酒器。璧:一种中间有孔的圆形玉)(18)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辱)(19)郤献子将戮.之(戮:杀)(20)乃免.之(免:释放)5、《冯谖客孟尝君》(P70)(1)使人属.孟尝君(属:“嘱”的古字,嘱托)(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贱。食:拿东西给人吃)(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揭:高举。过:拜访)(4)左右皆恶.之(恶:厌恶)(5)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给:供给,使足)(6)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习:熟悉。计会:即会计,计算财务的出入。责:“债“的古字,指债款,债物)(7)孟尝君怪.之(怪:对……感到奇怪)(8)请而见之,谢.曰(谢:道歉)(9)载券契而行(券契:借债的契约)-6-(10)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毕:完全。以何市而反:用收回的债款买些什么东西回来?)(11)矫.命,以责赐诸民(矫:假托)(1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疾:快。衣冠: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表示尊敬)(13)臣窃计君宫.中及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宫:居室。实:充实,充满。充:站满)(14)因而贾.利之(贾:名词作状语,像商贾那样)(15)孟尝君不说.(说:“悦“的古字,高兴,喜悦)(16)孟尝君顾.谓冯谖(顾:回头看)(17)金.五百斤(金:指战国时的一种铜质货币)(18)重币.也(币:这里指聘币,是古代聘请人的时候所送的礼物)(19)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固:坚决)(20)封书.谢孟尝君曰(书:信)(21)被.于宗庙之祟(被:遭受)6、《触龙说赵太后》(P80)1)赵太后新用事(新用事:刚刚掌权)2)太后盛气而揖.之(揖:《史记.赵世家》作“胥“,”胥“通”媭“,等待)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谢:道歉,告罪)4)少益耆.食(耆:“嗜“的古字,喜爱)5)太后之.色稍解(少:稍微)6)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息:这里指儿子。肖:像)7)没死以闻.(闻:使动用法,即禀告,让太后知道)8)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爱怜:疼爱)9)持其踵.为之泣.(踵:脚后跟。泣:落泪)10)赵主之子孙侯.者(侯:用作动词,封侯)11)而挟重器多也(重器:贵重的宝器)12)一旦山陵崩(山陵崩:古代用来比喻国君死。这里指赵太后去世)13)恣.君之所使也(恣:任凭)7、《许行》(P132)1)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之:动词,往,到…去。踵:脚后跟,这作动词,亲自走到)2)愿受一廛而为氓.(氓:自他国归向的百姓)3)其徒数十人皆衣.褐(衣:活用为动词,穿)4)饔飧..而治(饔:早饭,这里用作动词,做早饭。飧:晚饭,这里用作动词,做晚饭)5)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厉:病,虐害)-7-6)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衣:穿衣服)7)奚.冠(奚:疑问代词,什么)8)以粟易.之(易:交换)9)害.于耕(害:妨碍)8、《秋水》(P158)1)不可为量数..(量:用量器量。数:计算)2)计中国之在海内(中国:指中原)3)人卒.九州(卒:尽)9、《孙膑》(P244)1)后百余岁有孙膑.(膑:古代一种挖去膝盖骨的刑罚)2)乃阴.使召孙膑(阴:暗地里,秘密地)3)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黥:古代的一种刺面后往人脸上涂墨的刑罚,又叫“墨刑”)4)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名词作状语,指用待客之礼)5)刑馀之人不可(刑馀:受过刑罚)6)批亢.梼虚(亢:喉咙,这里指要害的地方)7)老弱罢.于内(罢:通“疲”,疲惫)8)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斫:砍。书:动词,写)9)夹道而伏,期.曰(期:约会,相约)10)乃钻火烛.之(烛:火炬、火把,这里用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8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