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1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全面向社会主义经济转轨,和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考试快速发展时期。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94年比93年增长4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产值94年比93年增长57.6%,经济实力明显增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是:1、中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政治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市场农业的以及市场机制对农业调节作用大为在增强,传统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调整。受社会需求和市场价格的作用。畜牧业、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94年比93年相比,其比重分别由27.4%和8%上升为29.%和8.9%,粮食作物种植中,高产优质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明显增强。1993年全国优质稻种种植面积达一亿多亩,占水稻种植面积30%以上,压缩种植米质较差的早米山稻1200万亩,同时经济收益的蔬菜、瓜类、和水果种植面积增加较多,94年比93年扩大84万公顷。2、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稳定增长的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行业高速增长,推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93年农村2非农行业总产值45624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其农村工业总产值35841亿元,增长58%建筑总产值3911亿元,增长44%,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总产值3345亿元,增长65%。农村非农行业发展规模日益增大,科技进步作用大大提高,特别是全国各地区农村非农企业增长推动因素不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加大了农村非农行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同时注重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优化企业布局,推进企业集团化经营,狠抓企业技术进步,加大资金投资力度。为乡镇企业发展增强了后劲。中西部地区农民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家和地区的投入增加,政策导向、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不断扩大,以及在东部地区的影响,使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资源不断挖掘,形成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3、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民家庭经营生产活动仍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94年农村家庭纯收入人均为881.3元,比上年增长30.3%,占总纯收入的72.7%;二是乡镇企业职工报酬收入继续增长。94年农民从企业所得到的劳动收入人均为328元,比上年增长67.7%;三是农村低收入比重下降,高收入人口比重上升。94年人均500元以下的人口比重达到24.3%,比上年上升了3.8个百分点,接近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然而,农村增收困难仍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难3题,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中国农村经济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大问题。正是基于此,中央“十一五”规划中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宏伟目标,将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民走在经济发展的边缘,正如不少媒体指出的,目前不少中国农民似乎已经不愿意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了。去年央视的《经济半小时》曾报道:洪湖市峰口镇唐嘴村,1900亩耕地中就有700亩没人承包,当地政府不得不以每亩30元价格包给外地人,而这只是农村承包费的十分之一。凡是关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人们,都明白这一现象已经到了何种严重的地步。俗话说,农人恋土,野人恋山,热爱土地是中国农民沿袭了几千年的天性。今天为什么要离开土地?原因很简单,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不能得到相应的产出回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性,农民也不例外。在“不种不亏,越种越亏”的情况下,农民宁愿选择不种地。从某种意义上,农民不爱土地,农民离开土地涌入城市,只不过是农民沉重负担而收入菲薄的一种消极抵抗罢了。倘若农村可以提供一个发挥农民的人力资本环境,农民是不需要离开农村的,与菲薄收入相伴而来的是,农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健康与营养的投入不足,农村青少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等等。而这些,正进一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致使农民难以脱贫。自1985年以来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一直处在社会最底层,且与社会其他阶层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在4中国中西部,仍有很多农村地区处于集团贫困状态。从广大农村来看,影响其发展的有这么三个相关问题:第一、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近年来增长缓慢。其原因在于开支大,农用资料价格上涨;负担重,收入减。第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要增加农民收入,一个重要药方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但问题是谁来调整,有没有能力调整。第三、土地制度问题。这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根本,要解决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除了要处理外部环境外,关键要改革现有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处在的问题以及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目前应做好以下工作:1、积极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充分发挥家庭经营和农村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依靠精细加工提高科技含量,创造出一批比较有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2、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投入管理体制。财政支农资金总的分配、管理原则及其制度由财政部门负责。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方面同时做文章逐步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力度,重新配置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调整压缩粮食流5通领域的财政补贴,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调整政府农业管理职能配置,整合农业财政资金,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框架,重新确立农业财政资金分类,就减少交叉和中间环节,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认真落实财政预算内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增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3、在城市化速度加快,大量外来人口和农民工涌入城市的大趋势下,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大中城市要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允许外来人口按职业或者居住地入户。保障农民工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要承认城乡差距的现实,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逐步改变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逐步扭转“三大差别”,而不强求农村道路、学校、等公共事务与城市一样的标准。4、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稳定农民和国家的利益分配关系,在此基础上,“先规范,后降率,再转制”的原则,分部实施。利用积极实施财政政策的时机,在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及逐步取消农村特产税措施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农业税税负,同时明确规定征收的农业税全部返还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土地资源税、所得税和增值税等税制的完善,取消农业税,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从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社会主义市6场经济体制发展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广大农村的生产结构活动已开始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使传统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由单一、分散、粗放型向综合、集约、效益型转变;农村工业主要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正在由星罗棋布的分散发展向集中连片的集团化建设发展转变。这些转变将预示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必将由一个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强烈依靠。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在20世纪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的新发展。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本文标题: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9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