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与中国大陆汇率制度的比较
比较经济制度课程小案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与中国大陆汇率制度的比较文章框架基本概念简述香港与中国大陆汇率制度的介绍基于基本性质、市场背景、未来展望的对比文章提纲1.文献综述1.1相关概念综述1.2参考观点罗列2.香港联系汇率制度2.1香港汇率制度的变迁2.2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制定背景2.3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优劣3.中国大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3.1中国大陆汇率制度的变迁3.2中国大陆开放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世界经济政治背景3.3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发展4.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与中国大陆汇率制度的比较4.1香港汇率与大陆汇率制度的性质区别——从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方面分析4.2香港与中国大陆制定不同汇率制度的背景区别4.3中国与香港汇率制度的未来展望5.小结研究意义我国进入WTO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于我国已经越来越大,我国已经相继对外开放了经常性项目的资本流动管制,而资本项目管制的取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会提上议事日程。在我国的国际金融制度中,外汇制度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让我国的汇率有序市场化和科学自由浮动无疑是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我国香港地区的汇率制度经过了多年的磨砺、实践和修改,终于最终形成了一种有利于香港经济发展的联系汇率制度,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对于我国内地的汇率制度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查阅资料和相关文献,分别分析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和中国大陆的管制浮动汇率制度的运作机理和历史背景。通过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对比,来比较优劣,并以此分析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前景和方向,提出自己的意见。中国大陆与香港汇率制度的选择中国的汇率制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质:浮动汇率制度香港的汇率制度联系汇率制度——本质:货币局制度(固定汇率制度的一种)基本概念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姜波克著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固定汇率制度: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的固定比价•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确定、政府不加以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基本概念汇率制度亦可分为复汇制度和单汇制度复汇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汇率的制度。——1979年代的中国调剂价与官方价,目的:增加外汇储备;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单汇制度: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汇率制度。——1993年采取结汇制后的中国;美国基本概念米德冲突(MeadaConflict):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三元悖论(TheImpossible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货币局制度简述货币局制度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可兑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的汇率的汇率制度。在这种汇率制度下,货币发行量的多少不再完全听任货币当局的主观意愿或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而是取决于作为准备金的外币的数量的多少,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失去了货币发行的主动权,被称为货币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简介1983年10月15日正式确定。在香港,发钞银行(汇丰、渣打、中国)在增发港元纸币时,必须按照1美元兑7.8港币的固定汇率水平向外汇基金缴纳等值美元。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存在两个平行的外汇市场,即由外汇基金与发钞银行因为发钞关系而形成的公开外汇市场和发钞银行与其他持牌银行因货币兑换而形成的同业现钞外汇市场。相应的,存在着官方固定汇率和市场汇率两种平行的汇率。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运作方式利用两个市场之间的套利活动和竞争活动进行汇率的稳定,政府通过对于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整个港元体系对于美元的联系汇率;通过银行之间的套利活动,市场汇率围绕联系汇率波动并向后者靠拢。运作示例假设条件在香港角度直接标价法下(港币表示美元)表1-1被表示货币(美元)市场汇率联系汇率1USD8HKD7.8HKD运作示例图1-1联系汇率的利弊优势:维持了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两个外汇市场间的套利和窄幅波动有利于香港各种软实力的增进。劣势:将港币捆绑于美元之上,并且使得港币的利率、货币供应量指标过分受制于美国,同时,联系汇率制度使得香港货币当局无法通过汇率调节国际收支。中国大陆的汇率制度图1-2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两种汇率制度的比较性质比较背景比较未来发展的比较性质上的区别汇率制度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联系汇率制度按照管控汇率的灵活性分类浮动汇率——但有监管,并且具有官方性质固定汇率按照一国/地区具有的汇率比价多少单汇制复汇制性质分类表2-1关于世界主流汇率制度的争论浮动汇率制度支持方:弗里德曼(货币主义,主张用浮动汇率配合货币政策)、约翰逊、哈伯勒固定汇率制度支持方:纳科斯、蒙代尔(供给学派,主张使用货币政策完成外部均衡,财政政策达到内部均衡)、金德尔伯格浮动与固定汇率主要争论方面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问题——外部汇率改变是否影响内部均衡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问题——实现外部均衡是是否需要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通胀的世界传导问题大陆香港不同汇率制度的原因从三元悖论的角度阐释不同汇率制度的选择图2-1三元悖论角度比较小结香港是一个中小型经济体,没有独立主权,且属于发达经济体,以第三产业为主,放弃汇率工具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就可以通过其他手段维持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完全流动。中国大陆是一个具有主权国家实质的经济体,同时我们的国际金融机制相对封闭,等于直接牺牲了资本自由流动的机制,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达到内外平衡,所以可以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背景角度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背景:1982年(当时汇率为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香港房地产业出现大幅度滑坡,香港公众、外国投资者对于香港的信心下跌,对于香港前途产生怀疑,在港英当局取消外币存款利息税而保有港元存款利息税的情况下终于爆发港元危机。82年7月至83年六月,港币贬值18%,从1比5.913跌至7.2,引起居民挤兑和抢购。在此背景下,为了挽救港币危机,恢复港币信用,港英当局决定改变浮动汇率制,转而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背景角度大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背景1(人民币兑换制度的更迭):79年开始,我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开始防松,开始使用外汇额度留存制代替完全控制。外汇所有权凭证(额度)满足了创汇企业和用汇企业之间的外汇缺口,从而开始产生了调剂市场。79-96年,我国汇率并轨、用结汇制代替留存制,建立了银行间外汇买卖市场。96年至今,我国接受IMF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项目支出。背景角度大陆管理的浮动汇率的背景2(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用汇需求的增加):在应对世界对于人民币需求增加,而我国企业又需要外汇和市场化的汇率的情况下。我国汇率制度,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背景角度比较小结中国大陆的人民币汇率是在一个逐步市场化的过程,属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是市场性不足(亦称dirtyfloat肮脏浮动),但总体上满足了中国经济“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大前提需要,也代表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香港的汇率制度,是一个经历过市场化磨砺的成熟机制,是在多种经济背景和多次考验后的选择,但在未来仍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改变以对应日益发展的国际经济形势。未来展望角度中国的汇率制度将根据一般的汇率发展规律,当我们的综合国力达到人民币自由兑换以及汇率完全市场化的政治经济环境的时候,我国一定会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使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这样不但能够使得人民币的地位提升,更能使我国的国际金融地位得到发展。香港作为世界5大金融中心之一,其外汇制度攸关其经济命脉,即金融服务业,所以,香港的汇率制度在美元风险没有较大改变的情况下,必将持续与美元挂钩,以保障汇率风险的稳定,同时,其与中国大陆特殊关系也将会导致在其汇率制度中,人民币也将会占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未来展望角度致谢谢谢老师谢谢各位同学!^_^
本文标题: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与中国大陆汇率制度的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0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