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2014发展经济学(主编-谭崇台)教学课件:第五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第五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第一节工业化的一般理论一、工业化的含义在经济学文献中,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有各种不同的解释:1.早在上世纪40年代,张培刚教授把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要(strategical)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他所说的基要生产函数是指在整个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生产函数,亦即“联系效应”很大的生产函数,它的变化能引起并决定其他生产函数的变化。张培刚认为,他的定义较为广泛,因为它不仅包括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还包括“工业化了的农业”的发展。但是,他又指出:“从已经工业化的各国的经验来看,这种基要生产函数的变化,最好是用交通运输、动力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诸部门来说明。”张培刚认为,他的工业化定义“能够防止和克服那种惯常把工业化理解为只是单纯的发展工业,而不顾及甚至牺牲农业的观点或做法的片面性”;而且该定义还特别强调交通运输和能源动力这样一类基础设施或基础工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一定义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没有指出这种变化的方向以及它的突出特点。为此,在1991年,张培刚教授将工业化重新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2.印度经济学家撒克(Thaker,S.Y.)把工业化定义为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业在国民收人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份额上升。这个定义与前一种定义显然不同。如果某一个国家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地位,那么,农业生产函数连续变化也叫做工业化。3.关于工业化还有一种更为流行的定义就是: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人份额一般上升;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4.还有一个定义是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给出的,即工业化是指制造业产值份额的增加过程,工业化水平用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来衡量。这是所有工业化定义中界定范围最窄的一种定义,但使用得也比较流行。说明:(1)工业化首先表现为工业活动的持续增长,或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持续上升。(2)工业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工业活动的持续增长,必然出现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表现为工业创新(技术、制度)的不断涌现和主导工业的依次更替。(3)工业化过程是以工业增长为动力,利用工业进步的成果,改造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同时也相应地改变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因而,工业化意味着国民经济技术和制度的现代化以及人们活动的城镇化。(4)工业化作为一个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5)工业活动持续增长和工业结构高级化是推进工业化的两个必要条件。否则就属于工业化停滞,一种是工业活动停滞形成的,称总量型停滞;一种是由于结构高级化停滞形成的,称结构性停滞。(6)工业化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包括生产力的现代化和制度(生产关系)的现代化。因此,工业化仅仅是社会迈向现代化的基本手段之一,要评价工业化的绩效,应以人的现代化作为基本准则。二、工业化的理论基础支持工业化的理论主要有:1.恩格尔消费规律。2.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3.贸易条件恶化论(由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初级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有长期下降的趋势。4.联系效应论(由赫尔希曼提出)。5.库兹捏茨的实证研究。三、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发展过程正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初级消费品工业如食品加工、纺织、烟草、家具等是主要工业部门,并且以比资本品工业如冶金、化学、机械、汽车等部门更快的速度发展。在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增长加速进行,资本品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趋于上升,但这时消费品工业在产值和速度上仍然占主导地位。在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以比消费品工业更快的速度增长,并渐占优势。工业化的三个阶段理论得到了经验的支持。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Hoffman,W.G.)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的相对地位变化作了统计分析。霍夫曼比例=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在工业化第一个阶段,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之间的净产值比率在6:1和4:1之间,即5(士l.5):1。在工业化的第二个阶段,霍夫曼比率在1.6∶1和3.2:1之间,即2.5(±1):1。在工业化的第三个阶段,霍夫曼比率在0.6:1到1.5:1之间,即1(±0.5):1,换句话说,消费品工业净产值占总工业净产值的比例在33%-60%之间,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所占比例在40%~67%的范围内。平均起来,这个阶段的两种工业净产值是一半对一半。得到的结论是,各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在最初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优势;在第二个阶段,资本品工业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在第三个阶段,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达到平衡,而有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增长的趋势。钱纳里把工业部门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晚期工业三类。早期工业包括食品、皮革、纺织业等工业。中期工业包括非金属矿产品生产和加工,橡胶、木材加工和某些化学品。后期工业包括重工业和一些在技术上虽简单但其需求只是在后期扩张的工业如造纸与印刷业等。但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时,这些工业发展速度开始下降,甚至低于GDP增长,而其他一些新发明出来的产品和新兴工业将取代重工业而迅速发展起来。第二节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一、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停滞二、农业在工业化中的作用1.产品贡献(粮食的重要性)2.市场贡献3.要素贡献4.外汇贡献ABCODLEMI1I2价格消费线工业品农产品三、农业剩余的转移农业的以上贡献可以归结为一个贡献,即农业剩余的贡献。所谓的农业剩余是指农产品的剩余,即农业总产量与农民总消费量之间的差额。农业剩余是如何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城市非农业部门中的呢?1.通过价格调整转移农业剩余,这又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改变贸易条件使其不利于农业。另一种是采用价格刺激办法来转移农业剩余。通过价格机制调动的农业剩余被称为市场剩余。当贸易条件向有利于农业方向变动时,市场剩余就会增加。价格政策不是调动农业剩余的唯一方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常常成为调动农业剩余的方法。第三节农业的发展一、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面临的三大主题第一是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生存下去的粮食。第二是处理好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在过去、甚至在现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政策制定者们对农业都有一种偏见,认为农业是传统守旧的、落后的、无效率的,要富裕就要像发达国家那样发展工业。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业被撇开在一边,几乎所有的资本积蓄都投向城市和工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获得工业发展的原始积累,还制定了一系列榨取农业的政策,比如压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村的税收等等。发展经济学家们也乐观地期望着:农业暂时做出牺牲,一旦工业化成功,会回过头来帮助农业,向农民提供化肥和农业机械。然而事与愿违,传统农业是这样的脆弱,工业化的步伐又是如此的缓慢,以致于农业等不到工业化的波及效果就已经开始衰退停滞。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农业生产停滞证明了这一点。不仅农业享受不到工业化的好处,就是工业也不得不承受农业停滞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原本用于进口先进设备的外汇不得不改为向发达国家购买粮食;粮食价格上升引发了城市工人工资上涨,从而削弱了工业利润再投资和发展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70%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农业停滞意味着大多数人的贫困。这种以牺牲大多数人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政策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70年代以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调整重视工业忽视农业的政策,发展经济学家也在反省、重新思考工业化和农业如何协调发展。第三大主题是如何改造传统的农业,让它能生产更多的粮食来养活新增人口,也让它成为工业化的推动力量和经济发展的新源泉。二、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其落后的原因农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说的,传统农业是不能为经济增长做出什么贡献的,它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源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传统农业的生产率是有限的。在许多人口稠密的发展中国家里,农民生产的产品比如粮食,连养活自身家庭人口都不够,又如何能够通过市场提供给城市人口。因此,只有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更确切地说,只有农民生产的产品除自身消费之外还有剩余,农业才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1.传统农业的一些特征,大致可以概括如下几点:(1)传统农业的技术非常落后。也就是说传统农业下的农民是习惯于按照一种落后的、一成不变的技术来进行耕作。这些技术是通过对自身的农业生产进行长期观察和积累的经验而形成的,又是通过示范和口头传授而得以代代相传。但必须注意到,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各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是不相同的。(2)“贫穷但是很有效率”,这个观点是舒尔茨针对传统农业所作的著名的论断。也就是说传统社会的农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他们的行为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他们通过经验完全熟悉自己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并能做出最合理最有效的配置。(3)传统农民对市场及价格变化的反应是灵敏的。人们往往认为,传统农业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社会中,农民对外部的市场和价格反应冷淡,他们只是按照祖辈沿袭下来的习惯来行事,其实并不是这样。舒尔茨引用索尔·塔克斯的经典著作《一个便士的资本主义》中的材料指出:“他(意指传统农民)总是在竭力寻求哪怕能赚到一个便士的新途径。他购买自己能买得起的东西时非常注意不同市场的价格,他认真地计算其生产用于销售或家庭消费的谷物时自己劳动的价值。”由这一事实可以看到,即使是传统农业的农民,他也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来安排生活和生产。当然,传统农民对价格的反应灵敏与提高产量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在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生产量与销售的农产品仍有可能很少。这是因为:第一,传统农民收获物中,除自身消费外,可供出售的已经很少,即使价格上涨也无能为力。第二,由于扩大生产所必须的投人要素有限,特别是土地资源有限,因此,产量无法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4)传统农业中每个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狭小,特别是在一些人口稠密的亚洲国家更是如此。(5)以自然经济为主。2.为什么传统农业生产率如此低下,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传统农业的发展?尽管传统农业如上所说的具有很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很灵敏的市场反应能力等等,然而从结果上看,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生产率是很低下的。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落后和停滞的原因是因为它陷人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这种均衡是由于两个基本条件所致,一个是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没有变化,仍然是过去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种子、灌溉设施等等,技术上还是沿袭祖辈传下来旧有的技术;另一个条件是传统农业中人们对拥有或获取经济物品和服务的偏好和动机长期保持不变,仍然保留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生活习惯。由于传统农业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很高,在不改变技术水平的情况下增加传统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并不能高于投人成本,因此传统农业的投资收益率是很低的。这也是传统农业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但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传统农业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不在农业中引入现代技术就不可能把传统农业改变成为现代农业。三、传统农业技术停滞的原因1.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2.农民对技术缺乏了解3.传统农业下的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很低4.投资资金缺乏5.现代投入品供给不足6.传统制度的障碍时间产量和消费希望的最低消费水平最低消费需要农民B农民AO小农对风险的态度四、如何改造传统农业舒尔茨认为,改造传统的农业必须引进新的生产要素,这些新的生产要素本身就包含着技术变化,比如高产量品种、化学肥料等等。他说道:“进行这种改造所需要的特殊新生产要素现在是装在被称为技术变化的大盒子里。必须从这个盒子里取出这些要素,对它们进行分类,并找到使得受传统农业束缚的农民能获得并接受的方法”。新的生产要素的开发和供给,对于弱小的农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政府和一些非营利企业研究出适于本国条件的生产要素,并通过农业推广站等机构将它们普及到农民中间。除了引进新的生产要素以外,舒尔茨还主张对农
本文标题:2014发展经济学(主编-谭崇台)教学课件:第五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2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