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9上消化道出血指南解读
2019《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专家共识》--解读定义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两类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占前三位病因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静脉曲张性出血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诊断思路1.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诊断的确立2.出血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3.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4.出血的病因诊断5.预后估计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A、呕血B、黑便或血便C、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便潜血阳性的出血量?(胃内积血量大于250-300ml)(50-100ml/天)(一次出血量400ml,可不引起全身症状,400~500ml可出现心、血管反应;周围循环衰竭短期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呈鲜红或有血凝块。黑便或便血——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意识改变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其他临床表现贫血和血常规变化发热: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氮质血症: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峰,3~4天后降至正常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三个阶段紧急治疗期病因诊断期加强治疗期紧急治疗期A、时间:患者入院6~48小时,B、治疗目标是:控制急性出血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及评估C、治疗手段:PPI联合应用生长抑素抗菌药物病因诊断期时间:入院48小时内急性出血得到控制,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治疗。无法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进行经验性诊断、评估和治疗。加强治疗期时间:入院后3~7天,治疗目标:病因治疗,预防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病因明确后,可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临床推荐:采用以药物联合内镜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休克①通常主张先输液,存在以下情况考虑输血: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红细胞压积低于25%;心率增快,超过120次/min。②病情危重、紧急时,输液、输血同时进行。不宜单独输血而不输液,因患者急性失血后血液浓缩,此时输血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环的缺血、缺氧状态。输注库存血较多时,每600mL血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mL。对肝硬化或急性胃黏膜损害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新鲜血。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休克③对高龄、伴心肺肾疾病患者,应防止输液量过多,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对于急性大量出血者,应尽可能施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指导液体的输入量。④血容量充足的指征:收缩压90~120mmHg;脉搏﹤100次/min;尿量﹥40mL/h、血Na﹤140mmol/L;神智清楚或好转,无明显脱水貌。抑酸药物-在明确病因前,推荐静脉使用PPI进行经验治疗。奥美拉唑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输注持续72小时。常用的PPI针剂还有埃索美拉唑或泮妥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常用的H2RA针剂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提高胃内pH值,既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又可治疗消化性溃疡。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够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阻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肠道及胰腺肽类激素分泌等。临床常用于急性静脉曲张出血(首选药物)和急性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可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手术率,预防早期再出血同时,可有效预防内镜治疗后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升高,从而提高内镜治疗的成功率。生长抑素使用方法半衰期一般为3分钟左右,静脉注射后1分钟内起效,15分钟内即可达峰浓度。首剂量250μg快速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后,持续进行250μg/h静脉滴注(或泵入),疗程5天。对于高危患者(Child-PughB、C级或红色征阳性等),高剂量输注(500μg/h)生长抑素,在改善患者内脏血流动力学、出血控制率和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常规剂量。可根据患者病情多次重复250μg冲击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最多可达3次。生长抑素类似物保留了生长抑素的多数效应,也可作为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常用药物,其在非静脉曲张出血方面的治疗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生长抑素类似物使用方法急性出血期应静脉给药,起始快速静脉滴注50μg、继以25~50μg/h持续静脉滴注,疗程5天。伐普肽是新近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以50μg静脉推注后,以50μg/h维持(国内尚未上市)。抗菌药物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性水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止血,并可减少早期再出血及感染,提高存活率。a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心率<100次/min;b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in;c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in;积分≥5分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的评估①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排出暗红血便,或伴有肠鸣音活跃;②经快速输液输血,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再恶化,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稳定又再下降;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Hct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⑤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病因诊断①重视病史及体征;②内镜检查是病因诊断中的关键,应尽早在出血后24~48小时进行;③内镜检查阴性者,可行小肠镜检查、血管造影、胃肠钡剂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扫描。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药物与内镜联合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非静脉曲张出血的—药物治疗推荐一线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法。非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应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药物局部注射;热凝止血(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术、热探头、微波及微光);机械止血(局部压迫、止血夹等)。非静脉曲张出血的—介入治疗(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选择性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或胰十二指肠动脉血管造影,针对造影剂外溢或病变部位经血管导管滴注血管加压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收缩,使出血停止。无效者可用明胶海绵栓塞。非静脉曲张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诊断明确但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结合术中内镜止血治疗。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A、安全的血管活性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是静脉曲张出血治疗的金标准。B、气囊压迫止血:仅作为过渡性疗法C、介入治疗:TIPS对急诊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即刻止血成功率达90%~88%D、外科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内镜治疗包括EVL、硬化剂或组织黏合剂(氰基丙烯酸盐)注射治疗。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方法。不常规采用套扎和硬化剂联合治疗,但由于出血过于广泛而无法辨别单支血管进行套扎时例外。在这种情况下,先进行硬化剂注射控制出血,并使视野足够清晰,再进行套扎。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损伤(Mallory-Weiss综合征、放射及化学损伤等)胃十二指肠疾病:•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急性胃黏膜损害•胃癌•胃血管异常(血管瘤、动静脉畸形、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又称Dieulafoy病等)•其他肿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息肉、淋巴瘤)上胃肠道疾病•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全身性疾病血液病:血友病、ITP、白血病尿毒症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等结缔组织病急性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等应激相关胃黏膜损伤
本文标题:2019上消化道出血指南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2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