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课件
文言虚词之1⑴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第一人称代词:我。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事理代词(如:告之于帝)⑵助词:的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②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⑶往,到......去。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②杳不知其所之也⑷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②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句读之不知。③何功之有哉?④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⑤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杜赫之属为之谋。⑺调整音节,无实义。但观之,甚弗声。⑻连结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例: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蚓无爪牙之利而2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⑵表示偏正(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④朝而往,暮而归。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⑸顺接(表承接或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余闻而愈悲。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尔”,你,你的。「而已」罢了。如是而已。一桌、……一抚尺而已。「而后」才,方才。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尔3⑴同“耳”,罢了。例:①无他,但手熟尔。②非死则徙尔。⑵你,你的,你们的。例:①尔安敢轻吾射!⑶那。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从那时以来。)⑷作助词,无实义。例:①始尔未为久⑸如此,这样。例:①君尔妾亦然。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盖4⑴遮日挡雨的用具。例:日初出大如车盖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①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③盖追先帝之殊遇。⑶遮盖,掩盖。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⑷大概,大约。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⑸发语词⑹胜过,超过。例:英才盖世。⑺通“盍”,何;何不。夫5⑴丈夫。例:其夫呓语。⑵成年男子。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②夫战,勇气也。(4)这,那。例: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例: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③悲夫!故6⑴原因,缘故。例:①既克,公问其故。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⑵本来,原来。例:①两狼并驱如故。②宋将军故自负。⑶旧的。例:①温故而知新。②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这里指旧交情。)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故业:这里指原有的先人的基业。)⑷特意。例:①桓侯故使人问之。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⑸所以,因此。例:①故尝与过宋将军。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③故木受绳则直。⑹故意。⑺仍然。⑻事。例:乡园多故。(故:这里指事故,灾祸。)「故事」先例,前例。「故尔」因此,所以。乎7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君将哀而生之乎?④若毒之乎?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⑶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⑷同“于”。例: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③吾尝疑乎是。(乎:对。)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⑤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乎:对。)⑸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⑹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⑺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何8⑴什么。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⑵怎么样。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⑶哪里。例:①汝今欲何至?⑷多么。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⑸为什么。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⑹怎么。例:①徐公何能及君也?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何如」怎么样,怎样。「何若」如何。怎样。「何得」怎么能。「何尝」并非。「何其」多么。或9⑴有的人,有人。例:①或以钱币乞之。②或说处杀虎斩蛟。⑵有时。例:①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②而或长烟一空。⑶有的......,有的......。例: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⑷或许,也许。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⑸语气助词,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⑹相当于现代汉语“或者”,表示选择。例:到那里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⑺如果。例: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⑴已经:......以后。例:①既同寝,夜半,客曰。②既克,公问其故。⑵与“又”、“亦”、“且”、“比”字连用,表示并列关系。例:①三军既惑且疑。⑶既然。既10乃11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⑵才,这才。例: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⑶却。例: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诸葛亮真乃神人。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⑹可是⑺而,又。⑻这样。⑼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12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夫呓语。(其:她的。)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土石头怎么样。)⑹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未必有其实。(其:那样。)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⑼在句中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且13⑴暂且,姑且。例: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②存者且偷生。③这个,你且收着。⑵将,将要。例:①以为且噬己也。②年且九十。③久居,祸且及汝。④若属皆且为所虏。⑶而且,并且。例: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⑷况且,再说。例:①且焉置土石?(且:一说而且。)②且秦强而赵弱。⑸尚且,还。例: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例:①三军既惑且疑。②磐石方且厚。⑺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例:①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②且住,你听我说!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然14⑴用在词尾或用在句末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杂然相许,其妻疑曰。③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⑶是的,对的⑷如此,这样。例: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例: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例:⑴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⑵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例:⑴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若15⑴如果,假如。例:①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⑵像,好像。例: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细若蚊足。④仿佛若有光。⑤呆若木鸡。⑥貌若甚戚者。⑶你(的),你们(的)。例:①若毒之乎?②更若役,复若赋。⑷此,如此,这样。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⑸至于。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若此」如此,这样。[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何」怎么样。「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指挥若定。「若干」大约计算之词,相当于“多少”。⑴即使,纵然。例: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⑵虽然。例: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虽16所17⑴处所,地方。例:①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⑵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例: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例: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②此臣所以--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所谓」所说的。例: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⑴只,只是。例:①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⑵作句首语助。惟18为19⑴成为,变成。例: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题上、写上)。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⑤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⑶作为,当作。例: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③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⑸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窃为大王不取也!⑹被。例:①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例:①何辞为?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⑼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⑽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11)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2)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13)“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焉20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从别人那里。)④永之人争奔走焉。⑵哪里,怎么。例:①且焉置土石?⑶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例: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今其室十无一焉。④虽鸡狗不得宁焉。⑷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例: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⑸相当于“之”。例: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本文标题: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2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