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姓名:蔡世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社会保障指导教师:潘峰20070510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作者:蔡世刚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相似文献(9条)1.学位论文嘉蓉梅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缺失原因及变革路径2005本文首先简单描述了农村医疗保障缺失的严峻性,阐述了为广大农民建立医疗保障的紧迫性,然后从医疗保障的含义出发,分别从医疗服务的可得性(需方)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供方)两个方面描述了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接着从政府,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农民几方深入分析了农村医疗保障缺失的原因.最后,分别就如何提高农民医疗服务可得性和农村医疗机构服务可及性谈了具体的制度设想.2.学位论文张业蕾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研究200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医疗制度走了一段弯路。曾惠及我国农村广大居民,被世界银行誉为“成功的卫生革命”的合作医疗制度遭遗弃,这致使农民医药费用支出过快增长,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可及性明显下降,低收入人群无钱治病的问题目趋严重。为此,国家2003年提出了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构想,并于近年来不断扩大试点,提高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使重新参与合作医疗的农民的比率逐年提高。然而时过境迁,当这个制度被再次拾起的时候,一些新的矛盾又开始彰显。旧制度赖以生存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已经不复存在,公益服务中固有的道德风险正在不断地诱发新的问题,已经大大改变了的农村经济结构与农村经济活动模式也将与这个制度产生种种摩擦。新合作医疗制度若问世,则其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都亟待重新安排。重建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本质上是在解除了原生产合作关系之后,在消费领域重新组织合作经济的一个试验。这就与当年组织生产合作试验一样,意义重大,且关联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鉴于此,笔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制度经济学和社会保障理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新构建问题作一次深入、系统的探讨,为国家完善这个制度建言献策。本文首先回顾和评析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重申我国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极度必要性,通过总结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和借鉴国外的医疗保障模式,再运用福利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中的相关知识,深入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各个问题。本文试图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鉴于原合作医疗制度所依赖的农村经济组织已经完全改变,新型合作医疗模式必须重新锻造,使之更适合今天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第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必须明确政府在筹资工作中的责任。政府的筹资、乃至出资有利于大大减轻农民负担,可以在农村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保证这个制度的落实。第三,鉴于医疗的公益性和医患双方所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安排上需要研究“第三方”介入的问题。第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经济全面市场化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分化背景下的一项制度安排,应该考虑这项制度与市场制度、国家分配调节制度的合理衔接。3.学位论文丁少群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2006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机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社会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疾病风险管理手段、发展背景、制度根源、各地试验的不同运作模式、试点效果与问题等方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研究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制度运行中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水平、筹资机制及经营风险控制等问题,最后较系统地提出了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9个部分,各篇章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是:导论,主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认为深入系统地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当前国内外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不足的需要。第1章主要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理论问题。首先从疾病风险入手分析了农村疾病风险特征、经济影响及管理手段,接着重点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特征及基本经营原则,最后还讨论了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具备的理论视角。研究认为,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要有效应对疾病风险,不仅需要解决农村卫生服务供给和便利性问题,还需要解决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问题;作为提供医疗费用补偿手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医疗保险的一种初级形式,它与传统合作医疗、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遵循自愿参加、风险共担、以收定支、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等基本原则;深入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应具备保险与风险管理、社会保障和福利经济、社会学及卫生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野。第2章主要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目的是探寻新农合发展的制度根源。首先考察了我国不平等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形成过程,分析了造成保障体系分割的根源,接着又探讨了改革开发后工业化、城市化对传统农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冲击。研究认为,歧视农民的就业制度、户籍制度等城乡分割的社会政策安排,固化了我国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工业化、城市化使农村传统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制度的作用正在迅速弱化,在我国农村急需农村医疗保障的正式制度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在传统合作医疗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但传统合作医疗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五个曲折的发展阶段,论文分析了传统合作医疗曲折发展的制度根源,认为在经济和组织上失去依托、中央部门政策的相互冲突及经营技术上的缺陷等,是造成合作医疗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第3章主要通过对四川都江堰和云南大理新农合试点的田野调查,运用大量实际资料分析了新农合试点运行效果和存在问题。研究认为,新农合在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增强农民健康意识、推动农村基层卫生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筹资成本高、保障程度低、补偿标准确定不科学、医药费用上涨过快等影响制度发展不稳定的因素。接着文章对试点中两种流行运作模式(家庭帐户设置与否)作了进一步比较研究,认为设立家庭帐户模式在新农合筹资、基金管理、医疗需求自发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完全统筹模式则在抗大病风险、刺激农民小病及时就医、扩大受益面等方面具有优势。本章最后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普遍表现出的短效性问题,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其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根源,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制度设计上具有明显的传统路径、城市路径和商业保险的路径依赖,现实的农村社会结构、传统文化环境等使这一制度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无法适应,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章对国内外主要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目的是为下一章新农合改革中的模式选择提供借鉴。本章首先总结了国内多年来形成的主要农村医疗保障试验模式,将其归纳为改良式合作医疗、大病住院合作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与乡镇(或县)统筹相结合、家庭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商业保险公司多形式参与农村医疗保险等5种类别,分析了这5类模式的特点及适宜性;然后又比较研究了国外免费医疗保障、社会医疗保险、社区合作医疗和市场主导的商业医疗保险四种农村医疗保障模式的发展特征和经验教训,认为我国应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强调政府责任、不同地区应选择适宜的医疗保障方式、坚持公办医院为主的医疗体系以降低医疗保险成本等。第5章主要研究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取向,即政府主导下的区域性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构建。本章是全文的重点,认为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新构建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区域性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认为农村医疗保险高昂的自然成本、公共物品和优效品属性、外部效应的存在、政府承担综合性普遍性风险的能力强于市场及政府所具有的市场效率之外再分配功能等,是政府主导农村医疗保险发展的理论依据。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区域性多层次是指:第一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通过为每一地区安排一种正式的保障制度,保证广大农民能享有基本医疗权益。由于区域间差异,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应选择不同方式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第二层次是补充医疗保障。通过家庭扶助、社区互助、商业医疗保险等非正式制度的倡导和作用发挥,为农民看病提供基本保障外的补充;第三层次是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农民大病医疗的最后一道保护防线。论文分三个部分对各层次保障的内容和制度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第6章主要研究了新农合保障水平的确定原理与筹资制度的改进途径。筹资与补偿,是医疗保险基金的“入口”和“出口”,出入口管理若搞不好,会直接动摇新农合发展的基础。本章首先分析了新农合保障水平的涵义及保障水平确定不当的影响,然后研究构建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精算模型,并以弥渡和宾川两县为例具体分析演练了在“以收定支”原则下精算模型的应用程序和医药费补偿比的测算方法,接着又从理论上探讨了医药费补偿比的确定原则,认为当前以保大病为主的新农合政策方向需要反省,保大与保小的补偿目标决定,会通过不同的基金分割机制影响补偿水平的高低。本章最后研究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制度,主要对现行筹资制度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应在合作医疗筹资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地方筹资中应明确以省级财政承担主要责任,有条件的地区应将社区作为一个单独筹资主体,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医疗卫生需求相协调并逐步提高。第7章主要研究新农合中道德风险与逆选择及其规避。由于新农合的自愿参加原则及医疗保险中各参与主体行为的特殊性,新农合中的道德风险与逆选择相当严重。通过对新农合中逆选择与道德风险表现形式与生成机理的研究,认为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机会主义倾向是其形成根源,其影响是可能导致新农合价格扭曲、市场萎缩与效率损失;新农合中逆选择与道德风险规避,应从卫生需方控制和供方控制两方面着手,其中供方控制是主要的。需方控制主要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增强患者的费用意识,供方控制的关键在于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第8章主要论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责任定位与政策建议。本章作为全文的落脚点,认为政府应在新农合发展中扮演公益人、监管人、调控人和守夜人的角色,具体促进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农村医疗保障立法,明确各方责任,保证制度发展的稳定性;供给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并充当制度的组织和监管角色;建立以财政资助为主的多方筹资体系,探索筹资额稳定增长机制和个人缴费创新机制;同时要创造适宜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鉴于当前农村卫生市场一定程度上的失控状态和新农合试点中的问题苗头,必须进行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建立以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农村医疗体系、合理分配和布局农村卫生资源,并强化卫生服务行为监管,以形成全方位的医药费用上涨控制机制。4.学位论文辛怡健康与发展:中国西部农村医疗保障模式研究2006良好的健康状况既是加快人类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的利用和人均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农村医疗保障模式长期缺位,由此导致在新形势下,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建设既是中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人口经济学、卫生经济学以及社会保障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焦点。本文在对互助医疗和新型合作医疗两种不同试点模式进行实地调查基础上,以中国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变迁为线索,利用人口经济学、卫生经济学、人力资本等理论工具,对互助医疗与新型合作医疗两种运行模式的异同进行分析。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本研究结果表明:1.互助医疗和新型合作医疗与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相比,筹资渠道更为广泛,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监督机制更加民主公开,赋予农民知情、监管的权力,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制度设计上考虑到与相关政策进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互助医疗和新型合作医疗,都是在农民自愿参加的基础上,采用合医又合药形式,实行政府或者模拟政府公共补贴和个人交费相结合的筹资模式。而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保费设计和补偿标准、资金的来源与使用、风险分摊、组织
本文标题: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