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分析姓名:李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刘丽巍20071101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分析作者:李莹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范从来.朱恩涛.FANCong-lai.ZHUEn-tao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货币政策视角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包含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需要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付息及其(付患时)利率以及相关罚则等内容的确定和调整的一个整体.本文从这七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历史,认为我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体系中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从货币政策角度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作用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是结论与启示.2.期刊论文周敬泽对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华北金融2009,(2)本文站在基层货币政策执行者的角度,指出农村信用社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同时阐示了对准备金货币政策的理解和认识.3.学位论文王慧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分析——以2006年至2008年6月为例2008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式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中央银行从2006年开始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控制银行信贷,缓解流动性过剩状况。从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这段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先后共计十八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八次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上调前的7.5%大幅上涨至17.5%,调整幅度高达140%,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创下历史新高。无论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出台频率还是力度来看,这段时期中央银行采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措施都是史无前例的,紧缩的力度也是空前的。本文就是研究这段时期(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中央银行实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接着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制和调控原理入手分析其政策效果甚微的原因。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存款准备金政策理论概述。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势和局限性、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运用回顾以及我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原因分析。第三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分析,这一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之一。首先对我国从2006年7月至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期中央银行采取的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及宏观经济背景进行了回顾,从上调的具体时间、上调的幅度和频率等方面对这段时期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说明。然后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定性分析方面,首先界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银行信贷规模的变动情况来测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短期效果,通过M2具体的数值和增减幅度以及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减变化情况来测定短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短期效果。在较长期,由于存在着货币政策时滞性,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测定指标。然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变动情况来考察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较长期效果。认为无论从短期还是较长期来看,这段时期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不明显,与中央银行的调控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定量分析方面,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通过选取物价指数(CPI)、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RR)、汇率(ER)、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DR)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这五个变量(样本数据为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脉冲反应函数来分析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及时间长短,从定量的角度对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从研究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以及分析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采用物价指数CPI的高低来表示通货膨胀的大小)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效果。最后的定量分析结论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中长期可以减少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但是广义货币供应量的下降幅度并不明显,对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效果也不显著。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幅度较小,但是持续时间较长。第四部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低效运行的成因分析。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基础货币的变化情况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来分析成因。首先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考察了这段时间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动情况,虽然这段时期我国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和频率是空前的,但是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并不显著,货币乘数虽有所回落,但是回落的幅度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幅度而言并不明显。接着分析了货币乘数下降幅度不显著的原因,认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存在以及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导致了货币乘数下降幅度不显著。其次从基础货币的变化情况来考察法定存款准备金效果不佳的原因,认为外汇占款所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成为我国目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外汇占款推动基础货币大规模被动投放使得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在这段时期居高不下,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存在的问题如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不科学以及没有按照存款流动性分类划分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问题也使得这次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效果打折扣。第五部分是对提高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政策建议。主要有改革我国存款准备金的付息制度、改革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以及建立和完善存款准备金缴存监督机制、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逐步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和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第六部分是总结,对全文的写作内容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内外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文献很多,但是对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中央银行实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研究文献则相对较少,并且有关文献研究的不够深入,不太全面。本文对这段时期我国中央银行实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深入全面地进行了研究。二、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对这段时期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及时间长短。三、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制和调控原理着手一步步来分析这段时期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低效运行的原因,与其他文献选取的角度不同。4.期刊论文朱恩涛.朱瑾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新解——内涵、作用机理与发展趋势-经济问题探索2007,(4)本文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仅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还包括需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是否付息与(付息时)付息利率,以及违反这一制度的相关罚则的确定和调整等,并详细分析了其作用机理,总结提炼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特征,并简要指出这一范畴的提出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发展以及货币政策实践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5.期刊论文林肖.LINXiao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操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09,28(8)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我国央行使用频率最高的货币政策,文章通过对央行300次的准备金率的调整探讨我国为何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6.学位论文袁绍锋基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研究2006存款准备金工具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1998年以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2006年6月至今,我国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工具的频繁使用,却也反映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目标影响的乏力。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国内学者侧重研究存款准备金制度对货币中介目标的影响,而忽视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对存款准备金规模的影响。事实上,由于我国央行的准备金操作是通过信贷渠道来影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中央银行在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必须考虑到来自银行部门的反应。以此为背景,笔者借鉴相关文献,对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下的央行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研究。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操作与商业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的持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存款准备金的定义与基本职能;第二部分首先总结了存款准备金在我国的实践历程,其次分析我国存款准备金所履行的维护金融稳定特殊职能,最后揭示出我国存款准备金操作的难题,实现分析的重点由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操作到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持有行为的过渡。第三部分首先基于三大假设推导出商业银行最优规模确定的函数,然后利用面板模型估计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找出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存款规模、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同业拆借利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收益率差值对惩罚利率的比值等经济指标对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规模的影响。第四部分是本文的落脚点,旨在为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操作提出政策建议,提出央行应根据货币的流动性特征、金融机构的规模特征、存款的币种确立法定存准备金比率,并适当提高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本文在该领域内首次将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操作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持有行为纳入到一个体系中来分析,扩大了我们关于央行准备金操作的视野。笔者关于商业银行最优存款准备金规模的确立是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初次尝试,能对国内学者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7.期刊论文张敬国.王晓红.ZhangJing-guo.WangXiao-hong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金融调控-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0)本文介绍了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的内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趋势、准备金资产范围和考核办法、准备金存款利率以及外汇存款准备金等方面内容,指出在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操作由数量目标转为价格目标后,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步演变为约束货币供应增长、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调整有效性和灵敏性的基础性制度.在系统分析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进逻辑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资本充足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于促进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维护金融平稳运行、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至关重要.8.期刊论文邵川.ShaoChuan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现阶段我国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探讨-新金融2007,(6)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已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其央行甚至完全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水平降低到了只与其日常清算需要相应的水平.现阶段法定准备金率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常规工具.而本文就此作一分析.9.期刊论文雷廷军存款准备金管理问题初探-西南金融2009,(2)近年来,为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人民银行多次利用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其重要性十分明显.为进一步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减少缴存款漏损,为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服务,本文通过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管理与国外相关情况的比较,指出当前缴存款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10.期刊论文朱恩涛.朱瑾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的历史及其启示-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5(1)本文在分析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和工具性质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揭示了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交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本文链接:授权使用:湖南大学(hunandx),授权号:67a4947d-94db-4137-945a-9e43010e46e5下载时间:2010年12月5日
本文标题: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661 .html